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江西市場走訪過程中發現一冬齡的草魚苗種發病率很高,且覆蓋面較廣,損失嚴重,以下就走訪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做一個匯總,並提供解決方案。
草魚發病的幾種主要表現形式及應對措施
1、臨近中午或午後,集群游邊嚴重、時常跳躍,攝食不佳,每天傷亡幾十條不等(部分2斤左右草魚也可見),有的塘口已連續數日。水色普遍偏濃,氨氮基本正常,部分塘口亞硝酸鹽偏高,pH不高(或許是江西多為酸性土壤所致),體表基本無損傷,但鰭條微紅、輕微爛鰓,寄生蟲無或極少,部分魚有肝膽綜合徵(綠肝等),雖然鏡檢鰓絲、鰭條未發現氣泡(或許組織破損後氣泡逸出),但綜合判斷符合氣泡病的基本特徵。
建議方案:
(1)有條件的適當加深水位,中午加大增氧機曝氣力度,延長增氧機開機時間(建議3小時左右),每畝撒食鹽2~3kg更佳(尤其亞硝酸偏高塘口),防止溶氧過飽和、緩解亞硝酸傷害。
(2)對於水色濃的塘口,潑灑乳酸菌發酵液、芽孢、有機酸等,防止藻類過盛,必要時使用腐殖酸鈉遮光(建議使用片狀腐殖酸鈉,每畝1kg,避免因殺藻造成刺激);對於水色過濃的塘口(發現一塘口裸藻嚴重),可先採用二氧化氯、漂白粉等氧化劑局部潑灑殺藻(尤其下風口處),阻止藻類繁殖過旺,再根據殺藻效果,做後續調水工作。
(3)已經出現鰭條破損、爛鰓的魚塘,建議潑灑消毒劑1次(嚴重的隔日再撒一次,防止細菌繼發感染);對於爛鰓、鰭條破損或充血的魚塘,必須內服抗生素,連續3天,伴有肝胰臟損傷的,要結合保肝產品(膽汁酸)一起使用,其中膽汁酸建議連續使用一周。
2、硝酸鹽超標,pH偏低,水質較差;無游邊、跳躍現象,但爛鰓比較嚴重,有的已經出現輕微的「開天窗」症狀;有的塘口出現掉麟、赤皮(較輕、較少),每日傷亡上百條,甚至更多,解剖可見輕微腸炎、肝胰臟顏色明顯偏淡或花肝、綠肝,此病症符合草魚新三病典型特症。
建議方案:
(1)採用礦物肥、微生態製劑等調節水質(必要時補充碳源)。
(2)水體消毒2次(3天2次,復合碘、苯扎溴銨戊二醛),不要過於頻繁。
(3)膽汁酸+抗生素+樂暢內服,每日1餐,連續一周,其中抗生素使用3~4天。一周後,痊癒者建議以後做好日常防病的工作,膽汁酸半月一次,每次連續5~7天;一周後未痊癒者,建議再使用一周。
3、有的塘口死亡量很大,每日上千條之多,吃食差,但套養的花白鰱未見發病死亡。這類塘口表現出兩種不同的病症表現:(1)體表幾乎未見明顯出血,只有眼眶周圍、腹鰭微紅,尾鰭、鰓蓋、下頜處出血稍重,但腸道充血嚴重、無粘液,有彈性,綜合判斷為草魚病毒性出血病;(2)體表正常,腸道出血,肌肉嚴重出血,判斷為草魚出血病。
建議方案:
(1)停料2-3天,勤增氧,多改底,多抗應激、不殺蟲。
(2)如果想消毒(只能減緩傳染速度,對體內病毒無效),請選用聚維酮碘消毒一次即可,切忌頻繁消毒刺激,否則只會增加死亡量。
(3)停料期間可潑灑葡萄糖+Vc(葡萄糖每畝1kg以上),既抗應激又能為魚體補充能量。
(4)停料結束後,膽汁酸+幸福100拌料,連續一周(一療程)。建議每日投料1餐,最多2餐(如果每日投料2次,就拌料2餐),第一天要少量投喂(正常量30~40%),後續幾天根據攝食狀態,逐漸加量正常投喂量的70~80%(體質弱,防止肝腸負擔過重),期間建議使用葡萄糖+Vc潑灑1~2次。如果狀態恢復較慢上述方案再使用一個療程。
(5)應激過重,尤其陰雨天、氨氮、亞硝酸超標等可加速潛伏攜帶者轉為急性感染者,所以要注意調節水質。
草魚病害頻發,養殖朋友們需要認清症狀,找准病因,對症治療,儘可能減少養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