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成海邊最後的海草房,美的像童話一樣

2019-06-08     王老虎尋鮮記






每次到榮成來,我總是喜歡到俚島的漁村去看看海草房的。

正值暮春初夏。幾樹桃花悄綻了緋紅的花瓣兒,笑著春風,等著相映紅的那個她。幾株油菜花卻開的很旺,黃燦燦的在叢中笑。黑漆的大門貼著鮮紅的對聯,喜慶的很,幾支藤蔓沿著院子的牆爬上了屋檐,瀰漫成一片茂密的綠。村子的一面隔了不遠就是海,海風吹來,溫柔地拂了面。











村裡的漁民大多都遷徙了,老漁村也很蕭落了,幾條破舊的老漁船被放到了村裡的一棵老樹下,似乎還在訴說著當年乘風破浪的風姿。幾架早就不用的石磨,一輛已經生鏽的拖拉機,訴說著曾經的生機,在村裡的深巷裡漫無邊際的亂走,巷子兩邊用形狀各異的石塊壘起的屋牆上,是高高隆起的三角形的屋脊,屋脊上面是用被歲月洇染的淺褐灰白的海草苫的蓬鬆的屋頂,堆尖如垛,遠看去,像是童話里的房子般美麗,年久了,腐蝕的海草間,浸蘊了斑駁的苔蘚,悄然生長了一簇簇翠綠的不知名的綠草,海風吹過,搖曳著訴說著生命的綠色,似乎與歲月做一次深情的回望。







這種用淺海里的大葉海苔等藻類曬乾後苫屋頂的海草房,是舊時膠東一帶海邊漁民因地取材建房生活的傳統。是彙集了漁家歷史、民俗風情、漁家建築技藝及膠東特色的古老生態民居。與北京四合院、蒙古氈包、雲南竹樓等並列為中國21種傳統特色民居。見證與記錄著海邊漁民歷史的滄桑。





歲月枯榮,春來,當一簇簇翠綠的海草遇到海潮,成團的卷到岸邊,被巧手的漁民打撈上岸,被日頭曬皺,被海風吹舞,變成了赤褐柔韌的乾枯的海草。然後被巧手的「苫匠」,豎好梯子,爬上房檐,沿著砌好的石頭屋脊,從下往上依次向脊頂疊壓苫在了房頂,苫一層海草,再加一層麥秸,再苫一層海草,再加一層麥秸,最後呢,要在屋頂上覆蓋上一層更厚的海草,再用破舊的魚網罩住,用一些小石塊在四角作墜子,雨淋不腐、蟲蛀不怕、日曬不朽、冬暖夏涼,結實得任他海風呼嘯,暴雨磅礴。





房子搭好了,屋子裡盤上火灶,接上土炕,支上煙筒,炊煙,就裊裊的升起來了,大鍋燉了魚,鍋邊貼了玉米餅子,熱氣騰騰的飯好了,土炕也就燒的熱熱的了,盤腿坐在炕上,一家人都回來了,吃著飯,打魚的漢子,溫上一壺酒,喝著,老婆孩子熱炕頭,就有了溫暖,就有了家。

走在村裡,感受到的是滄海桑田的百轉千回。祖祖輩輩,在這裡,雲霞海曙,朝生日落,白雲若駒,繁衍生息,這是時間的印記,像微茫一束,永執燭火。

在每一個疾風勁草的日子。在海邊,有一所海草房,面朝大海,永不離開。





堅持原創美食文章,央視《味道運河》《吃貨傳奇》美食顧問,美食紀錄片《搜鮮記》總策劃王老虎與你共同搜尋舌尖上的「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tuqO2wB8g2yegNDNBq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