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牽手藝術教育,傳統課堂玩出新花樣

2019-10-11     音樂生活報

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全社會開始向新媒體時代方向邁進,大量的 WiFi網絡為客戶提供更多新型服務,給社會變革帶來更多契機。面對這樣的變革,藝術教育領域也在努力改進教學方向,試圖與新的社會背景相融合,以期與新媒體時代接軌。

但是,從目前藝術教育領域發展情況看,雖然很多教育者已經意識到新媒體時代對藝術教育所產生的深刻影響,但是尚未採取有效措施進行改進,導致藝術教育創新不足,對新時期藝術教育成果產生一定影響。為克服這樣的影響,需要對新媒體時代藝術教育的要求進行明確。

變抽象為具體,構建新型藝術知識體系。以新媒體為工具,對藝術知識進行整合,然後再進行適當傳播,能夠轉變傳統課堂教學模式。鑒於藝術教育知識體系構建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應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例如,對待變革,不應採取迴避態度,應大力推廣與新媒體時代相契合的藝術知識體系,減少新思想傳播的阻礙。只有這樣,才能對藝術專業學生創新產生驅動。

與此同時,藝術教育與新媒體結合,需要依託數字媒體藝術,將課堂知識與實踐功能相結合,透過素質教育、專業培養,不斷拓寬學生思路,並使其具備更加開放的思維,為藝術教育創新活動的開展創造更多必要條件。此外,還要明確新媒體傳播架構,有效藉助網絡教學資源,進一步明確教學目標,確立藝術知識主題,促進教學抽象化向具體化轉變。

充分應用新技術,更新藝術教學內容。充分利用碎片化學習資源,對藝術教育薄弱環節進行更加有針對性的完善和補充,藝術教學需要把握時代方向,不斷對教學內容進行完善,使其更加豐富,滿足藝術專業學生學習的需要,使藝術教學更加多元化。為此,應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改變,創新教學方法,例如,利用「微傳播」技術手段,使教學方法更加靈活,調動學生思維,將藝術教育的抽象性完全展現出來,為學生學習增添更多樂趣的同時,也促進其藝術創造力的形成。引入移動端設備,將藝術學習難度大的教學內容轉化成更容易理解的視頻、聲像或動畫,學生通過多種視覺信息的整合,更加理解藝術教學內容。

豐富藝術形式,減少藝術創作同質化現象。新媒體不僅需要新型理念作為基礎,同時也要融合先進技術,可以說,是理念和技術的結合體。鑒於此,應對藝術教育形式進行不斷豐富,使藝術專業學生學習化被動為主動,並逐漸轉化為具有互動性質的體驗。

在利用技術的同時,也要減少「符號暴力」對藝術創作思維的影響,使學生形成獨立藝術創作思維,避免藝術創作同質化現象。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對藝術教育模式進行完善和創新,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感官體驗,從而更新藝術設計理念,在運用先進技術的同時,做到不被技術所「牽制」。也只有這樣,才能構建新媒體藝術理念,進一步減少「山寨」藝術作品,為藝術創新夯實基礎。

聲明:

部分所載內容來源於各大網絡平台,對此觀點我們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學習等非商業目的。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作者和機構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合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n7Zw20BMH2_cNUgiJX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