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老會館圖鑑:雕樑畫棟之間,隱匿著江湖

2020-06-15     平話小先生

原標題:福州老會館圖鑑:雕樑畫棟之間,隱匿著江湖

"

會館,是做什麼用的?

會,集會,聚會,群英「薈萃」,這個地方,有志同道合的人,他們的彙集,便成了江湖。

館,場館,住館,展覽館,曾經的榮光,昔日的繁華,過往的風雲,都在館內館外刻下印痕,吸引後人前來觀覽。

我們一起逛逛福州的老會館吧,看看磚牆的褶皺中,都藏著些什麼秘密,那些穿堂而過的風,又攜起多少歷史的塵埃。

"

•••

說起會館,確實很「老」。

早在明清時期,就有會館了,隨著商業的發展,同鄉商人們紛紛建起會館,那個年代,可沒有微信群,他們就在這裡聯絡感情,交換商品,互通商業情報。

後來,辛亥革命爆發,商人、學生繼續使用會館,他們在這裡協調工商業務、應對同行競爭;也在這裡抒懷政治見解,探討救國方法。

當然,動盪的歲月里,也有暫借會館小住一時的鄉親和故人,這些不大的屋舍,微縮了一整個江湖。

南郡會館、烏塔會館,還有我們熟悉的福州青年會…… 這些會館裡,都包孕著別樣的愛恨情仇、歷史光影。

福州的每個老會館,都有著自己的格調。

比如,南郡會館的格調,就在「仁義」二字。

這個會館,在台江區雙杭街道下杭路,是泉州、漳州、廈門等閩商集資建造的。木質構架,坐北朝南。

南郡會館的圓雕龍柱工藝精湛,出自惠安名匠之手。在民間,還有著這樣的傳說: 由於這龍雕刻得太好,栩栩如生,會館的龍柱差點被皇宮徵用,後來,因為有一顆龍牙缺了角,才得以保留下來。

南郡會館的石雕,圖源福州老建築百科

這個精緻的會館,是福州大茶商洪家修建的。

鴉片戰爭「五口通商」後,福州成為全國最大的茶港,花茶也流行起來,福州最著名的有三家茶商:「洪怡和」、「福勝春」、「洪春生」,這三家同屬於金門洪家。

民國時期,福勝春的茶罐,圖源7788舊貨商城

建館的時候,當地居民很是反對,所以,砌右牆時,居民們讓一個寡婦搬了張椅子,坐在右後牆體位置上,阻礙施工。工匠們跟她商量了好半天,也沒談出個所以然,只能向洪家老大彙報。

民國時期,福勝春茶罐的蓋子,圖源7788舊貨商城

洪家老大沒氣沒惱,和顏悅色地說:「那就從寡婦所坐地方的後面開始砌牆吧」。因此,會館的右牆並非一條直線,而是從寡婦所坐的地方,內縮幾十厘米後,再砌直線牆體與後牆體連接。

這個做法,既給足了當地居民面子,又保證了工期按時完成,照顧了辛苦的工匠們,當然,更是為洪家留下了「仁義」的美稱。

烏塔會館的格調,則是「戲趣」。

這個會館,在福州市鼓樓區下殿里烏塔南側。

走進會館,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戲台,台中有四根方形石柱,石柱上,有這樣的對聯: 「集今古大觀,時事各異;得管弦樂趣,情文相同」。

台頂有藻並斗拱,保留著曾經的精美工藝,上面畫著山水樓台、花卉樹木,後台有化妝室,戲台兩側,則是觀眾所站的看樓。

戲台對面,本來有一所正殿,2002年,會館遭遇颱風,再加上當時的保護維修並不到位,正殿垮塌,只剩下一面牆。

雖然曾經傾塌,現在,已經對烏塔會館進行了修復,重新啟用為公益戲劇演出場所,民間藝術家們在這裡表演評話、伬藝等福州傳統曲藝,重新尋回百年前的戲趣。

民間藝術家在表演伬藝,圖源福州晚報

走進這些老會館,在陽光下細看雕樑畫棟的彩繪,欄板階梯的紋飾,仿佛能想像到當時會館中人頭攢動的盛景。

這些老建築,雖然樣貌無法一如往昔,但漫步其中,仍能在歲月的縫隙里,窺見幾分舊日繁華。

中國人的會館很多,不僅在全國各處都有修建,還遍布世界各地。

但福州有一個會館,是獨一無二的,它的名字很特殊,功能也很特殊。

那便是 柔遠驛

柔遠驛,就在台江區琯后街40號,它「年紀不小」,始建於明成化八年,也就是1472年,後來在清康熙六年又重建,明代至清末, 這裡並不像尋常會館,是同鄉聯絡感情之處,而是一個「國際招待所」,用於接待琉球國赴華朝貢的賓客與商人。

當時,琉球貢使在福州登陸後,一般先住在柔遠驛,休整一番後,再從閩江坐船,到京城覲見皇帝。 可以說,這個小小的會館,見證了琉球國與中國交往的歷史。

為什麼叫柔遠驛呢?它的名字取自《尚書·舜典》中的「柔遠能邇」,寓意為:「優待遠人,以示朝廷懷柔之至意」。

這個名字,體現著歷史上我國的外交理念,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清代琉球畫家所畫的柔遠驛及閩江沿岸山水

除開「外交史的見證者」這樣的宏大命題, 這所會館還留存著我們與鄰國的羈絆、友誼,那些年、那些人的生活痕跡,也被悉心收藏。

比如,會館的樑上,就掛著一塊「海不揚波」匾,那時,琉球人來到福州要在海上航行數十天,於是,大家祈願風平浪靜,平安行船。

道光年間,福州籍官員林鴻年出使琉球,琉球王送了他一顆如斗大的牡蠣殼,這來自大海的禮物,現在還珍藏在正廳主建築的樓下西廂房。

有的琉球人來到福州,求學、生活、結婚生子,最後也長眠於此。

琉球人的墓碑

琉球人的傳統服裝

這位是福州人周子和,空手道的一代宗師。琉球人上地完文曾到福州拜周子和為師,學了十三年中華武術。

現在,柔遠驛已被改為福州對外友好關係史博物館,館內陳列有福州與海外之間外交、文化、貿易等各種往來的文物和其他展品。

館內除了和琉球相關的外交展品,和福州對外交流有關係的人物事跡,也都在展覽之列。

當年日本贈送的禮物

馬可波羅、鄭和、福清隱元禪師……他們的故事還有很多,都藏在柔遠驛這間會館之中。

數千年來,世界已然經歷了滄桑巨變,但這間建築為我們保留下了歷史的痕跡,在這裡,歲月並不如煙般縹緲,會被風吹散,而是濃墨淡彩,如同一幅優美的畫卷。

不過,會館也不都是供人觀瞻的老建築。

福州有這樣一個會館,它在戰火紛飛的年代,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新的時代,又重煥新顏,發揮著自己的作用。

這個會館,就是 福州青年會

記得去年夏天,想看電影了,就坐20路,到福州青年會,如果來早了,還能買根烤腸,跟朋友邊吃邊等。

也正是這個地方,放映了福州第一部無聲電影。想到這個,看電影的時候,就更有氛圍了點。

第一部無聲電影《火車進站》

那是1910年,民主革命家黃乃裳先生接任福州基督教青年會會長,為讓該會有個固定的活動會所,以便聯絡各界人士,他決定在蒼霞洲籌建新會所。他親自捐款數萬銀元購置地皮,美國總統羅斯福把自己獲得諾貝爾獎的獎金全部捐獻給福州青年會,1916年,福州青年會建成。

福州青年會的老照片 青年會大樓有著相當多元化的使用功能,是中國建築史上最早的綜合樓之一。除了基本的教室和學生宿舍,這裡有游泳池、健身房、靈修室、圖書館、西餐廳、電影院、理髮廳和淋浴室等生活用所,還有個專門的女青年會部。

福州青年會校董們的合影,圖源新浪福建

青年會擁有這麼齊全的功能配置,因此, 這裡不僅是人們教授知識、傳播思想的地方,還是福建眾多名流聚首談論文學藝術、關心動盪時局之處。我們所熟知的福州近現代名人,當年就出入於此:陳寶琛、林紓、嚴復、冰心、林徽因……當然,還有那位愛福州愛得深沉的作家郁達夫。

郁達夫

1926年,他在青年會四樓的一間臨江房子裡住了半年。1936年,郁達夫在福建省政府任職,也住在青年會,並在此發表了名為《中國新文學展望》的公開講演。

在講演中,郁達夫提出: 「新文學的趨向應以民族解放為中心,繼承民族英雄戚繼光的愛國精神,吹響抗日救亡的號角。」

也正如他所期望的那樣,福州的青年,是有血性的。

五四運動時期,福州人民號召抵制日貨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福州青年學生群起響應。 在「台江事件」中,青年會的熱血學生奮起抵抗日本暴徒,不屈不撓,最後,以日本政府公文形式向中國政府道歉、賠償而告終。

有學者認為,這可以稱為中國近代外交史上的首勝。

福州青年會青年們的合影

抗戰勝利後,青年會依舊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解放戰爭中,青年會是中共福建省委領導下的重要情報據點和地下交通站。

福州解放前夕,中共地下黨代表謝筱迪在福州青年會工作了整整半年,為福州市的解放提供了有力支援。

上文中提到的南郡會館,也曾是中共地下黨聯絡點。

地下黨的工作人員們,隱姓埋名,掩飾身份,與親人朋友不得聯繫,在風雨飄搖的時局之下,在難以想像的嚴峻環境下,艱難地送出情報,有的甚至犧牲了自己的生命。

青年會的大門上,有四個大字:「道義之門」,圖源福州老建築百科

正是因為他們為國家事業所做出的犧牲,我們才擁有了現在美好安寧的生活——這句話,我們很多人都聽到過, 但是真正站在這裡,也許更能感受歷史的厚重,也更能珍惜現在的生活。

曾經,有志青年們在此揮灑青春熱血,意氣風發;地下黨工作人員在這裡秘密工作,保家衛國。

而現在,我們可以在青年會喝咖啡、看電影,在台江的街上匆匆走過,青年會則是我們一瞥之下,安安靜靜的半片光影。

那些曾經的戰火烽煙,緊張急迫,都已經收進了時光的盒子,留存在老會館的圍廊、拐角,留存在教科書、老照片和我們的記憶之中,成為當下生活的最好註腳。

如果你想更親近歷史,也更親近當下的生活,不妨選一個午後,去這些老會館看看吧。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

互動一下

你去過老會館嗎?你還知道福州哪些老會館?它們又有什麼故事,讓你念念不忘?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給我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v68t3IBnkjnB-0z9zRw.html
















你也還沒睡?

2020-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