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說三國:曹操的佩劍是倚天、青釭劍?歷史上記載的卻是這兩把刀

2022-10-01     小花的生活

原標題:墨說三國:曹操的佩劍是倚天、青釭劍?歷史上記載的卻是這兩把刀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墨上桑,最近打算把三國的一些文章匯總一下,形成一個《墨說三國》的小專題,希望大家喜歡。

今天的墨說三國,我們聊聊曹操佩劍的故事。

因為《三國演義》小說和影視劇的影響力,曹操做佩戴的兩把寶劍倚天劍和青釭劍知名度都相當之高,特別是趙雲殺掉夏侯恩,奪得青釭劍,在長坂坡七進七出的故事非常膾炙人口。

趙雲更不打話,直取那將。交馬只一合,把那將一槍刺倒,從騎皆走。原來那將乃曹操隨身背劍之將夏侯恩也。曹操有寶劍二口:一名 「 倚天 」, 一名 「 青釭 」; 倚天劍自佩之,青釭劍令夏侯恩佩之。那青釭劍砍鐵如泥,鋒利無比。當時夏侯恩自恃勇力,背著曹操,只顧引人搶奪擄掠。不想撞著趙雲,被他一槍刺死,奪了那口劍,看靶上有金嵌 「 青釭 」 二字,方知是寶劍也。雲插劍提槍,復殺入重圍。--《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

但是在歷史記載上,曹操自己佩戴的倚天劍和青釭劍卻不見記載,倒是曹操另外持有兩把寶刀的故事非常有意思。

以史為鑑把曹操親自打造寶刀的故事分享給大家:

建安年間,曹操逐漸穩定了大後方,於是打算更新士兵和將領的武器。也順便給自己鑄造幾把神兵利器出來。

漢代最著名的刀型就是環首刀,得名於刀柄後部有一個圓環,環首刀單面開刃、厚脊,直刃長刀。是由是由鋼經過反覆摺疊鍛打和淬火後製作出來的,是當時世界上最為先進、殺傷力最強的近身冷兵器,也是人類歷史上具有非凡意義的一種兵器。

根據推測,曹操所打造的寶刀極有可能也是環首刀的刀型。

於是曹操任命工匠、搜集礦石,花了三年時間終於造出了五柄寶刀。

五柄寶刀為了區分,曹操就分別用龍、虎、熊、馬、雀五種動物作為寶刀的紋飾加以區分。

這五把百辟刀打造成功後,曹操把第一柄寶刀先賜予五官中郎將曹丕,並發布聲明說:曹家子弟中有不喜歡武功而喜歡文學的,將有機會獲得剩下的四把百辟刀。

以史為鑑墨上桑認為:百辟刀可以看做是曹操對於曹二代們的一個試煉,曹操雖然說不喜歡武力而喜歡文學的才有可能得到百辟刀,但實際上曹操更希望的是曹氏弟子能夠文武雙全。

如果只能馬上打天下,而不會馬下治天下,肯定不會作為曹魏的繼承人來培養,這恐怕才是曹操賜刀的真實意圖,而曹丕第一個獲贈寶刀,也說明曹丕地位還是相當穩固的。

後來曹植、曹林分別獲得了一柄寶刀。曹植還因此寫了一首寶刀賦,誇讚百辟刀的鋒利陸斬犀革,水斷龍舟。超過古代的巨闕、太阿兩柄神兵。

除了送出去的三把百辟刀,剩下兩把寶刀被曹操親子佩戴,這才是曹操真正佩戴過的神兵利器!

以史為鑑墨上桑也正是由於曹植的大作才得以知道如此神兵。

建安中,家父魏王命有司造寶刀五枚,以龍、虎、熊、鳥、雀為識。太子得一,余及余弟饒陽候(曹林)各得一焉,其餘二枚,家父自仗之。有皇漢之明後,思潛達而玄通。飛文藻以博致,揚武備以御凶。乃熾火炎爐,融鐵挺英。烏獲奮椎,歐冶是營。扇景風以激氣,飛光鑒於天庭。爰告祠於太乙,乃感夢而通靈。然後礪以五方之石,鑿以中黃之壤。規圓景以定環,攄神思而造像。垂華紛之葳蕤,流翠采之晃養。陸斬犀革,水斷龍舟。輕擊浮截,刃不氵流。逾南越之巨闕,超西楚之太阿。實真人之攸御,永天祿而是荷。--寶刀賦

後來曹丕繼位之後,把曹魏鍛造百辟刀的傳統也繼承了下去,造了三柄百辟寶劍,分別起名為飛景劍、流彩劍、華鋌劍。

三柄寶劍長達四尺二寸,重一斤十五兩(漢制一斤十六兩),用玉石、犀角等名貴裝飾。

可以看到曹魏時代鑄造名刀名劍自配是有傳統的。

曹丕《典論》:「選茲良金,命彼國工,精而煉之,至於百辟,以為三劍:一曰:飛景,二曰:流彩,三曰:華鋌。俱長四尺二寸,重一斤十有五兩,淬以清漳,勵以,飾以文玉,表以通犀。」

我是以史為鑑,每天都有有趣的歷史故事,歡迎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96f8a15747ddf9f8005af2c2e026c8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