全網誇她是美女,真悲哀啊

2023-11-11     她刊

原標題:全網誇她是美女,真悲哀啊

新一季《令人心動的offer》里,一位女律師被問到職業生涯的最大障礙。

她坦言被質疑最多的,一是性別,二是年齡。

「在同一個水平上,你需要比男性優秀很多,你才能得到同樣的機會。」

回憶起畢業前恩師說過的話,她有些哽咽。

《令人心動的offer5》

這位律師名叫劉思遠,畢業於清華大學法學院,節目四位帶教老師中,她是唯一一位女性,更是唯一一位出身四線小城,三十歲就晉升頂級律所合伙人的女性。

諷刺的是,在一檔女律師談論職場歧視的節目裡,性別偏見又是隨處可見。

比如劉律做事雷厲風行,在節目裡被評為帶教律師「四大惡人之首」,嘉賓在評價劉律時,則試圖給她貼上一些「小女人」標籤,好讓她顯得不那麼強勢。

「劉律好可愛啊」

「劉律很少女心的」

「劉律生活中超級小女人」

《令人心動的offer5》

比如這檔綜藝拍律師一共拍了三季,每季四個帶教老師,每季都只有一位女性

這似乎也印證了一位網友的評論:

「甚至她出現在節目裡,可能也是形式上需要一個女性角色,這就是現實。」

律師行業

不適合女生,嗎?

現實中,律師行業如何不歡迎女性,我們也聽過很多的說辭。

比如以性格不適合作藉口。

要麼矮化貶低,說女生不夠理性、沒有邏輯。

要麼美名「保護」,稱女孩太嬌柔,吃不了苦。

圖源:網絡

比如,以體力不支持作託辭,判定女孩不方便喝酒應酬、不好開展業務。(但輪到公關行業又會說女人上酒桌有天然優勢,好開展業務)

還比如「結婚生子」的原罪。

仿佛只有女性需要將家庭與事業放在天秤兩端,小心兼顧。

圖源:《82年生的金智英》

有一千種莫須有的理由,將女生拒之門外。

於是落到現實中,如劉律一般優秀的女法律人,仍需一路跋涉,逆水行舟。

這是眾多女性律師的困境。

招聘啟事上,律所「招男不招女」知法犯法並不罕見。

圖源:新浪微博

邁入職場後,又需付出更多的額外勞動。

男律師往往穿著西裝、平底鞋就被稱作得體。

可絕大多數女性,卻要身著並不方便走動的裙裝、高跟鞋才算禮貌。

圖源:《令人心動的offer5》

她們精力被耗費在無關緊要的地方,不僅因為情緒勞動、服裝規訓而更為辛苦。而且在危險時刻,這些裝束還會加大逃生的難度。

律師並非是一個全然安全的職業。

圖源:新浪微博

前不久,浙江嘉興一庭審結束後,一當事人男子持榔頭襲擊對方代理律師,致頭部骨折,現場視頻觸目驚心。

圖源:網絡

這樣環境下,嶄露頭角的職業女性付出了更多的努力與心血。

仍難以得到專業上的認同與尊重。

「玻璃天花板」懸於頭上。

劉律分享過一組數據:「某省律師中女性占比58%,可合伙人中女性占比只有8%。」女性更難觸及核心,上升到管理層。

圖源:《傲骨賢妻》

社會對職業女性的輕視、性化也無處不在。

當事人對女律師的稱呼,往往不是「X律」而是「美女」。

圖源:新浪微博

某地官方下場頒獎,對女律師、女法官、女民警.....的褒獎仍然是以「最美」為名

圖源:新浪微博

某市律協開辦女律師培訓課,內容竟然是「模特訓練」。

圖源:新浪微博

大多數的影視劇,又在加重這些性別刻板印象。

圖源:網絡

甚至會遇到女冠男戴、偷梁換柱。

譬如,電影《毒舌律師》,演繹了男主林涼水律師智斗權貴的故事。

片中不乏邊緣化、矮化女性的情節,仍口碑票房雙豐收。

圖源:《毒舌律師》

據稱該片受到一起真實舊案的啟發。

但在當年,面對權力傾軋唯一敢站出來的是女律師翁靜晶。

這些遭遇,不僅是律師行業的女性困境,而是大多數職場性別問題的縮影。

那麼普遍,又歷史悠久。

「女青天、女老爺」

歷史長河中的絕大多數時期,法律都是獨屬男性的敘事。

在律師職業在剛進入中國時,就已經被劃分成男性專屬——

1912年《律師暫行章程》中規定,執業必須為「滿二十歲以上之男子」。

直到15年後,這條性別限制才被取消。

《追尋律師的本土傳統》

條例變了,文化難改。

那個年代,職業女性本就是稀罕物種,職業女律師就更另類了。人們甚至不知道該如何稱呼她們。

面對既是律師又是法院推士的周文璣女士,硬生生造出來「女青天」「女老爺」這樣不倫不類的稱呼。

這樣的稱號背後,是女性不被信任的處境。

當女性出現在法庭、走進權力中心,只被看作「青天大老爺」的代行人。

譬如1927年上映,改編自《威尼斯商人》的黑白電影《女律師》——因為男律師突病,人選空缺,所以女主才得以女扮男裝站上法庭。

圖源:豆瓣

譬如北平第一位女律師紀清漪初次開庭時,眾多男人圍過來,爭搶著考驗一番。一位北大的男律師還「好心」提出上庭幫助被婉拒。

人們等著看笑話,而紀清漪優秀到他們挑不出一絲紕漏,才能全身而退。

今時今日,這樣的「讓我考考你」仍在上演。

女性所面臨的困境不僅僅是她們「更難成功」。

而且當她們搞砸了自己的工作時,也會遭到更嚴苛的對待。

相較於其他職場歧視,律師行業更特殊之處在於,這是需要公共言說的職業。

一向以來演說是男人的特權,說教是男人的勳章。

歷史中的女性總是被迫失語。

圖源:豆瓣

當一個女性公開表達自己的看法,那是石破天驚的,也是常被扭曲與消解的。

但,從來如此,就對嗎?

我看到,在職業女性舉步維艱年代裡,無數女性先輩也未曾向偏見低頭。

圖源:《不完美受害人》

她們知難而進、逢山開路,奪回話語權,譜寫從0到1的女性敘事。

那個中國第一位的女博士、女律師。

她叫鄭毓秀。

曾代理過梅蘭芳離婚案,在那時已經有了為離婚女性爭取應得賠償的意識。

鄭毓秀女士

她還是第一位參與起草《中華民國民法典草案》的女性,留下了一夫一妻、平等繼承權、自由結婚離婚等性別平權的遺產。

等到新中國成立後,性別平等觀念更深入人心。

史良女士擔任第一任司法部部長,參與制定《婚姻法》,並一生積極推進準確施行。

圖源:史良女士

到了2010年,聯合國國際法院出現了首位亞洲女主席、首位中國籍法官薛捍勤。

圖源:薛捍勤女士

去年,聯合國上訴法庭首次出現亞裔女性,高曉力女士當選首位中國籍法官。

圖源:高曉力女士

事實上,女性被允許進入法庭辯護的歷史,也不過短短百年。

但好在,而這一路女性已經越走越遠,步履不停。

女性看見女性的傷痛

回顧歷史上女律師的事業歷程,會發現她們大都有著一個共同的奮鬥方向:

為受壓迫的婦女辯護,保護婦女權益。

比如鄭毓秀在開辦律師事務所後,「專攻女性維權。」

比如「以女子執律師業在華北為第一人」的濮舜卿女士,她還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一位女電影編劇,寫劇本時就專注探討婦女問題,後來更是「棄筆從法」,轉行當起了律師,幫助婦女去處理實際的婚姻和財產問題。

女律師史良也曾表示,在1942-1945年近三年的時間裡,她一共接了332件案子,一半以上都是婦女案件,其中有關財產的不到10件,大部分是婚姻問題,169件都是女子求助——

要麼是已婚男在外面找小老婆了,要麼是生完孩子才發現被已婚男騙了.....

甚至還有丈夫懷疑妻子外遇,直接把對方打死。

我所辦理的案件,除了政治性的以外,就是婦女案件,其中較多的主要是婚姻案件。通過辦理這些案件,我認識到了中國婦女的苦難。

1950年,我國第一部《婚姻法》頒布。

規定一夫一妻,男女平等,婚姻自由。

幾千年來受封建婚姻制度壓迫的婦女,從此擁有了法律武器。

而促成這部法律制定和實施的關鍵人物之一,正是史良。

那時,她已成為新中國第一任司法部部長。

史良在司法部辦公

千百年來,女性幾乎完全被排除出法律相關活動之外。

「男尊女卑」的封建法典,不是正義的天平,是套在女人脖子上的絞索。

被壓迫、被傷害、被侮辱的遭遇,在任何公共領域,都是如此的難以言說。

是那些強勢闖入法庭的「女子第一人」們,在屬於男性的領地里,爭取到為女性辯護的話語權,讓那些被忽視的女性生命隱痛,以及弱勢者的命運,被更多人看見。

也讓那些被剝奪已久的平等權利,一步一步,重新交還給女性。

直到今天,這場戰鬥仍在繼續。

2005年8月,「禁止性騷擾」首次寫入法律。

律師李瑩在第二天便為一個遭遇性騷擾的女模特提起了訴訟,最終獲得賠償。

這就是著名的「京城第一性騷擾案」。

但彼時,案件只能以「侵權糾紛」立案,因為當時還沒有「性騷擾」這樣的案件名稱。

圖源:網絡

直到2018年12月,「性騷擾損害責任糾紛」終於首次成為獨立案由。

隨後李瑩代理的「劉某訴社工明星性騷擾侵權案」勝訴,成為國內法律史上首例以「性騷擾」為案由判決的勝訴案。

反性騷擾這場硬仗怎麼打,李瑩再次率先做了示範。

再後來,越來越多勝訴的「首例」慢慢開始在各地出現。

圖源:網絡

還有2010年轟動全國的「受虐婦女李彥殺夫分屍案」。

李彥長期被丈夫毒打,找過婦聯,報過警,想離婚被丈夫威脅,手指還曾被剁掉一節。

最後一次被家暴時,不堪忍受的李彥殺死了丈夫。

一審,法院認定李彥因家庭糾紛而故意殺人,應判處死刑立即執行。

二審,還是維持原判。

李彥反映在婚姻中長期遭受家庭暴力,被認為證據不足。

圖源:介面新聞-李彥被家暴後曾拍下的照片

在李彥即將淪為死囚的關鍵時刻,兩位專業反家暴律師郭建梅和徐維華及時介入,她們發現了被忽視的關鍵證據,也是李彥本人最難以啟齒的婚姻苦痛——常年遭受的性虐待。

2015年,終審判決還是死刑,但因認定了家庭暴力的部分,判決緩期兩年執行。

圖源:網絡

李彥案跨越5年,這五年里,恰逢國家起草《反家庭暴力法》,郭建梅、徐維華、萬淼焱等律師們持續為受虐婦女發聲,呼籲家暴納入司法考量,為我國第一部反家暴法的設立提供了重要參考。

《家暴、死囚和一部法律的誕生》

女性看見、理解女性的傷痛,這是屬於女性的,最普遍的生命經驗之一。

性騷擾、家暴、性侵、拐賣、農村外嫁女的土地權益......還有大量了不起的女律師們,幾十年如一日地為婦女權益奔走。

平權之路還很漫長,因女性之名的苦難還有太多。

圖源:抖音

在一個本身存在諸多不平等體系里,更多女性的參與,更多女性視角的介入,才能給更多女性帶來公平。

而正是這種對公平的不懈追求,最終決定著——

「我們能否真正平等地站在法律面前,不附加性別、財富或任何條件。」

監製 - 她姐

作者 - even、西力

微博 - @她刊iiiher

點擊閱讀原文可以來微博找她姐玩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c71a6e29f2c38a9bfcf7ee6dbd12c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