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郎朗的母校,是每位學生都有全額獎學金的頂尖音樂學府

2019-10-09     音樂生活報

柯蒂斯音樂學院創建於1924年,位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費城,距今已有近百年的時光。作為美國國內頂尖高等音樂學府之一,學院在高等音樂教育領域一直特立獨行,勇於創新,從不盲目追求規模擴張,而是通過努力吸引一流名師,致力於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教育,被譽為「獨奏家的搖籃」,代表著美國高等音樂教育的最高水平和發展方向,在世界音樂教育領域中也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魔鬼式」選拔 崇尚「學生為本」

建校以來,柯蒂斯音樂學院始終秉承「發揮名師智慧、培養高端音樂人才」的教學思想,並堅持認為「天賦的青年音樂家一開始就應該師從最好的老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院一直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所有課程的設置、教學體系的建立、教學方式的選擇、教學評價體系的完善等,都是圍繞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和個性特點展開的,目的就是給予學生一流的學習和生活環境,為學生營造一流的學術氛圍,努力培養一流的高端音樂人才。

同時,為了更有效地吸引富有天賦的學生們來校就讀,柯蒂斯音樂學院不斷加大入學優惠條件的設置,並出人意料地為每一個入校就讀的學生提供全額的獎學金,這不僅在美國是絕無僅有的,恐怕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數的。

柯蒂斯音樂學院(音樂演奏廳)

因此,學院對於學生的選擇和招錄是十分嚴格的,入學考試堪稱苛刻。測試環節完備豐富,學院有專門組建的招考委員會,對入學的學生素質和天賦情況進行全面考察,致力於將世界頂尖的音樂人才招致門下。此外,不僅入學考試嚴謹苛刻,柯蒂斯音樂學院還嚴格限制學生的招錄人數,每年度只招收160名新生入學,對學生的選撥嚴格程度可見一斑。

學院之所以控制學生人數,一方面是為了最大限度地選擇優秀人才,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能給學生們提供一流的人性化教學。當前,學院各個院系都採取的是一對一的教學方式,也就是一名教師只對應一名學生,這樣就可以將教師的精力完全集中,可以讓教師有足夠多的時間了解學生的個性化特點,以便因材施教,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和教學方法,為學生量身打造學習計劃,使學生實現更好的自我進步和發展,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柯蒂斯音樂學院培養了許多優秀的音樂家,在世界各大交響樂團、歌劇院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美國最優秀的25支交響樂隊的首席音樂家有17%畢業於柯蒂斯音樂學院,其中最頂級的5支交響樂隊是由柯蒂斯音樂學院的傑出校友領導的,另外有超過60名優秀畢業生在世界最著名的五大歌劇院之一的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工作。

著名鋼琴家郎朗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中國鋼琴家郎朗也畢業於柯蒂斯音樂學院。柯蒂斯畢業的著名華人青年音樂家還包括鋼琴家王羽佳、張昊辰、潘林子、香港著名鋼琴家鄭慧、小提琴家陳曦,作曲家周天等。最優秀的教師,最天才的學生,嚴謹的教學傳統,先進的教育理念,造就了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柯蒂斯音樂學院。

靈活多樣聘用 會聚一流名師

在柯蒂斯音樂學院的教學體系中,最為關鍵的一環就是師資力量。事實上,從建校伊始,學院就十分重視教師不可替代的角色定位,一直把會聚名師力量作為一個核心因素來考慮,高度重視發揮國內外音樂領域名師們的智慧。

多年來,學院一直堅持廣泛面向全球音樂界和知名優秀音樂學府,大量招聘優秀的音樂教師。當前,學院在校的90餘名音樂教師中,有多位著名音樂家,作曲家、演奏家和指揮家,各個院系的主任都由各自專業領域中最為突出的音樂藝術家擔任,每個院系都沒有助教老師,全部由藝術家們親自上課。

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名師們的巨大作用,學院想方設法為教師打造一個寬鬆、自由、開放的學術環境和生活環境,並專門建設了設施一流、環境優美的教師公寓。

在教師的聘用上,學院也採取了靈活多樣的方式,對於世界知名的著名音樂家,大多聘任為客座教授,邀請他們定期來學院為學生們講學,與在校教師進行研討,舉行學術論壇等。

通過引進世界著名音樂家的前沿理論和研究成果,引領學院的學術發展方向,更新學院的教學內容;對於國內知名的音樂家,大多邀請他們擔任院系的主任,發揮他們在音樂教育和學術研究方面的引領作用,讓他們制定翔實科學的教學計劃,針對學生特點和專業發展的趨勢不斷調整教學方向,確保學院的專業課程一直處在世界領先地位。

同時,學院也會給這些院系主任相當多的時間進行學術研究,讓這些音樂家通過自己的學術研究,不斷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對於本土的年輕音樂家,學院大多聘任他們為教師,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教學熱情,激發他們的教學活力,並通過對他們進行適時培訓,培養後備師資力量。

在探討研究中 培養全面型音樂人才

作為柯蒂斯音樂學院院長的羅伯特·迪亞茲,他對音樂教育的理念有著非常深刻的見解,在上課時他喜歡問:「 Any questions?」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他總是問學生:「你為什麼要這樣演奏?你是怎麼練習的?」這種探討啟發式的教學方式正是柯蒂斯教學方式的一個精彩展現。一次,一位記者提問「你在柯蒂斯教學生什麼?」他幽默地回答「識譜」,記者很驚訝,難道柯蒂斯的學生不識譜嗎?這是一個有趣的插曲。

但在柯蒂斯的課堂上的確如此,老師和學生們花大量的精力去探討和研究樂譜,為什麼要這樣演奏,樂譜上傳達出來的意圖是讓你如何演奏。或者老師會告訴學生:「你的演奏太像勃拉姆斯,但這是潘德烈夫斯基!」然後在爭論和探討中讓學生理解,巴赫、貝多芬、勃拉姆斯、巴托克等等不同作曲家的音樂風格是怎樣的。年輕的演奏者需要有經驗的教師幫助他們從樂譜中理解音樂。

柯蒂斯音樂院院長 羅伯特•迪亞茲

柯蒂斯致力於培養非常全面的音樂人才。即使這些學生都是非凡的獨奏天才,但仍要進行各種合作課程和綜合能力的全面培養。以中提琴的教研室為例,共有五位中提琴教師,每位教師都有各自的優勢和特長,有的教師是著名交響樂團的首席,有的教師是職業四重奏團的團員,都有著很深厚的演奏功底。

在教學中,非常重視學生的技術功底,要求學生全面學習各種技術的練習曲,同時也很注重室內樂和樂隊片斷等內容的學習,並且有專門豐富的訓練課程。當然除了這些專業的訓練課程,還有諸如音樂史、詩歌、文學、經濟等其他課程來豐富學生全面的修養。所有的學生不一定只跟隨一個老師,可以選擇在不同的學年跟隨不同的老師進行學習,這些課堂教學舉措,都是為了培養具備全面的綜合實力的音樂人才。

羅伯特·迪亞茲非常強調每一位學生的自我學習意識。除了全面的課程學習,課堂外的自我學習能力更為重要。在柯蒂斯,12歲以下的學生被要求有人陪伴,這對學生來說在生活上可以有很好的照顧,但是很明顯的是這些學生比起一開始就較為獨立的學生而言,比較一致的問題是自己不太會練琴,也許是依賴陪伴者的原因,所以幫助他們自己學會練琴就是首先要做的事。

羅伯特·迪亞茲在交響樂團多年的工作經歷,給他本人最大的收穫就是看到了和樂團合作的著名的演奏家們在後台是如何練琴的。他們無一例外是在用很慢的速度一遍遍練習困難片斷,用很慢的弓速傾聽自己的聲音和演奏。

柯蒂斯音樂學院(鋼琴獨奏室)

所有的大師都尚且如此,更何況我們每一個年輕學生呢?他總是要求學生要演奏得慢一點,聽清楚自己演奏的每個音符,之後再引導學生聽到演奏中出現的問題。演奏作品的速度取決於聽眾能理解作品的速度,而不是演奏者能演奏的速度。他還建議學生每天用一分鐘的長音開始練琴,從空弦開始就仔細傾聽自己的聲音。

進入柯蒂斯音樂學院的很多學生己經是技術嫻熟的演奏家,甚至很多己經獲得了國際大獎,但羅伯特·迪亞茲對此並不以為然,他說各種類型的世界比賽太多了,根本無法記清楚哪場比賽誰獲得了金獎,對於一個年輕的演奏家來說比賽是一個很好的鍛鍊,但未來的路很長,那並不能代表什麼。

柯蒂斯音樂學院(外觀)

因此羅伯特·迪亞茲上任柯蒂斯音樂學院院長後,一項改革的重要舉措就是取消了柯蒂斯入學考試的年齡上限,他認為任何年齡的演奏者都應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年齡大些的演奏者事實上更具有自我選擇的能力。他還認為保持好奇心是非常重要的事,作為一個音樂家,只有對任何事情充滿好奇才能使精神世界更為豐富,進而創作出更多動人的音樂。他還鼓勵學生要遵從自己內心的選擇,因為只有遵從自己內心的選擇才是快樂和有價值的。

聲明:

部分所載內容來源於各大網絡平台,對此觀點我們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學習等非商業目的。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作者和機構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合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mGPtG0BMH2_cNUgfEX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