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初年,工業基礎薄弱,無法自行生產汽車,最多從國外進口發動機、底盤、變速箱等幾乎全部汽車部件,在國內進行組裝而已。
因此,在民國時期中華大地上跑到,幾乎全是進口汽車。
當時的汽車不僅在中國是新鮮玩意,放眼全球,都是比較稀少的。
比如現在的汽車製造大國德國,當時千戶家庭的汽車保有量只有三輛。
當時,只有引入了流水線生產、因而車價下降的美國,汽車保有量多。
據統計:
1931年,美國汽車銷量為223.1萬輛(含卡車)
因為經濟危機影響,1932年下降到178.7萬輛。
1935年,經濟回暖,汽車銷量達到341.9萬輛。
1935年時美國的人口約為1億。因此每30個人擁有一輛汽車。
美國的汽車保有量一度達到世界總量的80%。
備註:汽車發明後不久,美國就成了世界第一大汽車消費國, 2009年被我國取代。
民國比較著名的汽車品牌有:
別克、雪佛蘭、克萊斯勒、道奇、斯蒂龐克、奧茲莫比爾、雷諾等。
《潛伏》中,站長吳敬中收了一輛斯蒂龐克牌轎車,此乃美國別克旗下的一個高端汽車品牌,二戰期間專門替美國政府生產裝甲車和政府高官用車。
一輛斯蒂龐克牌轎車,當時的價值為三萬美金,換算成今天,大概500萬人民幣左右。
所以吳站長才高興的唱了起來。
在當時進口的汽車中,大部分是美國車,美國車中又是福特品牌最多。
因為福特汽車率先採取了流水線的形式,福特汽車的成本低,因此價格相對便宜。
但福特再多,也比不過別克的風頭。
可以說,民國時沒有任何一款車可以打敗別克。
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在上海的座駕,正是別克轎車
那個年代,別克汽車是中國政界要人、商賈巨富的首選座駕之一。
有意思的是,二戰期間,希特勒曾經贈送過蔣介石一輛奔馳轎車。
據說戰敗後,蔣介石特意命空軍將這輛奔馳轎車空運到了台北市。
蔣夫人宋美齡最喜歡的車確是美國的輛克萊斯勒跑車。為什麼呢?
因為當時的克萊斯勒剛剛組建,在技術上和工藝上和其他汽車品牌比不了,因此就在外形上下功夫,主打跑車。
哪個美女不喜歡跑車呢(此定律從民國到現在,一直是真理)。
建造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輛國產車的「紈絝子弟」是誰呢?
此人乃是大名鼎鼎的「少帥」張學良。
張作霖生前,張學良身為紈絝子弟時,有些遊手好閒。男人嘛,誰不喜歡汽車?
張學良非常喜歡汽車。
張作霖歸西後,張學良改弦易旗,為中華民族做了一件好事。東北也迎來了短暫的和平時期。
1928年底,奉天迫擊炮廠廠長李宜春,主動找到張學良,提出想要研發和汽車的想法。頗有投其所好、拍馬屁的嫌疑。也可能是迫擊炮廠效益不好,李宜春害怕下崗,故意找點活干。
張學良非常爽快的就答應了,大筆一揮,給了李宜春一大筆汽車研發經費。
有了錢就好辦了,奉天迫擊炮廠外聘美籍工程師、吸納海內外技術人士組建團隊,通過反覆拆裝、分解、復原福特和通用等品牌的汽車,獲得了測繪圖紙和技術數據。
最後一步,採購了美國瑞雪牌載貨汽車零部件,然後通過組裝的方式竟然生產出了第一輛國產汽車——民生牌75型載貨汽車。
張學良,實乃國產車之鼻祖也!
本文由後知後覺吳原創,歡迎關注和評論。
民國街頭的汽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HwF2ngB9EJ7ZLmJB_G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