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式戰場探照燈,蘇聯117工程,大燈還能用來烤串

2022-07-10     小解說娛樂

原標題:自行式戰場探照燈,蘇聯117工程,大燈還能用來烤串

二戰時德軍將主動紅外夜視設備投入戰場,並在實戰中取得試驗性成功,不過這種技術在5、60年代才普及開來,設備的可靠性、性能才逐漸獲得保障,不過主動紅外夜視設備本身也存在一些難以避免的問題。

二戰德國夜視設備

要想獲得夜視功能,就需要使用紅外照射燈照射目標區域,如此才能形成穩定的影像,這種操作在二戰時並不存在問題,因為對手沒有夜視設備,但是在戰後卻成了一大問題,假如戰場上雙方都裝備了同類設備,己方在打開紅外大燈的時候也順便幫敵人點亮了視野,自己反而成了活靶子,尤其是功率較低的坦克更像是一盞點亮的燈籠在陣地上移動。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蘇聯在50年代後期提出了一種解決方案,那就是給部隊配備專門的自行式紅外探照燈,它要有強大的功率,能夠照射足夠遠、足夠廣的區域,並且因為部署在己方部隊身後可以避免直射友軍的影像設備,而被大功率紅外大燈直接照射的敵方設備則會致盲。

SU-100P

起初計劃研發686工程,打算在現有底盤上進行改裝,後來自行式探照燈117工程取代了它,後者是在SU-100P的底盤基礎上改裝而來。

底盤結構大致沒變,使用一台400馬力的柴油發動機提供動力,發動機和變速箱安裝在車體前部,原本SU-100P採用緊湊型的冷卻系統和變速箱,由於需要給探照燈等設備供電,設計師不得不修改了輸出軸,增加了一個額外的輸出口連接發電機,驅動一台22KW的發電機。

行走裝置沒有變,仍為6對扭杆懸掛負重輪,3對托帶輪,在前後兩對負重輪上安裝了液壓減振器。

在車體後部安裝探照燈設備,一部TP-15-1探照燈安裝在U型的支撐架上,U型支架可水平旋轉,探照燈可在支架上完成俯仰,工作模式下燈具可以在-15°~90°之間擺動,因此該燈也能當作對空探照燈。

TP-15-1使用了弧光燈和白熾燈,燈後是直徑為1.5米的反射面,探照燈可以安裝額外的紅外濾光片。在不使用濾光片的時候可以照亮3500米遠、600米寬的地帶。當車輛機動的時候需要將燈具向下翻折90°,這樣可以對燈具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據稱燈罩具有一定的防彈能力。

117工程

全車裝甲不厚,採用焊接鋼裝甲,正面裝甲最厚18毫米,其他部位厚度為8毫米,可以抵擋輕武器和炮彈破片的傷害。車上除了大燈之外沒有標配的輔助武器,需要車組自帶輕武器自衛。

TP-15-1探照燈在測試中表現不太好,倒不是燈具的亮度或者照射距離不足,而是它的光照強度是以快速消耗電極換來的,帶來的結果就是需要車組頻繁的去到車外更換電極。

第二個問題是探照燈位置較低,測試中發現當燈具抬起超過15°時就很難有效照射地面,並且因為照射角度低、光照強,當照射到建築物等障礙物時就會在後方拉出一條長長的黑影。

最後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該燈散發出非常強大的熱量,燈具本身有一套冷卻設備,即便如此正面還是熱烘烘的炙烤,幾米內的草用不了幾個小時就能烤得乾枯,據稱將一隻生雞放在燈具玻璃罩前只需要15~20分鐘就能烤熟,妥妥的燒烤神器,看樣子一邊演習一邊擼串是完全沒問題的,不過車體內的車組能承受這樣的高溫嗎?

原本探照燈等設備的重量和SU-100P的火炮重量差不多,因此兩款車理論上具備同樣的機動性,不過因為TP-15-1探照燈經不起顛簸,因此車輛實際上無法快速越野。綜合各方原因,117工程被認為是不合適的裝備,兩輛原型車中有一輛被保存了下來。

117工程重量約為20噸,車長6.5米,寬3.1米,高3米,最大公路速度60~65千米每小時,最大行程300千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1a34754196185224ad44f22b91cc13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