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登上《時代》周刊封面的中國人

2020-12-20     後知後覺吳

原標題:第一位登上《時代》周刊封面的中國人

美國的《時代》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新聞周刊之一,其名氣之大,不需多說。

《時代》周刊不但涵蓋世界各國發生的大事,還針對國際問題發表主張和見解,並對國際大事的發展進行持續的跟蹤報道。從創刊至今,《時代》周刊是最與時俱進的權威報刊之一。

無論在什麼時期,能登上《時代》周刊封面的人,一定是影響力非常大之人。

畢竟,全世界的名人太多、太多了。

本文要介紹的這位,不僅登上了《時代》周刊的封面,還是中國的第一位。

他是誰呢?

1924年,中國大地正是南北對立、軍閥混戰之時。

這一年的9月8日,有一位軍閥首領的半身照,被《時代》周刊印在了封面,見下圖:

此人就是直系大軍閥吳佩孚。

1874年,吳佩孚出生在山東蓬萊一個小商人家庭。

22歲,吳佩孚考中秀才,但一個意外阻斷了他的仕途之路。

因不滿男女同台演戲,吳佩孚大鬧蓬萊電報局局長的壽堂。結果,被以「蔑視法紀、尋釁鬧事、攪亂治安」為名通緝。嚇得吳佩孚連夜逃離家鄉奔赴北京,成為一名「北漂」。

靠著老鄉的關係,吳佩孚先後考入開平武備學堂、北洋速成武備學堂。

從一個小警察晉升為北洋軍營長,從此跟在直系軍閥曹錕後面,蟄伏待機。

機會一定會留給有準備的人。很快,吳佩孚的機會就來了。

1916年袁世凱死後,北洋集團分裂為直、奉、皖三大派。為了爭奪北京的最高領導權,幾方開始打來打去。

張勳在北京搞復辟醜劇時,吳佩孚隨直系參加「討逆軍」,並擔當西路先鋒,從豐臺一路殺進北京城中心的天壇,一戰成名。

1918年,好戰的段祺瑞內閣主張「武力統一」全國。吳佩孚奉曹錕之命揮師南下,過襄樊、克岳州,奪長沙,所向披靡。南北戰局的主動權,被吳佩孚牢牢握在手中。

就在段祺瑞希望吳佩孚繼續南下,一舉攻占兩廣時,吳佩孚突然罷戰,並發表通電大肆抨擊段祺瑞的武力統一是導致「同種殘殺、生靈塗炭」的「亡國政策」。

搖身一變,吳佩孚「和平軍人」的形象深入人心。

1919年,北洋政府決定在巴黎和會上簽字,吳佩孚「首先通電,請罷免曹、陸、章,懲辦國賊」,又聯名譚浩明、馮玉祥等人,一起通電反對簽字。吳佩孚又致電當時的代總理龔心湛,要求堅決不能在巴黎和會上簽字:「蓋青島得失,為吾國存亡關頭,如果簽字,直不啻作繭自縛,飲鴆自殺也。」

從此,吳佩孚聲名鵲起,名望扶搖直上,積累了極高的人氣和厚實的政治資本,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因為他擁有雄厚的軍事實力。

1920年,吳佩孚在直皖戰爭中,擊敗皖系,威震全國。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中,48歲的吳佩孚任直軍總司令,在山海關外擊敗張作霖。

吳佩孚走上了人生的巔峰。

當時的列強輿論普遍認為,「一嘴短短的紅鬍子,長臉高額,鼻相很好」的吳佩孚是「中國最強者」,「比其他任何人更有可能統一中國」。

1924年,光著頭的吳佩孚肖像第一次出現在美國《時代》雜誌的封面上,照片下有兩行說明:「GENERALWU(吳將軍)」和「Biggest man in China(中國最強者)」。

那一年,吳佩孚剛好五十歲。當年四月,無數賓客雲集吳佩孚的大本營洛陽,為吳佩孚祝壽。

康有為寫專門寫了一副對聯:「牧野鷹揚,百歲勛名才半紀;洛陽虎視,八方風雨會中州」。

1926年6月,張作霖、吳佩孚在北京達成意向,準備聯合起來組建北京政府。

直奉兩軍聯合攻下北京後,吳佩孚從南進攻、張作霖從北進攻馮玉祥的國民軍。

雙方的意圖很明顯:先滅馮玉祥,統一北方,然後再南下進攻兩廣,從此天下可定。

然而,廣東國民政府的北伐,讓吳佩孚措手不及。

北伐軍勢如破竹,吳佩孚的主力都在北方戰線,來不及調兵,因此南方戰線一敗塗地。

1927年二次北伐時,吳佩孚在馮玉祥的國民軍和北伐軍的夾擊下徹底失敗。

吳佩孚從此一蹶不振。

1935年,日本搞「華北五省自治」,請吳佩孚上台當傀儡,被吳佩孚堅決拒絕。

1939年,吳佩孚入日本醫院治病時,被日本牙醫藉機殺害。享年65歲。

在吳佩孚的追悼大會上,蔣介石親臨,並送輓聯一副:

「落日睹孤城,百折不回完壯志;大風思猛士,萬方多難惜斯人。」

出殯當天,送殯人員延綿數里,北平的老百姓自發地參加葬禮,人潮如海。途中搭有許多席棚進行路祭。出殯隊伍邊行邊停,極為緩慢,早晨出發黃昏才到。

此為民國以來,北平城罕見的盛舉。

吳佩孚不貪財、不好色,不屈服於日本人的威逼利誘,頗有氣節。

吳佩孚是吳姓名人之一、「南方第一聖人」吳季札的後人,其節氣亦如先人。

備註:《時代》創辦於1923年,所以。。。吳佩孚的運氣也不錯。

本文由後知後覺吳原創,歡迎關注和評論。

吳佩孚

吳佩孚

吳佩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lW7fnYBur8RWXSAwc6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