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中華文明進入農耕社會後,飼養牲畜成為一門重要的產業,畢竟打獵所需已經遠遠滿足不了人們對肉食的需求了。隨著時代的進步,一些小動物也被人養成了寵物,幾乎能得到與人同等的待遇。其中狗更是兼具看家護院的職能,家裡養狗能讓主人安心不少,因此狗幾乎成了人的好夥伴,是與人類最親密的動物之一。
01
古時候有一種說法是「犬不八年,雞無六載」,那麼這句話是啥意思呢?養過狗的人自然知道狗的壽命通常是不止8年的,這句話說的「八年」其實也不是指壽命,而是說養狗不能超過8年、養雞不能超過6年。這其中有什麼說法呢?原來,古人是認為如果動物在主人家中養久了,會因為長時間與人的親密接觸,耳濡目染之下可能會成為精怪,為家裡招致禍患。當然新中國成立後不許成「精」,所以這個隱憂也就不存在了。
養狗的老人
《聊齋志異》中的故事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聽過一些,這本志怪小說也是中國古代最知名的小說之一了。當然這種志怪小說還有很多,著名的有《博物志》、《幽冥錄》、《拾遺記》等,幾乎歷朝歷代都有,畢竟在民間鬼怪傳說從未斷絕過,於是專門有作家收集這些故事編寫成書。相傳蒲松齡就曾在村口開茶鋪,他有一個規矩,如果茶客能講一個自己沒聽過的奇聞異事,那就可以免掉茶錢,蒲松齡就用這種方法來搜集故事,最後編成《聊齋志異》。
農村家養雞照片
今天我們看《聊齋志異》,明白裡面的故事絕大多數都是虛構或者被誇大其詞,不過蒲松齡在編書時目的不止有記錄故事,還用故事來諷刺時局,頗有《詩經》之風。「犬不八年,雞無六載」這個的觀點就來自於這些志怪故事中。
02
大家知道,動物養久了是能通人性的。動物智商和情商有高低之分,比如豬就是人飼養的智商最高的動物,但是不討人喜歡,除了本身特徵和習性外,也與其情商有關。狗的智商雖然不如豬,但是看起來卻比豬更通人性,這不得不說也是自然的神奇之處。我們常說魚只有7秒鐘的記憶,而狗就比較厲害了,「狗記千,貓記萬,小雞隻記二里半。」所以我們常常聽說丟失的狗能自己找回主人家,就跟狗的記憶力以及嗅覺有關係。
家養狗照片
古時候的人畢竟沒有今天那麼多見識,很多東西沒法用科學來解釋,於是玄學大行其道。比如說你腦後有反骨,可能就是想噁心你一把,你還真沒辦法辯解;比如說女人嘴角有痣是克夫的標誌,沒有手術整容的年代這些女人就只能哭了。對人如此,對動物養久了通人性的說法同樣如此。比如《三國演義》中的名駒的盧,蒯越說:「眼下有淚槽,額邊生白點,名為『的盧』,騎則妨主。」真就是欺負馬不會說話唄!
家養狗照片
03
《聊齋志異》中有兩個與狗相關的故事,其中一標題叫《義犬》。故事中,一個人的父親因為犯了罪而被捕入獄,在獄中得了重病即將喪命,這個人就趕緊籌錢去獄中打通關節,想要關照父親。這個人騎著一頭騾子出發了,家裡的大黑狗緊緊跟在騾子後面,主人不停呵斥狗回家,主人甚至還拿出了鞭子對狗又打又罵,狗終於戀戀不捨得離開了。當主人走到官府時,才發現自己帶的錢丟了,於是又趕緊沿路尋找,結果卻在路上找到了自家大黑狗的屍體,而他丟的錢也被大黑狗緊緊護在身下。這未必不是大黑狗養久了與主人有個感情,通人性的體現。
古代夫妻畫像
其二標題叫《犬奸》。講的是青州有一戶姓賈的人家,家裡有一條養了很多年的大白狗。賈家男主人常年奔波在外,妻子一個人在家中非常孤獨,於是不知不覺間就跟大白狗有了關係,就這樣這條狗給男主人戴了綠帽。這件事一直瞞著男主人,直到有一天他回家裡和妻子在床上睡覺,沒想到大白狗突然就竄上了床,直接咬死了男主人。之後女人和狗都被官差抓了起來,不但遊街示眾,還當眾表演,最後雙雙被凌遲處死。由此看來,未必不是這條狗因為養久了通人性,因此還懂得吃醋所以將男主人咬死了。
結語
說實話這兩個故事的真假不好評判,畢竟有些東西又不是如今才出現的。但是如果把責任歸結到狗的頭上,就實在有些不可理喻了。總之,養寵物就得自己負責,如果造成什麼後果也必須一力承擔,這應該是基本的覺悟。
參考資料:
《三字經》《聊齋志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17e67d02c5da7c71437ef677b75a82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