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月匯課堂:新生兒第一周怎麼護理,新手媽媽必看

2020-07-21     金月匯大健康

原標題:金月匯課堂:新生兒第一周怎麼護理,新手媽媽必看

新生兒從媽媽肚子裡出來

需要時間來適應外界環境

寶寶生長很快

變化也很大

新手爸媽要如何給新生兒最好的照顧?

如何不手忙腳亂

照顧好寶寶?

寶寶出生第一天

寶寶剛從媽媽肚子裡出來,因為周邊血液循環不良的原因,所以會出現有點發紫的現象,視為正常現象,新手爸媽不用太緊張。

剛出生寶寶體溫調節尚未成熟,所以手腳摸起來會有點冷冷的,但醫院都有完善的設備,會隨時監控寶寶的體溫。皮膚顏色變化較大,一般為粉紅色,啼哭時深紅或紫紅。

寶寶的臍帶約2周後自行脫落,千萬不要用手摳哦!

黃色的初乳不能浪費,雖然不多但是很有營養得給寶寶吃,一天喂6~8次媽媽會比較辛苦哦。

寶寶出生第二天

與第一天並無太大差別,很多媽媽會發現寶寶體重會下降,新生兒在第一周內會有此現象,屬正常現象。

出生一周內大便次數並不多,具體次數因人而異,通常3天解1次或1天解3次都屬於正常。

若太多天沒大便,尤其是配方奶寶寶較容易溢奶。

寶寶臉上及身上有一片紅紅的地方,有些中央還有黃白丘疹,這是"毒性紅斑",在出生後48小時最明顯,不需治療及擔心,會自行消失。

寶寶出生第三天

新生兒黃疸:在出生3~5天發生率高,約1周後下降,造成新生兒黃疸的原因是膽紅素生成過多、肝臟代謝能力尚未成熟,可分為"生理性黃疸"及"病理性黃疸"。

媽媽可以利用增加哺喂次數增加水分攝取,由大小便幫助排出,達到降低黃疸指數,不需要停止喂母乳,仍要持續觀察寶寶膚色、活動力及食量。

建議媽媽及早讓寶寶吸吮並做適當的乳房護理,可刺激母奶早日分泌並增加親子關係。

出生第1~3天,大便顏色多為深綠色,也可能呈現黑色焦狀的黏便,小便不多,但會每天增加一些。

寶寶出生第四天

順產的媽媽可在第四天出院, 辛苦了3天醫院的吵鬧,好好回家安靜的休息,寶寶也不會一直被外界吵醒。

回家意味著要給自己給寶寶洗澡。臍帶要照護好,媽媽在寶寶洗澡後,必須以75%的酒精進行臍帶的擦拭工作,若發現有分泌物或異常味道出現,最好就醫檢查是否有感染產生。

寶寶只需要比成人多加一件衣服即可,例:冬天可以建議室內穿一件紗布衣、一件棉衣、一件外衣,外出時再多加外套即可,視天氣狀況,有些媽媽給寶寶穿得太多,不僅寶寶不舒服也會影響動作發展。

十個孩子九個紅屁屁,寶寶最怕紅屁股了,有些寶寶較敏感需特別注意,大便最好以溫水洗洗寶寶的小屁屁,或平時勤換尿布,最好每天換6~7次以上。這時候寶寶大便顏色又有變化變澹,且越來越黃。

寶寶出生第五天

媽媽必須觀察寶寶的便便,通常頭兩天為墨綠色的胎便,第3天開始變成黃棕色,如果第4天後仍是解胎便,可能是寶寶沒真正吃到足夠的母奶。

寶寶出生第六天

正常情況下一天至少會有3~4次的黃色大便,量不是特別大,有些純母乳寶寶在出生3周以後大便次數可能變少,或許10~14天才一次大便,如果其他方面沒什麼問題,也屬於正常現象。而小便,6天以上的寶寶尿尿的量增大了,尿布會又濕又重。

寶寶出生第七天

在第一周里寶寶出現體重減輕現象(因生理性脫水關係),一周之後,體重會慢慢增加,正常情形是每天增加30g,一個月後約1000g。

寶寶的臍帶會在寶寶出生後7~10天會自然乾燥及脫落,臍帶剛脫落時會有一些輕度滲血,肚臍部需要繼續消毒,但不要頻繁去刺激臍帶根部,洗完澡後,用消毒棉消毒。在換尿布時注意,保持肚臍乾燥。

溫馨提示:新手爸爸媽媽們要認真對待,細心護理好剛出生的寶寶,第一周照顧很關鍵!雖然辛苦,但看到寶寶的笑容就覺得一切都值得啦~加油!

近期持續性的下雨天,坐月子的媽媽注意啦:

1、注意保暖

準備好長衣長褲,不僅僅是保暖,還有防寒、防潮溫等。畢竟雨天濕氣重,不要著涼。特別是晚上,身體部分儘量不要外露。

2、及時更換衣被

面對下雨天,濕氣較重,衣服、被子需要感受一下是否有潮的情況,並且及時更換。不少坐月子期間出現身體疼痛等月子病,多半是寒氣入體,而潮濕的衣服及被子可能就是原因之一。

3、保持衛生

面對坐月子期間衛生的問題,下雨天依然要堅持洗漱,洗個熱水澡,還能祛除體內濕氣,活動體內淤血。

4、飲食

在下雨天,除濕的食物少不了。如大豆、薏米等,同時也要多食用湯類、粥類等,易消化、暖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Jvyhc3MBfGB4SiUwyZm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