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生娃的李艾,後悔了嗎?

2023-12-20     她刊

原標題:結婚生娃的李艾,後悔了嗎?

這裡是她刊推出的明星深度訪談欄目「另起一行」。

每期將聚焦一位活躍在大眾視線中的明星。

聊TA在各種身份之間的勇氣和選擇,也談和你我共通的痛苦和掙扎。TA是如何在多重身份、多元空間中另起一行的?又打開了怎樣全新的局面?

希望這樣的對話,能給每個你我帶來一些啟發——無論何時你都可以「另起一行」,只要你想。

今天是「另起一行」訪談欄目的第2期,也是關於李艾的「另起一行」。

監製 - 她姐

作者 - 今魚

《炙愛之戰》第一期里,李艾哭成了淚人。

螢幕里的CP們在泥潭裡摸爬滾打舉步維艱,觀察室的李艾眼含熱淚,不停深呼吸平復情緒。

等到她再開口時,給出了精妙的總結:

「原本你們倆其實就不是特別牢靠,就可能會分得特別快。如果你本來就是好的,會讓你變得更好。」

李艾的人生履歷很豐富。

做模特,做演員,也做主持人;她婚姻幸福,在光怪陸離的名利場,和丈夫相伴多年走過愛情長跑,還有一個可愛的兒子。

但如果把年輪倒回十年前、二十年前,李艾未必會想到,自己在過著這樣的生活。

她也曾經想過不結婚,即便是和丈夫領證之後,也「言之鑿鑿」地表示不想要孩子。但隨著生活的穩步推進,一段正向的關係給她帶來了改變,也令她開始享受如今的生活。

而透過她的選擇,我們似乎也能窺探到新時代婚戀關係的更迭發展。

女性是否有婚戀之外的更多可能?女性該以什麼樣的標準選擇婚戀對象?女性應該如何保護自己、守衛內心的秩序?

在這個凜然的冬季,她姐見到了李艾。

走進採訪間時,她的笑容令人如沐春風,談及那些生活中的變動與曾經的不安,她生動、明媚、有著浸泡在幸福里的鬆弛。

「孩子的爸爸是誰」

很久之前,李艾就曾提出過一個很新鮮的概念:「一個女人最重要的決定,可能不是找什麼工作,不是去哪裡生活,也不是嫁一個什麼男人,我覺得最重要的決定是給自己的孩子找一個什麼樣的爸爸。」

她認真地解釋了這一段話。

在她看來,如果一個女性選擇生育,那麼註定會和孩子的父親產生密切的聯繫羈絆。而如果這個人是好人,即便分開了,也可以共同撫育孩子,不至於給孩子帶來影響;但如果這是個糟糕的人,那麼後半生可能都是糟糕的問題。

「談了戀愛也可以分手,結了婚也可以離婚,那在做這個決定之前,各位女孩子們也不妨可以多談兩次戀愛,不要這麼著急地決定要跟誰過一輩子,要跟誰生個孩子。」

而她的選擇,顯然也經歷了漫長的猶疑搖擺。

丈夫張徐寧是她的經紀人,在兩人戀愛之前,就已經有了一段很長的「考察期」。

2010年初,李艾的前任經紀人因為家庭原因向她請辭,當時的李艾就像是個無頭蒼蠅,忙得焦頭爛額,事業上也有些失控。

在這個時候,朋友向她推薦了張徐寧。

當時的張徐寧沒有做過經紀人,兩個人都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猶豫著搭夥工作。但漸漸的,兩人磨合得越來越好,也逐漸產生了不一樣的情愫。

2015年,張徐寧向李艾求婚了。

如今,李艾回憶起那場浪漫的求婚儀式,依然眼睛裡亮星星:「當我先生跟我求婚的時候,我其實是非常非常開心的,就是喜極而泣的狀態,就覺得,哇,我們兩個可以結婚啦,你向我求婚啦,太開心了。」

但和許多的夫妻一樣,結婚之後,擺在兩人面前的問題就是生孩子。

其實,李艾在結婚之前,一直有做丁克的打算。而結婚後,張徐寧也是把所有的選擇權都交給了李艾,在得知李艾的想法之後,他一次都沒有提過生孩子的問題。

反而是結婚幾年後,李艾自己開始期待一些生活的豐富性:好像有個孩子,也還不錯。

於是,她主動跟丈夫說:我們可以試試看要一個孩子了。

而談及當時是如何決定生個孩子時,她舉了個「極端」的例子:

「你就這麼想,這個孩子就完全跟他爸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從樣貌到性格、到品性、就是一個小版的你的先生或者是你的愛人,你願意嗎?」

她笑眯眯地看著身邊的丈夫,大概又想起了年幼的孩子,點點頭說:「嗯,挺好的,這個孩子我喜歡。」

從戀愛到結婚、從結婚到生孩子的步步轉身,看起來每一步都是極大的轉變,但對於李艾自己來說,卻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開闊的過程。

她這樣描述自己的改變:三十多歲,她的物質和事業都抵達了較為豐盈的狀態,而身邊這個對的人,又在不斷地給予她力量和包容,所以,她也願意給生活更多可能性。

「這是一個相互的、正向的、往上走的一個結果。」

「中年夫妻,看看對方」

這些先鋒而一針見血的觀點,也被她帶到了節目中。

這個主打體能競技的戀綜,和李艾過去參加的都很不一樣。

節目剛開始,嘉賓們就要穿著禮服步入泥潭,彼此扶持著去取得戰利品,到達終點線。在這樣高壓極端的競技里,所有的情緒和情感都會被放大,兩人之間的感情也會受到極大的考驗。

圖源:《炙愛之戰》

小時候讀童話故事,結尾總是王子與公主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而這個泥潭中的任務,讓童話被打破了。

「生活不會因為一個宣言、一個儀式就發生巨大改變,生活里會面對很多不一樣的挑戰,甚至是困難,那怎麼面對呢?一下照進現實了。」

節目中出現的各個環節,幾乎都和婚姻乃至人生中會遇到的境況一一對應:怎麼面對生活中的不順利?如何處理婚姻中的困難?在面對這些困境時雙方是怎麼溝通、怎麼面對失敗的?

在李艾看來,這些問題都是在步入婚姻之前需要考慮的。

當然,她也並不一味地強調負面情緒,畢竟,婚姻關係最終只與兩個人自己有關。

《炙愛之戰》邀請了十對情侶,每一對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也都有著不同的相處模式。但在看完這些節目之後,李艾最大的感受就是:「每一對戀愛關係都有他們的合理性,只要身在其中的這兩個人感受是幸福的,其實就沒有錯。」

節目裡有個炙愛大拷問環節,是設定情境問題,讓男女生分別回答。

「大掃除時,女友偶然發現你和前女友的照片,你會怎麼做?」

「男朋友的女性朋友好像喜歡他,你要怎麼辦?」

「婚禮在即,男友坦白自己有50萬債務。」

......

諸多婚前婚後可能遇到的現實性問題引發了情侶們的大討論,而每個人給出的答案也都不盡相同,甚至不乏有讓其他人難以理解的回答。

單一個「覺得男朋友今天穿的丑怎麼辦」,每個女孩都有不同的答案。

有人會轉頭就走,有人不把這當回事兒,還有人跟老公是最佳損友,嘴上調侃幾句,回頭還是會去買新衣服搭配。

圖源:《炙愛之戰》

無論哪一種,都是他們自己相處時的最佳方式。

喧囂的輿論場域中,關於兩性關係、戀愛模式總有這樣那樣的爭論,但在李艾看來,沒有什麼是必須的,也沒有哪種戀愛就是正確模板,只要兩個人感受到了正向的快樂,那就是對的關係。

而節目的討論之外,李艾和丈夫也因此延伸出了更多思考。

丈夫作為經紀人,跟了她許多檔綜藝節目,但《炙愛之戰》是唯一一個他看完了全場錄製的。

倆人一塊兒回家時,還會再聊聊對節目的感受。節目中那些摸爬滾打的備婚情侶們,偶爾也會帶給他們新的反思與回溯。

「我們倆還會互相問,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

節目成為了兩人感情溝通的載體,也幫助他們重新回望自己的感情。節目裡的CP們在體能競技中綁定組隊,成為隊友,而李艾與張徐寧結婚快十年,兩人也經歷了從熱戀到「隊友」的過程。

他們一起工作,也會彼此「輪班」照顧家庭。但在李艾看來,這沒有什麼不好的:「婚姻總是要有兩個人在一起的理由的,需要為這個理由結伴而行。」

圖源:李艾微博

但她同時也從這個節目裡受到了啟發:「我們一起看的目標太多了,得時不時互相看看對方。」

夫妻並肩而行的路上,既要當隊友,彼此依靠,打怪升級,也要做愛人,看看對方的白髮,看看對方的辛苦,也看見對方眼中的自己。

「給自己多一點選擇」

如今,不婚不育保平安、智者不入愛河寡王一路碩博之類的台詞在年輕人中盛行,而年輕的李艾,也曾有這樣的宣言。

但如今她回憶起那些時刻,她想,是因為那時的自己接受不了生活中的不確定性。

「我太希望這個人生是按照自己想的那樣一步一步就這樣了。所以害怕改變。和一個人結婚,是一種未知,再加一個孩子,那又多了一種未知。」

她給那時的自己下了定義:是弱的。

因為本質是弱的,所以沒辦法擁抱不確定性,因為還不夠成熟,所以沒辦法放軟身段,容納生活的色彩。

但正向的關係進程,讓她一步步地學會了包容那些不確定性,學會了從柔軟中汲取力量。

她可以接受結婚,和身邊的這個人綁定,共同對抗人生中的困境逆境;她也可以要一個孩子,讓這個尊重自己、愛護自己的人成為孩子的父親,共同養育一個生命。

圖源:李艾微博

在和丈夫的婚姻里,她感受到最多的就是「輕鬆自在」。

她可以對著丈夫生氣發脾氣,可以把最真實的一面展現在丈夫面前,可以攤開那些在外人看來不好的部分,因為她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一切都是可以被接納的,自己永遠是自在的。

「即便有別人不喜歡我的情況下,我回頭看到他說,嗯,沒關係,這個人眼裡我是好的。」

圖源:李艾微博

現在的李艾,周身都洋溢著幸福的光暈。

這段婚姻讓她很幸福,孩子的出生讓她很快樂,至少在現在,她認為自己的決定和選擇都是正確的。

她仍然不認為婚戀生育是人生必經的選擇,但如果要對年輕人們說一句話,她會說:「這也許可以是一種選擇。」

去接受那些生活中的不確定,去感受那些豐富的進程,去包容生命里更多的未知。

正如在炙愛之戰中所呈現的豐富的情感樣本,在十對CP的相處中涵蓋了各種各樣的情感模式。有戀愛長跑的,有女方離異帶娃的姐弟戀,有異國情侶,也有彼此占有欲爆棚的小年輕。

但無論是怎樣的相處模式,無論最後是否晉級通關,在他們的愛情里,我們看到的都是感動和甜蜜,這些幸福的多樣性,也讓李艾重新談起了婚戀關係中本該有的鬆弛感:

「沒有必要那麼較真兒,放輕鬆點。」

圖源:李艾微博

當然,也不只是婚戀關係。

人生經歷豐富,幾經轉型起起伏伏的她,也談起了屬於她的人生經驗。

「當你覺得事事都有選擇,即便在一個死路上,也許都可以開啟不同的心態,讓人生擁有更多的彈性。」

無論處於哪種生活狀態,我們都可以擁有對人生的主動權。

回看李艾的事業與婚姻,幾乎都是一次次從困境中奪過主動權。從模特到演員、到主持人,她不局限於過往,而是一次次昂揚地向外走,開拓出事業的無限曠野。

而在婚戀關係上,她一點點改變自己,完善自身,沒有急著在賽道上交卷,也沒有因為旁人而輕率地影響選擇。她守護著內心的秩序,也終於在成熟的時刻迎來了盛放。

正如她今年發的那條微博:「能成為風箏,挺好。有牽掛,還飛得高。」

圖源:李艾微博

40+的李艾,正在人生的高地上,準備好了下一次起飛。

她身後有牽掛,面前有青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cca24cbb608ffe8911dc7af3d11fa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