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專業全面升級,音樂教育日新月異

2019-09-29     音樂生活報

作為中小學音樂教師必備的綜合性技能,自彈自唱並不是簡單的會彈琴、會唱歌就能完成的,它涵蓋了多種音樂理論與多項音樂技能,最具師範特色。由此,精研師範特質的培養方案,提高未來中小學音樂教師的理論水平與專業技能,是音樂學(教師教育)專業教學改革的重點任務。

除通識教育課程、教師教育課程的學習之外,藝術教育師資培養還應緊緊圍繞中小學音樂教師必備的音樂專業技能開設專業課,充分體現以師範性為主導的課程設置原則。

專業必修課旨在培養學生全面掌握音樂教師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與基本技能,如:鋼琴、聲樂、自彈自唱、即興伴奏、合唱與指揮等專業技能課程。專業教育課程(如學校音樂導論與教材教法、音樂教學設計等)和專業理論課程(如樂理與視唱練耳、和聲學、曲式與作品分析、中國民族民間音樂、中國音樂史與作品賞析、西方音樂史與作品賞析等),涵蓋面廣,學生可根據自身的專業優勢及發展目標,有針對性地自主選擇,個性化發展。同時,高等師範院校還可以發揮地域優勢,增設特色課程,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高等師範院校應加強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為實踐教學質量的保障提供良好條件,音樂學(教師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應本著「堅持服務需求」的宗旨,從兩個方面強化實踐教學。

No.1

紮實做好教師教育實踐環節。

在本科不同階段,適時進行教育見習、教育實習、教育研習等實踐。其中教育實習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其目的是通過中小學音樂教學實踐,使學生將所學專業知識與技能運用到實際教學中,教學相長,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執教水平。

No.2

高度重視專業實踐、社會實踐、畢業論文、畢業音樂等實踐環節。

專業實踐要求學生通過觀摩、參加高級別的比賽及演出,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社會實踐要求學生通過執教實踐以及社區實踐等,提高自身的社會服務能力。

1

努力實現與中小學音樂教學的對接。教學內容在體現學術性的同時,要兼備師範性,契合中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及課外活動的實際,使其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

2

創新教學模式及考核方式,在教學中,既要發揮好傳統課堂教學的效能,又要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改進教學方法,豐富課程內容,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針對不同類別的專業課程,採取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理論性強的課程仍採用傳統的閉卷方式;技能類課程考試以現場演唱、演奏的形式進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視唱練耳、即興伴奏、合唱指揮等)由傳統考核方式改為音樂會考核方式,把考試舞台化,增強學生的舞台實踐能力。

聲明:

部分所載內容來源於各大網絡平台,對此觀點我們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學習等非商業目的。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作者和機構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合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AWXfW0BMH2_cNUglQ-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