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營養豐富,蛋白質組成接近人體蛋白質組成且比例、胺基酸含量均衡,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高營養食品。為了保證雞蛋的產量和質量,在養殖過程中必須注重飼養管理,尤其注重冬季的冷應激對蛋雞的影響,採取一定措施保障蛋雞順利過冬且雞蛋的品質不降。
冬季影響產蛋下降和降低雞蛋品質的根本原因及措施:
1、 舍內通風不良
入冬以來氣溫驟降,雞舍內外晝夜溫差均較大,有的養殖戶只關注到了給雞舍保溫,而忽視了通風的重要性,使舍內氨氣、二氧化碳、硫化氫濃度很高,氧氣相對不足,雞群長時間生存在這個環境中,易刺激雞的呼吸道黏膜,使抵抗力降低,誘發呼吸道問題,體內氧氣不足,阻礙體內營養物質的氧化分解,間接影響產蛋雞的生產性能,使產蛋量下降。
在冬季蛋雞飼養過程中,可在一天中溫度最高的時候進行雞舍通風,每天通風換氣2小時,為防止溫度驟降每次通風時應將雞舍內溫度提升2~3℃。在雞舍中放置濕度測定儀,監測雞舍濕度,相對濕度不宜超過70%。
2、 雞舍內光照不足
光照對雞刺激性腺的生理機能和產蛋率的影響同樣重要。若光照不足,性腺機能減弱,卵泡形成慢,促使產蛋減少,雞蛋品質下降,對雞群生長繁殖性能造成不利的影響。
蛋雞在產蛋期間,每天需保證16h以上的光照,在冬季蛋雞的飼養管理方面,必須要人為補充足夠的光照,這樣蛋雞才能維持較好的產蛋高峰,保持充足的產蛋。可運用燈泡進行補光,且燈泡功率不宜過大,以40~60W為主,懸掛於離地面2m處,燈與燈之間的距離保持在3m左右。補充光照時,要始終保持固定的開關燈時間,有利於保持較高的產蛋水平。一旦確定開關燈時間,就要長期保持,避免開關燈時間經常變動,使雞群產生應激。
3、飼糧營養問題
冬季天氣寒冷產蛋雞攝入的營養除了維持基礎代謝和產蛋外還有一部分需要轉化成熱能,所以會存在能量及蛋白質攝取量不足的問題,影響蛋雞體質。若產蛋高峰期後換料過快,應激反應較大,影響採食及營養物質的吸收利用和蛋的形成,使產蛋減少。並且由於換季,飼料原料可能進行更換。
通常這種寒冷天氣下,會給雞群飼喂高脂飼料,雖然高脂飼料可以提高蛋雞禦寒能力,但蛋雞自身肝臟分泌的膽汁不能夠完全消化吸收這些額外添加的脂肪,就容易造成肝臟負擔。在飼糧中添加適量膽汁酸,可以提高脂肪利用,提高脂溶性維生素和鈣的吸收利用,調節肝臟代謝能力,修復肝臟解毒能力,減少體內霉變飼料造成的黴菌毒素蓄積,提高蛋雞生產性能,改善蛋殼質量,提高雞蛋品質。
4、 應激反應
雞群突然受到外界刺激,如異常的聲響、突然晃動的光影、注射疫苗和抗體、捉雞及飼養程序和環境的改變等因素也可引起產蛋量的下降。
這時必須禁止外來人員與車輛隨意進入蛋雞飼養區;養殖場周圍投放滅鼠藥,做好滅鼠工作,防止老鼠對蛋雞生活的影響與干擾;嚴格禁止在蛋雞養殖場附近燃放焰火,敲鑼打鼓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442492b4840309ea7332690b985ff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