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二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未來這個小小的頭條號會成為頭條裡面二戰資料最詳細的資料庫。
·
衝鋒鎗的鼻祖——維拉爾·佩魯薩雙管槍
第一次世界大戰慘烈的塹壕戰,不僅讓數以千萬計的軍人魂斷於沙場之上,更是讓整個人類屠殺同類的技藝更上層樓,大量直到今天仍深刻影響人類戰爭的武器被設計了出來,而衝鋒鎗,則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之一。
一戰期間的德國士兵和世界上第一款用於實戰的衝鋒鎗MP18
1914年,義大利的陸軍上校列維里,為飛機設計了一種可以安裝在飛機上的自動射擊的雙管槍,並將其命名為佩魯薩式,但是這種雙管槍最終由於威力不足而被飛行員們所放棄,但是義大利陸軍很快就發現了這種可以在短時間內傾瀉彈藥的自動武器在塹壕戰之中有著天然的優勢,大量的佩魯薩式雙管槍得以裝備於義大利陸軍之中。1917年,德奧聯軍在義大利北部的卡波雷托重創了義大利軍隊,繳獲了大批佩魯薩式自動雙管槍,並將其中的一部分運回了德國本土進行拆解研究,而在輕型自動武器已經研發一年之久的武器設計師胡戈·施邁瑟在參考了佩魯薩式雙管槍之後,很快的就為德國生產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應用於實戰,真正意義上的衝鋒鎗——MP18。之所以將其命名為MP的原因也很簡單,MP實際上是德語自動手槍(Maschinenpistole)的縮寫,以MP+入役年份的命名方式也影響了後續多種型號的德國衝鋒鎗。
德國MP40衝鋒鎗
新式的武器並不能挽救從內部崩潰的帝國,一戰結束之後,為了防止軍事立國的德國東山再起,戰勝各國甚至對德國能夠使用的武器都有著詳細的規定,其中就包括德國軍隊不能裝備有MP18型衝鋒鎗這一條款。雖然戰勝國對德國極盡全力的進行防範,但此時主導世界的各戰勝國的軍隊對衝鋒鎗這一新型武器的認識,還沒有使用湯姆遜衝鋒鎗進行火拚的美國黑幫來的清醒,反倒是被孤立於主流世界體系之外的蘇聯和德國,通過在西班牙內戰中的實踐,都看到了衝鋒鎗在貼身近戰之中的巨大價值,並在後來分別發展出了二戰史中的兩款著名的衝鋒鎗波波沙和MP40.
1944年,東線戰場,配備有MP40的德國士兵
實際上,德國人在大力擴充軍備的的時期,在對坦克和衝鋒鎗這些新式的武器的使用上也存在著巨大的分歧,不僅裝甲部隊的建設面臨著重重的阻力,就連衝鋒鎗這種輕型武器,也因為保守的實力派人物的反對,而遲遲未能裝備部隊。但是在一些更有遠見的軍官的堅持之下,至1938年德國準備開始軍事冒險之前,這種體積小、能夠在短時間內傾瀉大量彈藥的輕型自動武器終於得以配備到裝甲和傘兵部隊,而此時入役的衝鋒鎗型號則是MP38。
配備有MP40的法國游擊隊員
雖然MP38被列裝到了部隊,但是由於其設計的缺陷,導致該款槍械經常走火,甚至法身了走在前面的士兵被後面走火衝鋒鎗打死的惡性事件,波蘭戰役之後,德國的軍工企業根據戰場之上得到的經驗,對MP38進行改進,並最終生產出了造價更低,工時更少,安全性更高的MP40 ,而這種在最初主要配備給排級指揮官這一級別的槍械,也伴隨著生產數量的增加,開始大量的列裝於一線部隊。至二戰結束,MP40型衝鋒鎗已經生產了110萬枝。由於該型槍械的性能較為優異且數量巨大,在整個二戰期間,無論是盟軍、蘇聯還是在敵後抗戰的歐洲各國游擊隊,都曾大量使用過該型槍械。戰爭結束之後,被盟軍繳獲的20萬枝MP40,在世界上大量的流轉,挪威的一些準軍事武裝力量,甚至到上個世紀90年代,才最終淘汰該型槍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