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蒸小彤
出處| ins生活原創
看完《奪冠》,記憶又回到了2016年,那個曾讓無數中國人激動的日子。
里約奧運會女子排球決賽,中國女排時隔十二年,再次拿下了奧運會冠軍。
一時間,郎平和中國女排橫掃各大網站,成了國內炙手可熱的人物,「女排精神」再次被人提及。
影片中用一種不同的角度,詮釋了這讓人動容的一幕。
當國歌奏響全場,鞏俐飾演的郎平給大洋彼岸由黃渤飾演的教練打了一個電話。
電話接通後,當教練聽到從手機里傳出的國歌,他的眼眶含淚,心緒飄向了遠方……
這個在電影中沒有名字,卻貫穿全片的男教練,原型便是中國女排史上的三大功勳教練之一的 陳忠和。
他和郎平是80年代女排的參與者,也是女排歷史的見證者。
如果說郎平是那個被鮮花掌聲簇擁的英雄,那陳忠和更像是隱藏在背後,默默奉獻,照亮女排前進的那一縷光。
他對中國女排的貢獻不亞於郎平,名字卻鮮少被人提及,甚至在年輕一代中,有太多人都未從聽說。
陳忠和,不應該被遺忘。
02
時間拉回到1979年,那時的中國剛剛改革開放,各行各業百廢待興。
當時的中國渴望通過某種方式讓世界看到自己,而發展女排就是其一。
只是,想讓中國女排成為世界冠軍,在當時的情況下,無疑於痴人說夢。
當別國運動員已經開始使用高科技時,我們只能用最原始的方法,流血流汗,趕超他國。
為了躲避外國對我們運動員的分析,當時的女排主教練袁偉民, 不僅要把球網挪到離牆三米,還要女排與男排運動員對打。
為此,他從全國調來一個最矮的男排球運動員做女排的陪練,這個人就是陳忠和。
陳忠和的身高和日本女排較為接近,又擅長模仿,便由他來模仿日本戰術打法,與姑娘們對打。
每天,陳忠和不僅要與女排姑娘們訓練,還要抽空多學習多模仿外國打法,全身心的助她們奪冠。
別看陳忠和臉上總是笑眯眯的,在訓練場上他是真的狠。
陳忠和站在台子上,從高處用足了狠勁向姑娘們扣球。即使看到她們累癱在地,被球砸中也不手軟,一球接一球,逼得大家不得不去接。
幾乎每天,女排姑娘的身上總是會被球砸得青一塊紫一塊,又或者被摔得傷痕累累。
陳忠和打心眼裡心疼這群姑娘。但他知道, 自己會心軟,可外國運動員不會對她們心軟。
在這種訓練下,大家很快就突破了接扣球的心理障礙,即使是迎面而來的大力扣殺,她們也不怕了。
1981年,中國女排遇上了被稱為「東洋魔女」的日本女排。
比賽很艱辛,好在訓練中有陳忠和的幫忙,讓女排運動員們對日本打法較為熟悉。
最後,她們在日本女排的家門口將冠軍拿在了手中。
這是中國女排首次登上世界冠軍的寶座,這場勝利不僅激發了國人的民族自豪感,也給當時的中國,注射了一針強心劑。
可當女排成員們站在領獎台上,戴著金牌、雙眼注視國旗緩緩升起時,作為女排陪練的陳忠和,卻因經費有限,被迫留守訓練場。
他和眾人一起,盯著那小小的電視,為女排姑娘們留下熱淚。
擔任陪練期間曾有人勸他,回福建隊做教練多好,在這給女排當陪練,既不被看到,還要矮上一截。
可陳忠和考慮再三,還是選擇留下來。相比於自身的榮耀,他更看重國家集體的榮譽。
那時的陳忠和像是一位無名英雄,在不被人發現的背後默默付出,用自己的光和熱,照亮中國女排前行的道路。
也是從這開始,中國女排進入了五連冠的輝煌時期。
03
這個世上從不存在一成不變,中國女排也是如此。
1986年,中國女排在取得世界盃五連冠後,陷入了一段至暗的時光。
老隊員們紛紛退役,新隊員們頂著前輩的光環,打得畏手畏腳,新任教練換了一個又一個,女排成績卻一差再差。
大家都以為女排沒希望了,誰也不敢接這個燙手山芋。
2001年,陳忠和接了,但不被眾人看好。
原因很簡單,陳忠和是陪練出身,算不得什麼正經運動員,這時來做女排總教練,不夠格。
陳忠和接任女排總教練的消息傳出後,所有人都認為,女排完了。
不光是在業內,社會上反對陳忠和擔任教練的聲音也很大。
報紙天天刊登反對陳忠和的文章,就連新聞發布會,領導也不敢讓他參加。
但別忘了, 作為女排曾經的陪練,陳忠和是最了解它的人,也是最合適的人選。
上任之後,陳忠和開始大刀闊斧地實行改革。
他帶著女排跑到條件最艱苦的漳州訓練基地,換掉之前的主力隊員,大膽提用新人,制定訓練計劃,將練習時間填滿每一天。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不間斷,不給自己和隊員們放一天的假。
那時體育圈盛傳一句話:"女排訓練完,要爬著回去"。
但好在一切付出都有回報。
在剛剛上任不到一年,陳忠和便帶領著十幾位運動員出征日本,參加國際排聯大冠軍杯。
這次的比賽,最初沒人關注,即使是知道消息的媒體也將其無視。
可誰也沒想到,陳忠和給了所有人一個驚喜——
中國女排一路高歌猛進,拿到了冠軍,震驚國內外。
直到奪冠之後,被震暈頭腦的中國媒體,才開始從日本買錄像帶來進行轉播。
這一仗,既證明了陳忠和的能力,也重新讓人們看到了女排的希望。
04
天不遂人願,好不容易有所起色的陳忠和,又因為一場讓球風波,險些「下課」。
2002年,女排出征世錦賽,陳忠和為避開義大利,故意輸給希臘、韓國。
這一戰術不被國內所接受,體育總局批評 中國女排是「形象工程」。
一時間,陳忠和幾乎身敗名裂。連續幾天報紙都刊登讓他下課的文章,坊間小巷也對他議論紛紛。
也是那一年, 陳忠和不僅做了公開檢討,承認自己是「罪人」,還被評為全國十大悲情人物,人生跌入谷底。
一場比賽,女排不僅輸了球,總教練還成了眾矢之的,導致隊伍元氣大傷。
好在成員們都力挺陳忠和,姑娘們一起湊錢買花為他慶生。還有人畫了畫,每人還都在上面寫了一句祝福。
她們想告訴陳忠和: 這個難關,我們一起闖。
讓球風波結束後,陳忠和和女排姑娘們心裡都憋著一股勁兒。
她們瘋狂訓練,訓練強度超出所有國家,即使每天都有人哭鼻子,但沒有一人肯放棄。
大家都團結一致,擰成一股繩,而這股勁兒讓她們在賽場上屢戰屢勝。
2003年,當中國女排再次站上了闊別17年之久的世界盃領獎台。
陳忠和徹底扭轉了自己的口碑,成為了當年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一同獲獎的還有楊利偉、鍾南山。
從「全國十大悲情人物」到「全國十大感動人物」,陳忠和只用了一年。
05
中國排球史上,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值得被銘記。
那年的女排決賽記憶太過深刻,就像是刻進了每個中國人的骨血里。
那天的凌晨,國內家家戶戶燈火通明。
人們坐在板凳上,不約而同地攥緊手心觀看中國女排與俄羅斯女排的巔峰大戰。
開局中國女排就遭到了血虐。
五場比賽,她們開局就輸掉了兩場,只要俄羅斯再拿下一分,意味著中國隊將面臨慘敗。
當時所有人都認為中國女排必輸無疑,就連早早圍堵在陳忠和家中的記者,都開始往回撤。
面對危局,陳忠和還是一臉笑意,他輕聲撫慰隊員,告訴大家不要著急,放平心態好好打。
在所有人都不抱有希望時,只有陳忠和以及女排成員,她們硬生生將一場不可能打贏的比賽拿下。
十幾年後,當陳忠和再次回憶起那場奪冠,他滿臉激動地說:「給你1000萬也不會有這樣的感覺,這是通過一年365天,天天練出來的。」
那一夜,對中國人來說同樣是難忘的。
這是中國女排時隔二十年後,再次登上奧運之巔。
這場勝利,國人們等了太久,久到曾還是壯年的人,也熬成了滿頭白髮。
雅典奧運登頂,意味著中國女排終於擺脫了谷底,更意味著,那「頑強拼搏,永不言棄」的女排精神又回來了。
06
執教八年,陳忠和最大的遺憾,就是2008年沒在家門口守住冠軍。
那是他任職期內的最後一個奧運會。因為遇上了郎平帶隊的美國女排,最終鎩羽而歸。
因為成績的不理想,陳忠和大受影響,沒多久他就離任女排總教練,執教生涯也畫上了句號。
雅典奧運會登上頂峰,北京奧運會留有遺憾。
翻看陳忠和教練的過往,你會發現,他贏過輸過,輝煌過失敗過,對過錯過,得到過也失去過。
對中國女排,陳忠和一直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訓練場上,他是魔鬼教練;訓練場外,他溫柔儒雅。
隊員因基數過大被迫減肥,他會挖空心思讓隊員吃好點,跟上營養;隊里有人受傷了,他會心疼地哭。
他和隊員的關係亦師亦友。
即使在陳忠和遠離排球賽場多年後,每到自己的生日,那些姑娘們總會前去祝賀,甚至還有人拖家帶口,想讓孩子與恩師拍照留念。
如果說,《奪冠》中的郎平是貫穿整部影片的關鍵人物,那陳忠和更像是隱藏的靈魂人物。
他們從年少相識,一起看過中國女排的大起大落,同樣都是這段歷史的見證者。
陳忠和對於中國女排來講,是不可或缺的一位。
當有人領路時,他甘當綠葉,助女排登頂;當沒人時,他會扛起重擔,不讓中國女排就此落寞。
陳忠和一路跌跌撞撞,陪伴女排幾十年,看遍浮華落寞。他不為名不為利,只為「中國女排」四字閃閃發光。
如今,我們要歌頌女排,歌頌郎平,但同時請別忘記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