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裡的一碗面,奪走一家8條命。

2020-10-15     ins生活

原標題:冰箱裡的一碗面,奪走一家8條命。

文| 無盡夏

出處| ins生活原創

最近一條悲劇新聞刷屏網絡,一碗面居然要了一家八口人的命。

10月5日,黑龍江一家12人舉行家庭聚會,有人端上了在冰箱裡冷凍一年的「酸湯子」。酸湯子是東北的一種特有麵食,用玉米水磨發酵後做成。

圖源:網絡

9名長輩食用自製的酸湯子,出現身體不適,引起中毒,截止日前,死亡人數上升至8人,另一位患者仍在搶救。

一行12人,只有3名小輩因味道奇怪,沒有吃而躲過一劫。

誰能想到本是團聚佳節,冰箱裡的一碗麵條,竟然奪走了8條人命,一個家庭因此被毀。

01

悲劇到底因何而起?調查結果顯示,罪魁禍首便是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名字聽起來人畜無害,實際上這是由椰毒假單胞菌產生的一種引起食物中毒的毒素(劃重點:一種毒素)。

進食米酵菌酸會對人體的肝、腎、心,腦等重要器官產生嚴重損害,並且發病迅速,多數30分鐘-12小時內發病,致死率超過40%,目前,沒有特效藥和治療方法。

圖源:央視新聞

更恐怖的是,如此致命的毒素就藏在我們的日常飲食中。

穀類發酵食品(如酸湯子)、變質澱粉類製品(如糯米麵湯圓、手擀麵),變質銀耳木耳都很容易產生米酵菌酸。

一旦感染米酵菌酸,即使經過高溫蒸煮也無法破壞其毒性。

近年來,米酵菌酸中毒事件屢屢發生。

7月28日,廣東11人在某店食用河粉後先後出現嘔吐、腹瀉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狀,送醫治療後1人醫治無效去世,2人病情較重。經過調查,確認河粉被米酵菌酸污染。

2018年8月,浙江7歲女孩雯雯(化名)因吃了浸泡了兩天兩夜的黑木耳中毒,導致全身多臟器功能衰竭,在ICU搶救了一個多星期,全身血液置換了4次,依然沒能被救回來……

今年5月東莞一名女子同樣食用了隔夜木耳,導致急性肝功能衰竭,搶救無效死亡。

……

一場場悲劇也在提醒我們飲食安全沒有僥倖,誰都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個先來。

02

如今飲食越來越多樣,大快朵頤的同時也增加了一定的風險,有些食物如果食用不當不僅沒有好處,反而會給生命帶來危險。

為了健康,下面這些東西千萬不能吃。

發霉的食物: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發霉食物,沒發霉的地方也不能吃。因為黴菌產生的毒素會在食物里擴散,沒有「長毛」的地方,其實也已經有許多看不見的黴菌存在。

楊桃:

楊桃含有的楊桃毒,可產生神經毒性,患有某些腎病的人無法將這種毒素及時排除,就會導致中毒。 所以腎功能不全的人千萬不能吃楊桃。

沒有熟透的豆角:

豆角、扁豆含有植物紅細胞凝集素,必須充分受熱方能滅活,食用加熱不充分的豆角、扁豆會出現腹瀉等中毒症狀。

醉蝦、醉蟹:

可能造成 寄生蟲感染,引起癲癇、失語等神經系統症狀。

紅心的甘蔗:

霉變甘蔗中含有3—硝基丙酸,這是一種 神經毒素,如中毒嚴重即使搶救過來,神經系統也會受到不可逆的損傷。

長有黑斑的紅薯:

這樣的紅薯很可能受到黑斑病菌污染,其毒性可以使紅薯變硬、發苦,無論水煮還是火烤,其毒性都不容易被破壞。

腐爛的生薑:

生薑腐爛後會產生有害物質「黃樟素」,會誘發 食道癌、肝癌等。生薑最好不要放在保鮮袋儲存。

柿子皮:

柿子皮含鞣酸,在胃酸的作用下與食物中的蛋白質起化合作用生成沉澱物—— 柿石,引起上腹不適、飽脹、食欲不振等症狀。

最後,網上賣的「自製」食品,最好少吃甚至不吃。

很多產品沒有任何正規標籤,配料表,保質期,營養成分一個都沒有,運輸過程中甚至會出現脹袋,雖然很多商家宣傳純手工無添加,但他們大部分卻聚集了很多細菌。

俗話說「病從口入」,飲食安全不注意,親人兩行淚。

03

「酸湯子中毒」的悲劇中,還有一個細節令人唏噓,一家人食用的酸湯子已經在冰箱裡放了一年。

很多人覺得東西只要放進去就能永久保鮮,實際上不經常清潔的冰箱是家中的污染重地,低溫環境反而成了某些細菌的溫床。

有調查結果顯示:90份家用冰箱冷藏室樣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檢出率為7.78%,大腸桿菌檢出率為4.44%,此外還分離到49種條件致病菌。

有些食物放入冰箱非但不能保鮮,反而加速變質。

人們總有一個誤區,認為冰箱是食物最好的歸處,不管葷的素的,水果肉類,隨手往冰箱一擱就萬事大吉了。

殊不知有些食物是萬萬不能放冰箱的,不僅有損口感,還會滋生更多細菌。下面這些食物,最好不要放入冰箱儲藏:

部分沒熟的水果:

冰箱的低溫環境會抑制水果釋放催熟的乙烯,香蕉、榴槤、牛油果、獼猴桃等水果放入冰箱後不但一直熟不了,還會被凍壞,變黑。

部分蔬菜:

葉類蔬菜即便冷藏也容易爛,最好不要挨著冰箱內壁,以免凍傷。西紅柿、黃瓜、青椒、洋蔥等被冷凍後容易變軟。

蜂蜜、橄欖油:

低溫下,這兩樣東西將發生凝結,蜂蜜更會析出葡萄糖,影響口感。

巧克力:

放進冰箱的巧克力在拿出來後,表面容易出現白霜,不但失去原來的醇香口感,還會利於細菌的繁殖。

中藥材:

中藥材放冰箱裡,很容易受潮、變質,影響藥性,甚至引發副作用。

冰箱不是「保險箱」,放進去的食物也有各自的保質期。

一旦食物存放時間太長,變質是必然的結果,隔日的剩飯剩菜,冰凍很久的魚肉,這些都藏著變質的危險。

一張表格告訴你,不同食物可以在冰箱存放多久。

那麼冰箱的正確使用方式是什麼呢?

冰箱只放七分滿:

在食物和容器之前儘量保留空隙,讓冷空氣流通,使每個角落都達到理想溫度。

熱食冷卻後再放進冰箱:

任何熱的食物最好冷卻後再放入冰箱,使內部溫度保持穩定低溫而不會過度上升。這樣可以節省電費,食物也比較不容易變壞。

熟食在上,生食在下:

微生物也會沉降,細菌是往下走的。而熟食細菌較少,所以應該放上層,往下依次放半熟食品、生食,有利於避免細菌交叉污染。

保鮮溫度控制在4°C以下:

一般微生物最適生長溫度大多介於4°C~57°C,被稱為「危險溫度範圍」,食物應避免處於此溫度區,以防止微生物的生長。

最後,要想冰箱用的安心,定期清理是關鍵,建議每隔1-2個月清理一次。

冰箱作為一個容器,再怎麼正確使用,時間久了也難免滋生細菌,所以必須定期清潔。可在斷電後清空冰箱,自然解凍冷藏櫃,清潔後再放入活性碳除味。

據說人的細胞每半年就要更新一次,而製造新細胞的原材料就是我們每天吃進去的食物。所以說「半年前的食物塑造了今天的你」。

不健康的食物一點點積累,都在身體中殘存下來。

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不吃發霉食品,定期清理冰箱這些都行為都是在為我們的健康保駕護航。

千萬別讓悲劇在我們身邊發生,我要去清理冰箱了!

參考資料:

人民網:全球衛生理事協會調查顯示,冰箱是家裡第二髒

生命時報:食物放冰箱幾天變質?!嚇你一跳

丁香生活研究所:食物發霉了,去掉壞的部分,還能吃嗎?

杭州網、央視新聞、人民日報相關內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STALHUBeElxlkkahDF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