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坐標崑山,星巴克在美國之外最大的生產性戰略投資——中國咖啡創新產業園正式投產。
在這個世界級的烘焙工廠,以沉浸式的體驗,我受邀了解了星巴克背後「看不見的力量」,對一杯「萬店如一」的咖啡有了新的認知。
對於正在冉冉上升、以期走向全球的中國咖啡來說,咖啡全球產業鏈如何布局與建設,或與每個從業者都息息相關。
總投資15億的產業園
將會為星巴克帶來哪些改變?
繼深圳創新科技中心之後,星巴克中國又一個投資15億的項目:中國咖啡創新咖啡產業園(下文簡稱產業園)正式投產。
如果說創新科技中心是星巴克中國為探索「咖啡未來式」的布局,那麼產業園,就是星巴克中國提升咖啡品質和運營效率的關鍵性舉措。
我們先從產業園的整體布局看起:
這是星巴克中國於2020年3月投資建造的產業園,總占地面積約80000平方米,核心主體分為「咖啡烘焙工廠、整合物流中心、咖啡之旅體驗中心」三大板塊,功能涵蓋咖啡豆進口、烘焙、包裝、儲存、物流,並提供咖啡主題參觀、咖啡相關培訓等。
這個產業園對星巴克中國來說意義非凡。
星巴克中國董事長兼執行長王靜瑛表示:「產業園完成了我們『從生豆到咖啡』垂直供應鏈在中國的規模化落地,也刷新了中國咖啡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標杆。」
提取一下現場關鍵信息:未來產業園烘焙的豆子,將會通過整合物流中心運往全國200多個城市、6500家門店。
簡而言之,對消費者來說,未來星巴克中國門店的豆子更新鮮了,而產業園咖啡拼配的本土化,也會讓咖啡的風味更貼近中國消費者的需求。
對星巴克內部來說,運輸半徑的大幅縮短,門店就能實現小批量報貨、高頻次配送,讓原料的周轉效率更高,運營成本和門店損耗降低,咖啡品質提升。
最重要的,是星巴克在中國完成了完整的垂直供應鏈,通過數字化的助力,從種植端、加工端到門店端都會距離消費者更近,能更好地洞察中國快速變化的消費趨勢。
中國,是星巴克在全球首個實現完整產業鏈的市場,這是星巴克全球供應鏈布局的里程碑事件。而對中國咖啡行業來說,這個多維體驗的沉浸式產業園,也為國內品牌的產業鏈布局帶來了新的啟迪——
從豆子到杯子
給咖啡全產業鏈「打了樣」
產業園的投產,對星巴克中國來說,在單一市場率先完成了從「種植、採購、拼配 、烘焙、配送、門店呈現 、人才培養」的全產業鏈7大環節,也為國內咖啡的全產業鏈布局建立了一個標杆。這是產業園帶來的第一個啟迪。
而這其中,有幾個不得不提的成績。
第一個是咖啡的拼配、烘焙和配送。產業園的投產,正式彌補了產業鏈的這三個環節,能為中國市場量身定製咖啡拼配及烘焙方案,更敏捷地響應顧客的需求。
第二是咖啡種植者支持中心的建設。早在2012年,星巴克在雲南建立了 「咖啡種植者支持中心」,將雲南咖啡帶到更廣闊的世界。
在產業園我看到,星巴克一共在拉丁美洲、亞洲、亞太三大產區,建立了10個咖啡種植者支持中心。無數農藝師紮根產區,幫助咖農種植出更優質的咖啡。
第三是龐大的採購網絡建設,星巴克從來自中國在內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50萬咖農深度合作,建立全球咖啡豆採購網絡,這對一杯「萬店如一」的咖啡來說至關重要。
第四,我很驚喜地看到,星巴克把人才也作為全產業鏈中重要的一環,星巴克的夥伴文化,不僅為自身的產業鏈各環節培養了人才,也一度成為了國內咖啡行業的「黃埔軍校」,輸送大量專業人才。
一杯咖啡的「人文聯結」
在顧客與夥伴之外,有了新維度
第二個啟迪,我想聊聊星巴克的「人文聯結」。
在產業園的活動現場,星巴克全球CEO納思瀚表示:「我們周遭的世界有一種蔓延的孤獨感,而咖啡是可以跨越文化聯結彼此的。我們注重每一杯咖啡、每一次對話、每一個社區,激發人文聯結的無限可能。」
過往,我看到的、理解的人文聯結有兩個層面,一是對外做顧客的人文聯結,二是對內做夥伴的人文聯結。
但在產業園的參觀中,我對人文聯結,有了更深層的理解:
我看到星巴克的「開源農業」理念,研發更高產、抗病能力強的樹種,無償開放給全球各大產區使用,已經在全球分享了9000萬株新品種的咖啡樹苗。
還有「道德採購」,從禁止僱傭童工,到每一筆交易中供應商是否給到了種植者足夠透明的金額,到是否有性別、種族歧視,再到如何處理咖啡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水,「道德採購」規範中包含了近150個單獨指標。
我感受到,人文聯結不是口號,也不僅僅是針對顧客和員工,而是對這個產業鏈每一個鏈條參與者的關懷與共情。
從種植到生產,從門店到顧客,從商業向善到環境友好,一個產業鏈上彼此的真誠往來、共贏布局,才是一杯咖啡終極人文聯結,才是咖啡全產業鏈真正可持續的長期主義。
從「工廠」到「景觀」
是咖啡產業鏈發展的參考方向
第三個啟迪,我想說說供應鏈從「工廠」到「景觀」的轉型。
過去對自身供應鏈,行業的態度都很保守。
但現在不一樣了,茶飲行業的萬店供應鏈大咖國際,2022年就拿下了4A級工業旅遊景區的牌照,成為當地知名的商業景觀之一。
此次的產業園,是星巴克中國首個以咖啡為主題的沉浸式體驗中心,通過10多個精心設計的體驗點,計劃建成「以咖啡為媒介,推動體驗升級,打造面向全國的工業旅遊新名片」。
我在現場了解到,「不久的將來,少數金星會員將有機會提前預約,實地感受體驗中心」。
可以預見,這個產業園可能會是繼上海烘焙工坊之外的又一熱門的「咖啡景觀」。
做一杯「對地球友好」的咖啡
是每個從業者的責任
隨著國內飲品行業環保意識越來越強,星巴克「對環境回饋多於使用」的理念,也將會成為咖啡品牌建設供應鏈的重要參考指標。
我了解到,這次的產業園是星巴克全球最綠色的烘培工廠,同時按照國際LEED鉑金級認證和中國綠色建築三星認證標準設計建造,涵蓋了國際和中國前沿的可持續實踐。
可持續理念貫穿了產業園設計、建設、運營的方方面面。例如,園區鋪設了超過26000平方米太陽能光伏板,提供了20%的能源。此外,園區預計每年最高可實現90%的廢棄物循環利用。
環保不是口號,而是每一個想代表中國走向世界的品牌,必須具備的責任和擔當。
出海,是今年飲品行業的熱門話題之一。
咖啡出海,今年已經有不少品牌躍躍欲試,有品牌在國外開出首店,也有品牌已經把海外市場作為重要市場。
正如納思瀚所說,「夢想,就是要夢得大一點」。
中國咖啡走向世界,並不是一句虛言。
但出海不是一時意氣用事,也不是僅僅把門店開出去,而是針對全球市場建立一套產業鏈體系,來穩定、可持續地輸出產品和品牌。在這個過程中,就要實現產業鏈條中的多贏局面。
星巴克的咖啡創新產業園,或是未來中國咖啡走向世界的「重要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