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有幾種聲音不停在耳畔迴響———
「看人做手藝真是極好的解壓方式!」
「我都不知道,我們國家還有這樣精妙的技藝,奇妙的民俗。」
「從哪裡冒出這麼多手工寶藏男孩女孩,簡直是我的每日必備、漲姿勢源泉哈哈~」
為什麼類似的讚嘆會在網際網路平台上與日俱增?
這一切都要從瀕臨失傳的傳統民俗手藝,悄悄在抖音短視頻上「復活」了說起。
中國的傳統民俗手工藝有著悠久而燦爛的歷史,但很多精妙的手藝在歷史的長河中早已消失殆盡,諸多傳統⽂化正在逐步被⼈遺忘,然而他們真的就這樣走入絕境之地了嗎?
並沒有。
抖音用別具⼀格的匠⼼來承載這些傳統手工藝的「匠心」,打造了一場屬於我們、屬於這個時代的「民俗工藝大百科」。
在這裡,你將嗅到手工工藝潛隱於物件上的溫情與靈魂,還有很多令你想像不到的傳統民俗文化的「冷知識」,不妨來看看他們是多少年的「有趣靈魂」——
媽媽和姥姥們最愛的景泰藍,小時候只敢遠遠看著,很擔心一不小心碰壞了這脆弱的「瓷寶貝」,然而景泰藍內心可能想說:「哼~我們硬著呢!我們可不是瓷器,是重金屬 。」
其實,景泰藍真的不是瓷器,而是⾦屬,要經過制胎、掐絲、點藍、燒藍、磨活等十幾道工序的「難」,才能成就今天的淋漓盡致、屬於獨特金屬的「藍」。
鄰居婆婆有一隻掐絲金飾,那是公公年輕時給她的定情信物,曬太陽的時候總是眯著眼睛細細觀賞,仿佛想起了當年的濃情蜜意。
在那個書信很慢、車馬很遠、一生只愛一個人的年代裡,絕美的掐絲金飾承載了千絲萬縷的愛意。無數個日夜埋頭掐絲,只為有朝一日,陪你昂首看世界。
景泰藍作為著名的京城工藝被熟知已有多時,而你又可知與它齊名的一項手工藝——雕漆。
曾經看過一個關於漆器的展覽,每一個漆器都有著不同的往事。比起漆器本身,更令人感動的是做漆器的匠人,他們像一個個純粹的藝術家,在寂寞之中打磨瑰麗的漆器精品,打磨堅持和夢想。
被時光雕刻的夢想,慢慢有了閃耀的包漿。
還記得古裝劇里的大家閨秀總是會一臉溫柔,手拿繡針,為心上人繡荷包。那時候就想,到底該是如何靈巧的一雙手,才能在手腕翻轉間勾勒一個綺麗而美妙的世界?
如今我們知道了,看似不起眼的一針一線里,藏著數不清的山清水秀,道不完的娟娟情深,以及言不盡的夢想與期盼。
父輩們最愛的瓷器,在年幼的我們看來總是會有些「脆弱」,以為它們看著雖美,還不是一碰就碎了。
長大以後才明白,瓷器其實代表著另一種堅硬,哪怕磨礪萬千,沒了稜角,仍然倔強地保留自己純白無暇的底色,「一片冰心在玉壺」的氣概,從來不是說說而已。
還有500年前的情書修復、能「消炎保健」的白族扎染、⽤⼋⾳演奏流行音樂的海南公仔戲等一系列精彩的、不為人知的民俗工藝直播,邀請其代表性的手藝傳承人,在端午期間,在抖音上一一呈現。
是不是按奈不住,滿懷期待的搓搓小手了呢!
在抖音平台上,人們的生活多姿多彩,有千種模樣、萬般風情。
通過抖音平台不遺餘力的扶持和推廣,越來越多的傳統文化手藝人正在「被看見」,其中端午推出的#民俗手藝人話題活動,短視頻播放總量已經超過1324萬次,不少老手藝人靠著短視頻平台成了新晉「網紅」,逐漸「破圈」,走向大眾。
故宮600周年之際,時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曾說:我們這些人所做的努力,就是要把壯美的故宮完好地交給下一個600年。
而抖音想做的,是留住這些「守藝故事」,把這一本「不止5000年的⽂化百科全書」完完整整地留給下一代,乃至下一個5000年。
無論你是鍾情精巧絕倫的手作,還是嚮往「做一事、過一生」的工匠精神,這個端午,上抖音搜索「守護匠心」,進入【百年傳承,守護匠心】端午專場,預約觀看直播及話題挑戰活動,就可以和抖音一起守護傳統文化。
在這裡,總能讓你有所思,有所感,有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