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樂器與網際網路技術結合「超級揚琴」刷爆朋友圈

2019-10-15     音樂生活報

新時代下,高雅藝術、傳統藝術的活力提升,需要更多人,更多年輕人加入。樂器改革,是音樂教育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新和拓寬樂器的表現形式,將傳統樂器與計算機、網際網路技術做結合,給傳統樂器注入新的生機,是音樂教育創新的有益探索。

長期以來,授課方式單一、教學資源不均衡、學習積極性不高等音樂教學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如何改善這種局面,使課上、課下,整體教學過程變得更加系統、高效,是一道社會性的難題,同樣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臨的課題。

目前,音樂領域的創新主要側重於創作手段、表演形式等方面,較少關注樂器改革,而音樂的發展少不了樂器的創新。比如擁有很多「樂器之最」,最龐大、最昂貴、最複雜、音域最廣的管風琴,距今已有2200餘年的歷史。13至14世紀時的歐洲流行建造大型管風琴,最有名的是德國哈爾伯施塔特1361年製造的管風琴。它有三層手鍵盤和一個腳踏板,20個風箱,需要10人操作。20世紀後半期,管風琴進入了電子時代,出現了電子輔助的機械式管風琴和電子合成器式管風琴,也稱雙排鍵或電子管風琴。

今年3月,一條關於「超級揚琴」的演奏視頻刷爆了中國揚琴圈。一個人,一架揚琴,可以成為一支氣勢磅礴的交響樂隊。將傳統樂器理念與計算機、網際網路技術相結合,隨著演奏者的敲擊,「超級揚琴」可實時為旋律生成各種類型的樂器伴奏。在傳統揚琴的基礎上,它在琴體內搭載了獨立的數字化處理系統、回放系統、監聽系統、音樂製作系統,可以實現包括演奏、教學、錄音、回放、製作在內的多種本地功能。

轉調、調弦一直是困擾揚琴演奏者的大問題。超級揚琴的一鍵轉調功能可實現「固定調」「首調」隨心而轉,而「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律」的任意互換,在演奏中外樂器時將不再有音律上的障礙。調弦這道工序也從此省略了。超級揚琴還有其他拓展功能。比如可以當做 MIDI 輸入設備使用,輕鬆輸入樂譜;自帶曲庫,變身伴奏樂隊;對接現有各類電子樂器,並互通互聯;網際網路模式下更能實現遠程教學、演奏評價、人機對話、異地合奏等一系列功能。

在網際網路模式下,超級揚琴可實現遠程教學、演奏評價、人機對話、異地合奏等強大的網際網路功能。除此之外,「超級揚琴」還能對各類樂器音色無限擴展於演奏的過程之中,並且能實時、智能地對演奏的力度、速度等信息進行處理,就像給旋律量身打造了美顏濾鏡。演奏者只需要使用特製的琴槌敲擊在正確的鍵位上,琴體內置的智能感應系統就能對所敲擊的音作出實時處理,這一功能的應用使得揚琴的上手難度大大降低,即使初學者也能展現大師般的演奏水平,即便沒有接觸過樂器的人也能速成為音樂界的「武林高手」。

無論是從管風琴到雙排鍵,還是傳統揚琴到「超級揚琴」,日後可能出現的「超級古箏」「超級琵琶」甚至是「超級樂隊」,這些樂器的改革和創新是音樂教育的有益探索,是先進的信息化技術與傳統音樂的「碰撞」,將使未來信息化的音樂課堂更接地氣。

聲明:

部分所載內容來源於各大網絡平台,對此觀點我們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學習等非商業目的。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作者和機構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合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qgO220BMH2_cNUgtDw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