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的要像成都的一碗甜水麵一樣,人生很苦,你要很甜

2019-09-17     王老虎尋鮮記



吃過很多面,但我愛極了成都的這碗甜水麵。

碗不大,幾條小手指粗細的憨厚粗壯的面,粗粗的,帶著稜角兒,橫七豎八地盤旋在碗里,嫩白中又泛著些微的淡黃,上面散落著撒著白的蒜泥,褐的芝麻醬,紅的甜醬油,更紅的辣紅油,攪拌均勻了,一根根面就裹上了濃濃的醬汁兒,染成了紅潤的條兒,油亮的紅,那香,也就撲鼻而來了。

等吃到嘴裡,欣喜就來了。硬硬的筋道回彈的面,味蕾觸到的先是甜,再是香,最後才是麻和辣,微微的火辣中卻有著絲絲的甜蜜,辣沒有淹沒了甜的滋味,甜也沒有搶了辣的風頭,一切都是剛剛好。充滿了甜蜜的感覺。就像一個成都的女子,愛的熱烈火辣,日子卻過的溫柔甜蜜。




再吃下去,甜醬油的甜和辣紅油的香,花椒的麻,芝麻醬的油香,蒜泥的生辣,還有隱隱約約地乾果兒的香,混合出特殊的復合香味,就猶如樹根盤繞,木節交錯般在舌尖接替而來,再接著,所有的味道就匯合在一起,直衝腦門,毛孔盡開,醍醐灌頂般地酣暢淋漓,痛快的讓人只想說一聲巴適的板哦!

這碗好吃的面,看似簡單,無外乎就是下一碗面,用甜紅醬油,辣椒油,芝麻醬,花椒,花生碎,蒜泥等等來調味而已,但卻實實在在的不好做。




甜水麵的面要有嚼頭,要牙感脆實回彈筋道的才對。和面時要加一些自貢的鹽巴,增加面的韌性,再添一些清油,磕幾枚雞子,揉出筋道有嚼勁的面,然後手擀的才對,但老虎讀過一篇文章,說真正的老式甜水麵,是要用做餄餎面的方法,也就是用壓床子把和好的大麵糰積壓出一條條的棍子一樣的麵條來的,而且老式甜水麵,裡面應該是要加蕎麥麵的。加了蕎麥,麵條吃起來更清爽有勁,而且長力氣,說這才是真正的甜水麵的做法,不過是現在的人不太願意費這個功夫罷了。

面擀好了,切的粗粗的,抻拉成條,大鍋沸水,煮到剛斷生,撈出來,晾涼,再均勻地刷上一層菜油,來了客人,放到滾水中煮一下,拌上調味料就可以了。



而這甜水麵的調味料就更講究了,這也是這碗甜水麵的靈魂所在,辣紅油必須要用二荊條辣椒,做出的紅油,才又香又紅,辣而不燥。花椒粉要用茂縣的大紅袍花椒來做,芝麻醬要用芝麻香油把芝麻醬拌勻,慢慢一點點調成糊狀,這樣香氣才會更加濃郁香稠,而且以麻油調純黑芝麻醬的最佳。而最關鍵的要屬複製甜紅醬油,要用醬油和紅糖、八角、桂皮、花椒、生薑、甘草、山奈、小茴香等等十幾種香料一起武火沖開,再文火慢慢熬煮幾個小時才成,棕紅透亮,咸中帶甜,甜中有鮮,鮮中帶香,才是一味好的複製甜紅醬油呀。

吃著這碗甜中有辣,麻辣甜香的甜水麵,突然想起,依稀記得在書中讀過,有兩個人也愛這碗甜水麵的。一個是巴金先生,一個是蕭軍先生。



巴金先生是成都人,愛這碗面,那是鄉情,「先生喜歡吃北門上的甜水麵和素麵,是挑著擔擔賣的,做面就在擔前兩尺不到的木板上揉合麵糰,分張,做成工藝程度很細緻的甜水麵,調和用成都北門政府街一家醬園鋪特作的紅醬油、熟油辣子、麻醬、花椒油、蒜泥。」

蕭軍先生也愛,「你們的甜水麵我不大理解,你們在面中加紅醬油都是甜味,這在我吃過全國的麵食中,也是少見的。甜味中加上辣椒,這就更奇特了,但是吃在口裡,卻很受吃,好吃,有回味,別的地方沒有這樣的做法。」

巴金先生和蕭軍先生是我喜歡的作家,不僅喜歡他們的作品,而且喜歡他們的做人和骨氣,他們的人生不可謂不坎坷,不可謂不苦難,但苦中能作樂,苦中能堅持真理堅持自我,真的讓人敬佩。



人生有時候就是如此,酸甜苦辣悲歡離合兼而有之,人生不如意也十之八九,就像曾經看到的一段話,「這些年,感覺自己就象一隻在窗玻璃前百折不回的蒼蠅,放棄或者完成,都倍感力不從心。大多時候,只是順著生活的慣性一味的撲騰來撲騰去,然後眼睜睜的看著日子就這麼一天天的過去。」

當時正值抑鬱症期間,有苦說不出,跟眼淚一起往肚裡吞。脆弱的在周圍的人看來都是矯情。突然就心有戚戚焉。人本孤獨,孤獨是人的宿命。我們都是芸芸眾生普通大眾,人生實苦,但我們沒有選擇,只有接受並且原諒自己,與生活握手言和,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有些滋味,這才是人生。


曾經看過四川一個作家喬瑜的一本書,叫《大生活》。一個生活在城市最底層的城市貧民柳東,無業游民卻四處冒充大老闆的金東民、守公共廁所的老蘇、用鐵釘子下酒的丁爺……他們都信奉一條準則:生活嘛,就是生下來,活下去。他們身處逆境,卻時時處處幫助那些比他們更弱小更不幸的人,用他們自已的話來說:「自已過得只比鬼火亮一點,卻假裝太陽去照別人」。老虎喜歡的就是這種樂觀面對生活的態度。

所以呀,我們要活的像一碗甜水麵那樣,就像有人說的:材質樸實卻又用料精緻,外在簡單卻百味雜陳,甜有之,辣有之,麻、香亦有之。

人生很苦,你,要很甜。




堅持原創美食文章,央視《味道運河》《吃貨傳奇》美食顧問,美食紀錄片《搜鮮記》總策劃王老虎與你共同搜尋舌尖上的「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JMsmRm0BJleJMoPMVs3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