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士兵恨之入骨,德軍卻愛不釋手!這款步槍為何兩極分化嚴重?

2023-08-23     小解說娛樂

原標題:蘇聯士兵恨之入骨,德軍卻愛不釋手!這款步槍為何兩極分化嚴重?

如果要問二戰時期,蘇聯使用的主要武器是什麼?我相信很多人會說莫辛納甘,但其實當時的蘇聯除了裝備莫辛納甘之外,還裝備了一款半自動步槍,這也是最早大規模裝備的半自動步槍,它就是SVT-40步槍。二戰中,這把槍參加了不少戰役,也被德軍繳獲了不少,但是雙方對於這把槍的評價卻是完全不一樣的,蘇軍認為這把槍一點也不好用,更願意用傳統的莫辛納甘;而德軍卻認為該槍相當好用,這是為什麼?

最早大量列裝的半自動步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大多數國家都還在拉大栓,但是美國和蘇聯先研發出了半自動步槍,美軍的是著名的M14,而蘇聯裝備的就是SVT系列 7.62mm口徑半自動步槍。最初蘇聯開發的是SVT-38半自動步槍,但是軍隊對於是否要全面裝備這槍依舊有些顧慮,但是在史達林的干預下,軍隊打消了顧慮,全面裝備SVT-38。

SVT-38的生產數量至今不明,有表面說這把槍生產了15萬把,但是這把槍量產的時間僅僅有6個月,所以比較現實一點的說法就是10萬把左右。1939年至1940年,蘇芬戰爭爆發,蘇聯根據SVT-38在戰爭中的表現,進行了一些改進,並將其重新命名為SVT-40半自動步槍,在戰爭中蘇聯軍隊對於SVT-38並不是很滿意,認為這把槍太嬌貴了,故障率有點高,但是芬蘭軍隊在繳獲之後卻認為這把槍很不錯。

SVT-40半自動步槍是根據在蘇芬戰爭中SVT-38所表現出的不足,改進而來的,目的是改善SVT-38的操作性能,以及提高槍械的可靠性。該槍使用導氣式自動原理,使用一個十發彈匣供彈,在槍口還有制退器,在當年也算是比較先進的裝備了,這把槍的導氣結構是可以調整的,使用者可以根據作戰環境選擇合適的導氣量。

SVT-40的優勢

SVT-40整槍長度為1226毫米,槍管625毫米,整槍重量3.85千克,從體積上來說,這把槍並不算小,所以在城市中戰鬥並不靈活,但是到了開闊的野外作戰,那就完全不一樣了,SVT-40的彈匣容量較大,而且更換彈匣也很方便,同時射速較快,在戰鬥中可以輕鬆壓制栓動步槍。

1941年德軍入侵蘇聯,主要裝備Kar 98K的德國軍隊與裝備SVT半自動步槍的蘇軍相遇,戰鬥中蘇聯軍隊的SVT半自動步槍、機槍與莫辛納甘步槍,互相配合組成的火力,常常把德軍打得暈頭轉向,德軍手中只有MG34機槍能勉強壓制蘇軍的火力。而當德軍開始穿越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沼澤及叢林時,雙方步兵常常在坦克無法通行的地區展開近距離狙擊作戰。蘇軍使用的SVT系列半自動步槍火力持續性強,射擊間歇較短,在進行狙擊作戰時優勢十分明顯。

德軍愛不釋手,蘇軍卻異常嫌棄

二戰時期,德軍常常呼籲軍部提供可以好蘇聯步兵抗衡的武器,許多德國軍官甚至直接把繳獲來的SVT步槍給士兵使用,還有一些SVT被運回了德國進行研究,為後來德國研發Gew43步槍提供摹本。但是德國使用SVT步槍,起初很多人覺得彈藥是個問題,因為本國並不生產7.62×54mmR槍彈,結果後來的彈藥也不少,即便不生產也完全夠用了。

可蘇聯這邊對於SVT步槍的評價卻完全不一樣的,海軍精銳部隊認為這把槍是一把碾壓莫辛納甘的武器,但是陸軍步兵卻認為其不如莫辛納甘。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原因?其實總體來說,SVT是一把非常優秀的半自動步槍,即便是和美軍的M1加蘭德相比也毫不遜色,在某些方面甚至有優勢。

但是當時蘇聯子彈使用的發射藥有一定的腐蝕性,如果不對槍械進行勤加保養,會讓槍械的可靠性大幅下降,另外一方面,當時蘇聯步兵的文化水平普遍不是很高,訓練水平也有所不足,在武器保養方面並沒有海軍精銳部隊那樣專業,在槍械性能下降以後便認為這槍不是很好用。而訓練水平和教育程度都相對較高的精銳部隊,如海軍,則認為SVT-40比莫辛納甘步槍好得多,兩種素質不同的部隊得出兩種不同的結論,這就很能說明問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eb15ca51858f43a817543a9abcc0b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