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介紹的為二戰德國國防軍中的外籍志願兵部隊,不包括德國黨衛軍的外籍部隊。
A1:列兵,法國志願軍團,1942年-43年
照片顯示早期和晚期品質的德國陸軍制服都出現在法國志願軍團身上,它們帶或不帶領子和肩章上的深綠色面飾。與其他制服元素和裝備一樣,圖中野戰用領章和帶白色滾邊的肩章都是德國步兵列兵的標準配置。德國造的法國國家盾形章也展示在圖中;一隻法國國旗三色的盾形章也畫在頭盔上,但只存在於右側。
A2:中尉,法蘭西非洲支隊(phalange Africaine),突尼西亞,1943年
突尼西亞戰鬥的最後幾周中,依附於德國第754步兵團某支部隊的這名法國殖民地誌願軍官穿別具特色的混合法國和德國元素的制服。四個兜的土黃色常服上衣帶有領角較長的翻立領,圖中剛剛可以看到在頸部通過紐扣繫緊的土黃色襯衫和領帶;它們的細節都被「cheich」這種法國殖民地部隊的一種傳統沙漠圍巾所遮蓋。土黃色上衣和淡顏色的斜紋布馬褲的組合非常普遍;一種顏色較淺的全沙地色斜紋布面料製成的殖民地制服也在使用。供非洲支隊使用的染成沙地色的非洲軍團用頭盔右側繪有矩形的法國三色旗的標誌;除了袖口上代表中尉的金色帶子之外,制服上僅有的徽章就要算是右胸口袋上非洲支隊的黑黃兩色徽章了。徽章上面的雙刃斧圖案是被維希政府廣泛使用的標誌。大衣是德國非洲軍團的標準制式,由於它準備配表示兵種和軍銜的德國式肩章,所以老的法式肩章沒有佩戴。
A3:二級下士,瓦隆人軍團,1942年
這名士官穿帶有代表他軍銜的銀色鉸合紋領子鑲邊和肩章的全套德國步兵標準制服。他的上衣是質量上好的早期版本,帶有深綠色的翻領和肩章面飾。瓦隆人志願軍團在左臂上佩戴國家盾形章,但它們是標準的德國製造。這名中士獲得了二級鐵十字勳章(其綬帶別在紐扣孔上)和步兵突擊章,後者釘在左胸口袋上。

B1:上尉,克羅埃西亞空軍軍團,1942年
第52戰鬥機聯隊第15(克羅埃西亞人)中隊的這名志願戰鬥機飛行員穿納粹空軍飛行軍官的標準常服,只是釘在右胸口袋上的銀色琺琅質徽章是屬於克羅埃西亞空軍軍團自己的。帽子和領子上的徽章和滾邊是代表授銜軍官的銀色;肩章底襯和領章則是代表飛行人員的黃色;軍銜通過肩章上的兩顆金色扣型章和領章上繡的三隻銀色飛翼加一隻橡葉裝飾來表示。磨光的金銀兩色飛行員/瞭望員徽章象徵著單座飛機飛行員資格,它釘在左胸口袋上,該口袋之上則是黃銅色/黑色的戰鬥飛行胸針章(Frontflugspange),這種徽章的這一級別代表了完成20次任務的資歷。照片資料顯示克羅埃西亞飛行員佩戴了三種飛翼徽章:納粹空軍特殊的國家鷹徽和克羅埃西亞空軍軍團的徽章以及圖中出現的克羅埃西亞飛行員飛翼章。
B2:列兵,克羅埃西亞第369步兵師,巴爾幹,1943年
第369步兵師在史達林格勒被殲滅之後德國人成立了這支最早的克羅埃西亞人德軍師。作為一名步兵,這名士兵穿這一時期標準的德軍制服。上衣是全野地灰色,胸前的口袋不帶褶紋;褲子的褲腳掖在灰綠色的帆布護踝中並配之以系帶短靴。一種克羅埃西亞格子盾形章樣式的簡單蠟貼徽章出現在頭盔右側,更精緻的國家盾形章——通常是德國製造的版本並帶有「Hrvatska」(克羅埃西亞)字樣——佩戴在左臂上。
B3:士官,克羅埃西亞海軍軍團,黑海,1942年
德國海軍的制式海員陸上制服——腰部掖在褲子裡的藍色水手服和褲腳捲起在短靴上方的燈籠褲——穿在他身上。「甲板帽」和水手服上帶有黃色絲線織成的德國國家鷹徽,左臂上的等級章也是黃色的。等級章上方的「赫爾瓦茨卡」(Hrvatska,即克羅埃西亞)盾形章與陸軍志願兵所佩戴的版本相同。

C1:上尉,第12夜間轟炸機聯隊,1944年春
在納爾瓦(Narva,愛沙尼亞城市名,譯者注)前線充滿危險的夜晚駕駛古老的Arados & Gothas飛機執行對地攻擊任務的這名拉脫維亞志願飛行員穿這一時期納粹空軍軍官標準的野戰制服。質量上好的1943年款軍官版通用野戰帽(Einheitsfeldmutze)的帽頂接縫處帶有銀色滾邊,徽章也是銀色的。帶加寬前襟的軍官版「飛行上衣」帶有額外的斜開口側兜,上衣上的軍銜徽章和兵種徽章都是普通款式。野戰服襯衫是蒼藍色的。飛行員/瞭望員徽章佩戴在左胸前,它的上面是代表完成60次任務的銀質戰鬥飛行胸針章,胸針章的中心圖案為帶飛翼的炸彈而不是戰鬥機飛行員的那種中央為螺旋槳的帶飛翼的箭頭圖案。盾形臂章是僅有的國家標誌物;拉脫維亞人有一系列不同的版本,所有的基本設計相同但是一些帶有白色的「Latvija」(拉脫維亞)字樣,另一些在左上角或頂端帶有橫條裝飾。
C2:少校,第658營,1943年-44年
此圖的描繪很大程度上依據的是Alfons Rebane的照片,這是名獲得大量榮譽的愛沙尼亞軍團軍官,在該營被編入武裝黨衛軍第20擲彈師之前他指揮著這個營。在波羅的海國家的「東方營」中擁有很高戰鬥聲譽和特殊地位這一點通過完美的德國陸軍軍官常服的穿著得到體現,與原版不同的是帶有層次感三隻金色獅子圖案的淺藍色/黑色/白色國家盾形章的佩戴。擁有兩種形狀不同但都不帶獅子的簡化版盾形章1944年開始在陸軍制服上衣(佩戴在右臂上)和武裝黨衛軍制服上衣(佩戴在左臂上)上出現。帽子和上衣上帶有德國陸軍步兵少校的標準軍銜標以及滾邊裝飾。額外的,這名軍官還佩戴了步兵突擊章(左胸前)、二級鐵十字勳章的綬帶(紐扣孔上)、釘扣版的一級鐵十字勳章(左胸前)和帶有綬帶的騎士十字勳章(掛在脖子上)。
C3:中將,俄羅斯解放軍,1944年
這身制服以德國陸軍的將官服為基礎但配以俄羅斯解放軍(ROA)的帽徽、領章、肩章和盾形臂章。帶金色滾邊的將官大蓋帽配有紅白藍三色的橢圓形金屬帽章。對應其軍銜,黑色領章上帶有金色滾邊、中央的橫條線以及紐扣。帶紅色滾邊的黑色肩章上裝飾一條鋸齒形的金色緞帶和指代他軍銜的一顆銀色「扣型章」。ROA的臂章為野地灰色底襯,白色背景上面展示一支藍色的聖安德魯十字,盾形章上部是俄羅斯解放軍西里爾字母縮寫「POA」(以拉丁字母的方式)。馬褲帶有象徵將官的紅色褲邊和滾邊。

D1:上士,頓河哥薩克,1943年
這是俄國和德國的制服元素的典型結合——被稱為「papasha」的俄國羊毛帽和軟皮靴加上德國的M1936式上衣和褲子。紅色帽頂上帶有銀色緞面十字,正前方德國陸軍的銀灰色金屬鷹徽之下是俄國圓帽章。德式鉸合紋士官領子鑲邊包圍住哥薩克的領章,領章的鑲邊為代表義務役軍人的綠色。肩章上接近紐扣的位置帶兩條白色軍銜短槓。上衣左袖子上是代表頓河哥薩克的紅藍兩色第二版盾形章。和許多「東方營」一樣,這名士官準備的也是蘇聯的PPSh41式衝鋒鎗,它的彈藥則裝在紅軍版的背包里。東方人民獎章的綬帶按德國人的方式別在紐扣孔上。
D2:中尉,哥薩克騎兵團,1943年
依據指示,俄羅斯、烏克蘭和哥薩克的志願兵使用肩章來表明軍銜。德國國家鷹徽出現在帽子上和胸前;而其他的著裝都是哥薩克的傳統式樣,這其中包括了被稱為「tcherkesska」的長斗篷和被稱為「baschlyk」的披風。人物攜帶一支蘇聯造托卡列夫M40式半自動步槍和同為蘇聯造的彈藥包以及一把傳統的馬刀(Shashka)。
D3:庫班哥薩克騎兵,1943年
依據一次部隊閱兵的照片描繪了人物的裝束,這比在前線普遍可以看到的要製作更為精良。被稱為kubanka的帽子帶有象徵庫班哥薩克團的紅色帽頂,以及通用的白條十字。帶有哥薩克人領章的德國M1936式上衣上裝飾庫班人的盾形章,上衣外面批的則是帶滾邊的傳統披風(baschlyk)。步槍是標準的德國毛瑟98k,作為它的補充的是一把上好的馬刀(shashka)。當然,馬褲和靴子都是德國騎兵的標準制式。

E1:一支「東方營」的少尉,1942年-43年
取材自一幅照片的這幅圖顯示了一種在規章允許的情況下有趣而典型的著裝變化。這名俄國下級軍官戴了一頂德國義務役軍人標準的野戰帽(Feldmutze),帽子前端白色V字形滾邊之內是德國人的帽章,但帽頂缺少德國鷹徽,上翻帽邊一圈則增加了紅色滾邊。德國M1943式野地灰色上衣的領子被重新裁剪成「立領」,領子滾邊同樣為紅色但不帶領章。同樣,紅色滾邊也加在了德國義務役軍人標準制式的褲子上,褲子的褲腳則掖在德國的行軍靴中。上衣胸前帶有德國的國家鷹徽,白色底襯的寬肩章上帶有德國步兵少尉那種銀色的織紋裝飾。這些服裝特徵沒有一種與官方的要求相符合。
E2:少尉,捷列克(terek)哥薩克(?),1944年
根據暫定的識別標誌要求,捷列克哥薩克團的Kubanka帽的帽頂為淺藍色,但制服剩餘部分中再無能夠體現他們身份的線索。他這一軍銜的領章和肩章依據的是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使用的版本,它們佩戴在標準的德國義務役軍人制服上,靴子則是蘇聯貨。這種在德國和蘇聯制服上混搭不同序列徽章的無序做法在「東方營」非常普遍。
E3:列兵,俄羅斯解放軍,1944年
一些在西線服役的部隊裝備了這種藍灰色制服,它的設計被認為受到了俄國傳統的襯衫式上衣(gymnasterka)的影響。布料可能來自於原來法國人的庫存。注意胸前的徽章並非非德國人志願兵的版本,這在現實中很少見。其他的俄羅斯解放軍的徽章和蘇聯的裝備則很平常。

F1:騎兵上士,土耳其斯坦軍團,1943年
依據規定搭配軍銜領章和肩章的標準德國騎兵制服配備給來自亞洲和高加索的志願兵,與之搭配的還有國家盾形章和圓帽章。這支兵團在建立時擁有21支作戰營。
F2:少校,在「東方團」服役的德國炮兵,1944年
以一名「東方營」指揮官的照片為基礎描繪的這名人物提示我們相比步兵來說其他兵種的德國人因為自身的技能或智能更多的被編入「東方營」。他這一兵種和軍銜的野戰常服配有在1943年年中之前取代了軍官版船形帽的帶銀色滾邊的通用野戰帽(Einheitsfeldmutze)。炮兵的紅色兵種色見於領章和肩章上。俄羅斯解放軍的盾形臂章也佩戴著,但不同尋常的是它出現在右袖子上。上衣紐扣孔上疊加著三枚獎章的綬帶:二級鐵十字勳章、東方人民二級功勳獎章和1941年/42年冬季作戰獎章。最初的照片顯示人物胸前還釘著旭日圖案的東方人民一級功勳獎章以及德國的通用突擊章和黑色負傷章。
F3:少尉,俄羅斯解放軍,1944年
一支「東方營」的這名年輕軍官剛剛獲得了東方人民二級功勳獎章;他穿標準的德軍制服,上衣和褲子顯然是義務役軍人的版本,帽子則是軍官式樣的,帽頂一圈縫有銀色滾邊,帽頂前方裁剪的向上翹起,一隻代表俄羅斯的紅藍兩色圓帽章佩戴在帽子正前方。領章、肩章和臂章則都是傳統式樣。

G1:中尉,亞美尼亞軍團,1944年
德國義務役軍人的制服搭配製式軍銜領章和排長的窄條肩帶,這成為高加索志願軍團(為納粹國防軍提供了大約13個營的兵力)的標準裝束。盾形章為德國人為高加索、亞洲和西歐的志願兵製作的標準版本。
G2:准尉,東方團,1945年
這是源自亞洲人和高加索人志願兵的領章和肩章、俄羅斯解放軍的盾形臂章以及德國制服的組合,這反映這些「流於形式」的部隊的無序狀態。實際上他們並不為俄羅斯解放軍履行任何職責,當然也不效忠於他們。
G3:中尉,喬治亞軍團,1944年-45年
這名喬治亞軍團第14戰鬥營的這名排長很有趣的佩戴著德國軍官的領章和肩章以取代G1人物所使用的那些正規版本。在挪威服役於第795東方營時他也留下了照片。國家盾形章是他制服上僅有的特殊徽章。帽子是「老式軍官野戰帽」,這是硬殼常服軍帽(Schirmmutze)和通用野戰帽(Einheitsfeldmutze)中二選一時流行且便利的一種選擇;上衣是輕便的夏季野戰版,相比野地灰色顏色更綠一些。

H1:二級下士,印度自由軍團,1944年
這名中士穿德國陸軍的標準熱帶制服並配以包括銅棕色的代表士官的鉸合紋領子鑲邊和肩章在內的徽章;兵種色是綠色的,這反映出這支部隊是作為一支裝甲擲彈團來重新編制的。盾形章是這支部隊僅有的標誌物。
H2:中尉,自由印度軍團,1944年
半截長度的馬褲和帆布/皮革材質的沙漠長筒靴的組合是和寬鬆長褲與短靴(見圖H1)的組合二選一穿著的而不是依據使用者的軍銜——理論上它們可供所有級別軍人使用。根據德國非洲軍團的通常習慣這名軍官保留了制式軍服上茶色底藍灰色義務役軍人版胸前鷹徽。作為一名錫克教教徒他頭上圍一條頭巾而不是戴一頂野戰帽。所有制服元素都是德國陸軍熱帶版的橄欖色/土黃色變種。
H3:士兵,阿拉伯自由軍團,1943年
除了盾形臂章之外,他穿的都是標準的非洲軍團的步兵制服,而肩章帶上的滾邊為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