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皇帝上位後通常會重新清洗輔政人員,把不喜歡的大臣換下去,把想用的人才提拔上來,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嘉慶換掉和珅。乾隆60歲禪位給嘉慶,主動當上太上皇,但他退位不讓權依然掌管國家大事,有時忙不過來,寧願把國事交給和珅辦也不給親兒子嘉慶。
乾隆晚年口齒不清晰,都是和珅附到乾隆嘴邊聽乾隆說什麼,再由他講述出來,嘉慶只能站在旁邊尷尬地聽著,相比起嘉慶,和珅倒像一個新皇帝,民間都半公開稱和珅」二皇帝「。1799年乾隆當了3年太上皇駕崩,嘉慶真正開始掌權,上台之後第一個換下去的大臣就是和珅,以20條罪狀賜死他,還從他家抄出白銀8億兩,相當於清政府15年的收入。
受電視劇《宰相劉羅鍋》和《鐵齒銅牙紀曉嵐》影響,人們總是以為劉墉和紀曉嵐是和珅的死對頭,其實歷史上的劉墉和紀曉嵐並沒有那麼大的仇恨。
劉墉比和珅大30幾歲,他1751年當官的時候,和珅才出生不久,只是和珅晉升比較快,兩人共事20幾年,和珅的地位反超劉墉。劉墉為官清廉自然是討厭和珅這種貪污違法之人,但他性格圓滑老道不會對著和珅干。
紀曉嵐也比和珅大,大了26歲,1773年,23歲的和珅才剛剛為官當上管庫大臣,紀曉嵐早就是官場的老油條,他跟和珅沒有太大的交集。後來和珅成為了乾隆身邊的寵臣,地位遠在紀曉嵐之上,兩個人就更加沒有交集,而且紀曉嵐也不敢招惹和珅這個皇帝身邊的寵臣,他只是一個成功編撰了《四庫全書》的才子,在皇上面前並不受寵。
有一次他在乾隆面前談論國事被乾隆罵為「娼優」,責備他一個供人取樂的人沒資格參與國家大事,紀曉嵐也就不敢再議政。不過很少有人知道的是,紀曉嵐和劉墉關係很好,紀曉嵐是劉墉父親的學生,兩個人年紀相仿又都是讀書人,更容易說到一塊去。
和珅倒台之後,劉墉和紀曉嵐又是什麼結局呢?劉墉參與了查辦和珅案,幫助嘉慶扳倒和珅,有利於嘉慶在朝堂立威。劉墉念在和珅是乾隆寵臣的份上,勸嘉慶看乾隆的面子不要做得太難看,至少保和珅一條全屍。
嘉慶聽從建議從砍頭變成了賜和珅白綾自盡,並表明和珅案到此結案,不會有人再受牽連,劉墉因為處理和珅案有功,嘉慶封他太子少保。
和珅死時49歲,紀曉嵐已經是個75歲的老年人,本來是沒什麼升職機會,但紀曉嵐曾聯合劉墉一起反對乾隆禪位大典遲遲不把玉璽交給嘉慶。玉璽代表皇權,嘉慶作為新皇帝沒有玉璽,大臣嘴裡聲聲叫著嘉慶皇帝,但心裡根本不把嘉慶當皇帝。
紀曉嵐和劉墉經過一番勸說,乾隆才把玉璽交給嘉慶,嘉慶掌權之後記住了紀曉嵐和劉墉的功勞,將紀曉嵐提拔為協辦大學士,並授予太子少保銜,讓他掌管國子監。紀曉嵐活到81歲病逝,嘉慶還賜他諡號「文達」,肯定他在文化上的水平。
劉墉和紀曉嵐結局都算比較好的,他們能夠善終,除了對嘉慶做了有利的事之外,最重要的是他們明哲保身,沒有結交朋黨,更沒有與和珅同流合污,不然他們不一定會有這麼好的下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a712b40ffbd526fd488d1baa8cd1a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