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梅羅卡近防炮系統,該系統與加特林式轉管炮相比有何優勢?

2022-07-06     小解說娛樂

原標題:西班牙梅羅卡近防炮系統,該系統與加特林式轉管炮相比有何優勢?

當前已經服役的近防炮系統大多採用加特林式的轉管結構,這種結構有利於高射速下炮管散熱,單根炮管承受的射擊次數相對更少,而且加特林式結構理論上比常規的單管機炮有更快的射速,不過凡事都有例外,西班牙的梅羅卡近防炮系統就採用了獨特的雙排12管20毫米炮。

梅羅卡(MEROKA,即MEhr ROhr KAnone的縮寫,意為多管炮)的作戰功能和其他近防炮一樣,不同的是它的火炮結構,它將12門20毫米厄利孔高射炮分成兩排安裝,該炮發射20×128毫米彈藥,身管倍徑高達120倍,炮口初速度1290米/秒,有效射程1500~2000米,為了提高彈藥分布面積,炮管並不是平行安裝的。

該炮的供彈結構也完全不一樣,它使用兩條彈鏈供彈,待擊髮狀態下彈藥並不裝填,當射手啟動戰鬥開關的時候再將彈藥裝填並閉鎖,射擊的時候並不是12門炮同時射擊,而是被分成4組間隔射擊,這樣可以降低射擊時后座力的衝擊,一輪射擊在0.08秒內完成。

一輪射擊完成後相關設備會完成退殼動作,同時驅動彈鏈向前運行重新將6發彈藥對準火炮進入待裝填狀態,只要繼續保持射擊狀態就能重複上述步驟實現循環射擊。

這種供彈方式挺奇葩的,運行步驟相對更複雜,因此儘管梅羅卡系統有12門炮,但是它的實際射速並不高,一些文章給出的是1440發/分鐘,這個射速相對合理。有的文章則稱它有9000發/分鐘的射速,如此算下來平均每秒發射150發子彈,也就是每秒射擊12.5輪,正好是0.08秒/輪,只計算了射擊時間而沒有考慮彈藥的再裝填。

拋開近防炮系統的火控系統等不提,梅羅卡的並排炮管與加特林式的轉管炮相比都有哪些優點呢?

加特林式轉管炮最大的缺點就是陀螺效應,簡單地說就像我們在抽打玩具陀螺的時候它的旋轉軸大體與水平面垂直,陀螺會自己「立」起來,試想一下當電機驅動幾百公斤的炮管等結構時是不是就成了一個巨大的金屬陀螺?如果不加以控制,這個炮管組成的陀螺就要「立」起來,這種情況下對炮塔精確的旋轉穩定就造成了影響,當炮塔根據火控系統的指示調整射擊角度時如果不能精確穩定並射擊,那它和一堆廢鐵有什麼兩樣?採用固定炮管的梅羅卡系統恰好沒有這方面的煩惱。

梅羅卡系統的另一個優點是可以容忍炮彈啞火,因為每一門火炮都有自己對應的閉鎖和抽殼機構,即使有炮彈啞火也能在一輪射擊後抽出未成功擊發彈藥,不影響後續的射擊動作。

從現實情況來看,梅羅卡系統整體上不如其他近防炮系統,在技術成熟的加特林式近防炮面前沒有優勢,至於前文提到的陀螺效應之類的缺陷在小口徑加特林炮上是能夠通過技術手段解決的,故障率也低到正常值內,反倒提高了火力密集度,目前梅羅卡近防炮系統只在西班牙軍艦和陸軍(陸軍牽引版防空炮)服役,而且處於陸續退役狀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efc57a7cb9b919631947d1e11d78a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