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一條腿「蹦躂」的坦克,來自二戰美國的鬼才設計

2022-07-05     小解說娛樂

原標題:靠一條腿「蹦躂」的坦克,來自二戰美國的鬼才設計

二戰是坦克技術大爆發的時代,多種創新的技術設計被運用於實戰,美國在二戰期間成長為一個坦克大國,有多款坦克或裝甲車輛取得成功,不過在光環之下也隱藏著不少失敗的設計,其中不乏一些驚世駭俗的鬼才設計,比如我們今天要介紹的「華萊士跳躍坦克」。

跳躍坦克的設計師是一位名叫亨利.華萊士的人,他在1942年提出設計,並且在1945年取得了專利證書,這款坦克太過奇葩,幾乎可以認為它沒有實用價值,因此只停留在圖紙上。

常規坦克因為需要考慮到防護、火力和機動三大屬性之間的平衡,在很多方面都要取捨,例如防護裝甲需要更多的分布到正面,側面和後方就相應的削弱了,坦克要想獲得更強的越野性能就需要使用履帶,而履帶結構在野外轉向相對來說不那麼便捷……跳躍坦克正是為了解決這些缺陷而出現,它走上了另外一條完全不同的設計思路。

跳躍坦克有一座圓柱形的車體,在呈蝶形的頂部裝甲蓋中間有一座小型的旋轉艙室,這裡是車長的位置,他能在這裡觀察坦克四周的情況,在車體的四周均勻分布6座半埋式的炮塔,每座炮塔都在各自所在的方向有90°的射擊角度,形成了360°的火力覆蓋範圍,配置的武器可以是火炮和機槍。

這輛坦克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正面、側面,它的所有面都是正面,都需要直面任何方向的敵人,可以在第一時間攻擊目標,因此圓柱形的車體四周擁有均勻的裝甲分布。

那麼這輛沒有正面的坦克如何行駛呢?設計師認為履帶和車輪無法適應很多複雜地形,於是破天荒的給它設計了一條可以「蹦躂」的機械腿。

車體的下半部就像甜甜圈一樣是中空的,在這裡有一條帶有活塞的機械腿,機械腿可以伸展將坦克頂起來,收縮後再將坦克放下回到地面,我們一般都會認為這種活塞伸縮結構要麼用液壓設備實現,或者通過機械齒輪等結構實現,不走尋常路的華萊士怎麼可能讓人猜透他的想法,他採用的是類似於活塞發動機的爆炸燃燒,通過將燃料注入到活塞內並點燃,從而推動活塞運動,這個過程會在較短的時間裡發生,而不是像液壓設備一樣緩慢升起,因此車體可能是「蹦起來的」。

活塞的上下運動只解決了坦克車體脫離地面的問題,要想移動坦克還需要其他步驟,當坦克確定了前進方向的時候,車組控制收起在腹部內的機械腿伸展開來將車體撐起脫離地面,此時機械腿底部是唯一的支撐點保持不動,機械腿向移動方向進行一定程度的傾斜,或者控制車體進行一定程度的平移,再收縮後將車體放到地面,如此就前進了一小步,以此循環就能讓坦克一步一步的蹦躂著前進了。

華萊士跳躍坦克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它腹部的機械腿一次性無法平移太遠的位置,不然在撐起車體後就會造成重心不穩,它無論如何移動,機械腿的「腳掌」一定要位於中心受力點上。機械腿雖然理論上可以讓坦克移動起來,但是應對斜坡、濕軟地面可能不好用,而且運動過程太複雜,速度根本快不起來。華萊士提出在車體重心兩側增設陀螺穩定裝置,但它真的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嗎?

華萊士跳躍坦克也有自己的優點,只要它找個地方一趴下,就是一座向四周噴射火舌的碉堡,前提是它能夠走上戰場。

如此驚人的設計在1945年獲得專利授權,人們對它顯然只能報以獵奇的心理,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不會認可它,至少以人類目前的技術還達不到實用標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0bada94fcbe11fb1c76573fbf1a2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