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難養的網紅魚!是什麼制約了加州鱸產業的健康發展?

2022-06-20     愛養殖的樂樂

原標題:一條難養的網紅魚!是什麼制約了加州鱸產業的健康發展?

前言:

肝膽疾病是嚴重困擾著水產健康養殖的重要原因。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全國 30 個省內監測到的水產病害有 152 種,病害損失高達 195億元,其中魚類損失 130億元(66.66%),甲殼類損失 40億元(20.51%),貝類損失25 億元(12.82%),全國水產養殖因肝膽疾病造成的損失達38億元(19.48%)(中國漁業年鑑2019)。通過添加膽汁酸能夠解決水產動物的肝膽疾病及其相關的併發症問題,為水產養殖者挽回10多億元的損失。

膽汁酸在大口黑鱸上的應用調查報告

大口黑鱸俗稱加州鱸(學名:Micropterus salmoides),隸屬鱸形目、鱸亞目、太陽魚科、黑鱸屬,自然分布於北美洲美國中部、東部至墨西哥北部的淡水流域,是北美最重要的游釣魚類之一。大口黑鱸為廣溫性魚類,具有生長快、易起捕、肉質鮮美及無肌間刺等優點而深受養殖者和消費者歡迎。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我國台灣地區從國外引進大口黑鱸,1983年人工繁殖獲成功,並引入廣東省,在廣東省順德市首先開始養殖。

大口黑鱸養殖產業發展早期,採用人工將冰鮮魚切成小塊或肉漿投喂方法,隨著機械化的普及,投喂難度降低,再加上鱸魚市場價格較高,逐漸吸引了更多養殖戶加入。近幾年,由於大口黑鱸人工配合飼料的技術突破與推廣應用、冷鏈運輸技術的成熟和消費市場的拓展,大口黑鱸養殖區域與養殖規模迅速擴大,主產區從沿海省市擴展到內陸多個省市。當下已成為國內魚類養殖中的「網紅魚」。

一、基本情況介紹

(一)苗種

1、規模布局

全國每年大口黑鱸苗種的需求量約500億尾。苗種生產主要集中在廣東省、浙江省、江蘇省、四川省和湖北省與重慶市等地。

廣東省是大口黑鱸最大的苗種生產地,主要分布在佛山市、江門市、廣州市、惠州市與肇慶市等地,除滿足當地養殖需求外還銷往全國各地,產苗量約占全國的60%以上。其中,佛山市是最主要的產地,其產量約占廣東省總苗量的60%。2017年以來,廣東省建設了一大批工廠化育苗車間,年產水花規模達5億尾以上的苗企不少於20家。

江蘇省與浙江省等地近年來也陸續開展大口黑鱸苗種培育。江蘇省大口黑鱸苗種繁育區域主要集中在蘇州市的吳江區、相城區和吳中區,2019年持證苗場8家,生產苗種16億尾左右;浙江省大口黑鱸苗種培育則主要集中在湖州市、嘉興市與杭州餘杭區,多採用土塘進行魚苗標粗。2018年以來,浙江省部分企業開始探索工廠化循環水標苗技術,包括工廠化循環水系統培育早苗和全季節培苗等技術。

2、產業效益

全國年產大口黑鱸水花300多億尾,產值超1.7億元;標粗苗近30億尾,產值超17億元。廣東2017年~2019年年產大口黑鱸水花250億尾~300億尾,產值1.25億元~1.5億元;年產標粗苗17.5億尾~20億尾,產值14億元~16億元。江蘇近三年水花產量18億尾~22億尾,產值810萬元~1200萬元;年產標粗苗6000萬尾~7000萬尾,產值3000萬元~3500萬元。浙江省近三年水花產量7億尾~9.5億尾,產值700萬元~900萬元;年產標粗苗1億尾~1.42億尾,產值8550萬元。

(二)養成

1、規模分布

2018年全國淡水鱸養殖產量達到43.21萬噸(圖1),主產區包括廣東省、浙江省、江蘇省、江西省和四川省等,五省份淡水鱸養殖產量約占全國淡水鱸養殖產量的90%。廣東省是我國淡水鱸養殖最早、養殖面積最大、產量最高的省份(表1)

2018年淡水鱸養殖總產量占全國淡水養殖魚類總產量的1.70%,比上年增加了0.13%。全國有26個省區市養殖生產淡水鱸,主產區是廣東、浙江、江蘇、江西和四川等省,淡水鱸養殖產量分別為25.84萬噸、5.10萬噸、3.97萬噸、1.74萬噸、1.56萬噸,各占全國淡水鱸養殖總產量的59.81%、11.79%、9.19%、4.04%、3.61%。

2、產業效益

飼料費、苗種費、塘租費和人工費是生產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分別占總成本67.35%、2.04%、5.61%和6.12%,水電費、漁藥費、捕撈費、折舊費和其他費用分別占總成本的4.59%、4.08%、1.53%、4.08%和4.59%。飼料費占生產成本的比重最大,近兩年淡水鱸配合飼料價格持續下降,2019年飼料價格約9800元/噸,餌料係數1.2~1.5,每公斤鱸飼料成本約11.7元~14.7元,加上塘租、水電、人工、漁藥等項,成本約19元~21元。

淡水鱸商品魚價格波動有一定規律性,每年6月~9月溫度高,存塘魚量少,價格較高,平均塘口價約46元/kg~56元/kg;1月~3月和11月~12月是價格相對較低時期,平均塘口價約30元/kg~40元/kg。廣東地區養殖密度高,平均產量2000kg/畝~2500kg/畝;其它地區平均產量1000kg/畝~1500kg/畝,平均售價36元/kg。廣東地區單位面積成本19600元/畝~29400元/畝,單位面積凈利潤16400元/畝~24600元/畝;其它地區單位面積成本39200元/畝~49000元/畝,單位面積凈利潤32800元/畝~41000元/畝,養殖成本利潤率83.67%。

3、飼料

隨著大口黑鱸飼料配製技術的進步以及環保意識的增強,配合飼料在大口黑鱸養殖中的應用比例在近幾年有了大幅度提高,現在冰鮮魚飼料的使用已經很少。

配合飼料的產銷量從2015年的3萬噸~4萬噸增長至2019年的25萬噸左右,產值接近30億元。2019年配合飼料的用量達到了市場可容量的55%~60%,預計今後仍呈現穩步上升的趨勢。

全國涉及大口黑鱸專用配合飼料生產的廠家約有30多家,主要分布於大口黑鱸的主產區,即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其中,珠三角地區的大口黑鱸配合飼料產量約18萬噸,約占全國產量的72%;長三角地區產量約5萬噸,約占全國產量的20%;其它地區產量約2萬噸,約占全國產量的8%。按企業(或集團)排名,大口黑鱸專用配合飼料年產銷量超過4萬噸的企業,只有1家~2家;年產銷量超過2萬噸的企業,約有4家~5家;而大多數企業的年產銷量在0.5萬噸左右。

二、產業存在的問題

1、苗種難以滿足養殖生產需求

由於國內現有大口黑鱸養殖群體多經過多年的繁育,近親繁殖較為嚴重,遺傳多樣性較低,親魚種質質量有所下降。同時各育苗場的育苗技術參差不齊,導致總體上育苗成活率普遍較低,優質苗種緊缺,優質苗種的規模化生產供應成為大口黑鱸養殖業健康持續發展的首要問題。

需儘快建立大口黑鱸原種種質庫,優化大口黑鱸種質質量;加大對大口黑鱸選育種研究的資助力度、加快良種培育,特別是生長與抗病性狀的選育;加強大口黑鱸良種場、良種繁育場的規劃、建設與支持力度,以及政府的管理力度;建立區域性產業苗種支撐體系,做好親本質量控制、保存及規模繁育等規劃,對苗種的流通進行監管,降低病原的傳播。

2、配合飼料產品質量良莠不齊

在大口黑鱸高效專用配合配合飼料推廣取得成功的背景下,有些不具備核心技術的飼料生產商也乘勢宣傳造勢,以劣質低價產品打入市場,劣質配合飼料使養殖戶蒙受損失。

需加強對大口黑鱸營養需求與代謝等基礎性研究,解決飼料適口性、提高轉化率、滿足生長與代謝需求;規範配合飼料的質量標準、加強質量監管,加強地方漁業主管部門對飼料企業的管理,保證飼料品質與養殖者利益,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相關政府部門應儘快出台相關政策法規,以規範配合飼料市場的有序競爭,鼓勵大口黑鱸養殖業採用優質高效的配合飼料產品,同時限制或禁止冰鮮魚的使用;進一步加大對大口黑鱸營養與飼料研究的資助力度,完善相關資料庫及相關飼料加工工藝,同時加大研究成果的推廣應用力度,為飼料企業提供更多的技術支撐。

三、病害問題

病害問題是影響大口黑鱸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口黑鱸魚苗培育早期及馴食轉食階段病害問題較嚴重,寄生蟲、細菌與病毒均有發現,尤其是病毒性病原導致的病害,可導致整批苗種死亡。池塘養成期主要是早春回暖期和夏季高溫期口黑鱸的爛身情況較嚴重,影響成活率與上市價格。

加州鱸養殖常見病害有:白頭白嘴,熟身打轉,(多為柱狀黃桿菌、彈狀病毒混合感染),疥瘡,爛身(氣單胞菌、諾卡氏菌、虹彩病毒等),爛鰓,血竇,寄生蟲(車輪蟲、斜管蟲、指環蟲、錨頭蚤、杯體蟲等),肝膽綜合徵等。

(一)肝膽病症狀與問題分析

1、症狀表現

發病初期肝臟略腫大,輕微貧血,顏色偏淡;漸進發展後肝臟明顯腫大,顏色逐漸出現發黃、發花、發白,發綠等症狀;肝臟質脆易碎,有的伴有出血點、脾腎腫大;膽囊腫大,顏色變得墨綠綠且渾濁;因肝膽疾病導致抗病能力差,常伴有出血、腸炎、爛鰓、爛身等症。

2、流行區域與季節

(1)無區域性差異,普遍流行於全國;

(2)終年可見,尤其流行於夏秋季節。

3、危害:肝膽功能損傷、腸道菌群失調

(1)影響消化吸收,長勢慢;

(2)出血、掉麟,體表脫粘、不耐運輸影響售魚;

(3)免疫力差、易引發系統性病原感染。

4、發病原因

(1)血氨升高:養殖密度大導致氨氮升高、魚體代謝產生的氨排泄困難;

(2)亂用藥物引起肝損傷(抗生素、殺蟲劑、重金屬等等);

(3)營養失衡(蛋能比、維生素)、過飽投喂等,導致脂肪肝;

(4)飼料中脂肪氧化酸敗、黴菌毒素蓄積、抗營養因子等導致養化應激,損傷肝臟;

(5)應激頻繁,導致代謝紊亂與免疫失調;

(6)大口黑鱸對飼料中可消化糖的有效利用能力低、糖耐受能力低(飼料中適宜的可消化碳水化合物水平應低於10%),飼料中過多的糖會造成其肝糖原的過量累積,導致肝細胞核偏移,出現空泡化,造成肝臟損傷;

(7)病原感染。

(二)肝膽病防控措施

1、防控措施

(1)調水改底,穩定水環境;

(2)選用優質飼料、不過飽投喂;

(3)合理規劃養殖密度,調水改底、增氧維護水質環境穩定;

(4)飼料中定期添加龍昌膽汁酸,調節糖脂代謝、脂肪肝

(以30%含量計:5g/kg,半月一次,每次5-7天,每日一餐);

(5)遭遇環境、代謝應激時飼料中添加幸福100配合膽汁酸一起使用,穩定內環境代謝與免疫調節穩態(以瓶裝幸福100計:1-2g/kg,嚴重時加倍使用);

(6)遇到細菌性感染時,「龍昌膽汁酸+幸福100+抗生素」聯合使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2ea6f0a9e6444a51d70648834c5f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