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清波雜誌》
世界之大,能人異士層出不窮,在人外有人,山外有山的環境中,很多人悵然所失、妄自菲薄。生命何其美好,不要仰望他人,自己亦是風景。人人生而不同,在不同的成長逆襲中散發不同色彩,相對於眾多新生力量來說,高考是縮短距離、人生逆襲的重要平台。
高考作為國內相對公平的平台,沒有身份之別、年齡之差,只要足夠努力、達到標準,就可以去到心儀學校、大展宏圖。如此珍貴機會是很多寒門學子的首選平台,因此,很多學子將高考視為人生的第一大轉折點。
雖然高考是最好的出路,但並非是唯一的出路,有人在另外的人生道路上披荊斬棘、高歌前行,比如今天所說的男子。在高考時,被忽悠沒帶筆,進考場僅用30分鐘就提交答卷;考完之後,還被監考老師索要簽名。他是誰?有著怎樣的過人之處?為何令監考老師都為之迷戀?
一、易建聯:12歲長到1.94米
首先,來介紹一下他的出身,他叫易建聯,1987年10月27日出生於廣東省鶴山市的一個普通家庭,在兩歲時,跟隨父母從廣東省鶴山市搬到了廣東省深圳市。或許連他都沒有想到:他的人生會在深圳發生翻天覆地的轉折點。
少年時期,他和其他男孩子相差無異,愛玩愛鬧愛運動,與眾不同的就是個子較高,他的成績在班上算不上優異,喜愛打籃球的他憑藉身高優勢成為了校園籃球隊的主力。課餘時間,他總是喜歡和自己的小夥伴去打籃球,天生的優良基因加後期鍛鍊,他在12歲時就已經長到了1.94米。這個身高讓很多學生都羨慕不已。
但是,易建聯卻覺得這個身高讓他失去了從眾的機會,他比同齡小夥伴高出近三個頭,別人的十二歲是一米四、五,他的十二歲堪稱「巨人」中的巨人,1.94米的身高在同伴中是鶴立雞群的存在,這個身高無形中成就了他的人生。
二、比賽慘遭淘汰,後被戴教練看中
1999年,12歲的他和自己所在團隊報名參加了深圳舉辦的街頭籃球賽事,由於年齡尚小,易建聯並沒有接受過系統的訓練,籃球只是他的業餘愛好,他在籃球上的技巧遠不如受過正規訓練的專業人士,所以在比賽的第一輪就慘遭淘汰。
雖然沒有贏得比賽,但易建聯卻見識到了專業籃球運動員的能力和素養,可以說是雖敗猶榮。這次比賽對易建聯來說只是一場體驗,對旁邊的教練來說卻是視覺盛宴。他沒想到:這次參賽,竟然為他成為職業籃球員埋下了鋪墊。
在賽場上,他表現雖然略顯稚嫩,但旁邊的教練戴億新卻覺得易建聯是一個籃球主力的好苗子,潛力無限。因為易建聯的失敗,只是敗在了專業技巧上,戴教練的直覺告訴他:如果將這個孩子好好培養,在未來必定會會成為籃球新星。
三、當選中國青年籃球隊主力,一戰成名
出於愛才的心理,戴億新和易建聯的父母多次溝通協商,在徵得了易建聯父母的同意後,戴教練便開始了對這個籃球少年的培養。
剛開始,戴教練動用自己的人脈和深圳體校聯繫,送易建聯去到深圳體校進行訓練學習,並且又和CBA廣東省華南虎訓練俱樂部的專業教練聯繫,為易建聯量身打造合適的訓練方案。事實證明,戴教練的直覺是正確的:易建聯經過系統的學習和訓練,籃球技術突飛猛進。
在掌握了籃球的比賽技巧後,易建聯表現出了驚人的進步。2002年,易建聯參加北京體育大學舉辦的阿迪達斯ABCD中國區訓練營,在眾多球技精湛的精英中脫穎而出,獲得了MPV的獎項;同年七月,易建聯去往美國阿迪達斯舉辦的訓練練營中成功通過了訓練,成為唯一一個來自中國的球員。
你以為這樣的獎項就此結束了嗎?
當然不是,優秀的人總會在不同的時間段給予不同的驚喜和意外。2002年,易建聯當選了中國青年籃球隊主力,前往亞洲青年籃球錦標賽中參賽奪得了冠軍,一戰成名。隨後的他更是屢創輝煌,年少有為的易建聯總是能勾起籃球粉的熱血沸騰、狂呼尖叫。
四、易建聯的別樣高考
喜歡看籃球賽的小夥伴對此並不陌生,易建聯的球技、他的輝煌令很多人都為之迷戀,眾人覺得易建聯應該是一個較為嚴謹之人,系統的訓練枯燥乏味,易建聯能夠始終如一的堅持,說明他做事持之以恆。然而就是如此嚴肅的一個人,在2003年的高考中卻做出了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2003年,16歲的易建聯和自己的小夥伴一同前去參加高考,然而在高考之前,他的小夥伴開玩笑的忽悠他:高考不需要自帶考試用具,考場老師會統一發放。
令人沒想到的是,易建聯信以為真了,他覺得高考可能真的只是做做試卷就可以了。在高考當天,他便兩手空空、自信滿滿地進入所在考場,當他看到周邊同學都攜帶的有考試用具時才恍然大悟:被小夥伴給糊弄了。
但是,他並沒有惱羞成怒,在離高考還有一定的時間時,易建聯便急急忙忙地打車去購買考兩支筆,這種心態令同行考生迷之佩服。幸虧沒有耽誤考試的時間。
更令人嘆為觀止的是:高考的每一科都不會低於60分鐘,但易建聯卻在30分鐘內就將試卷答完並上交。易建聯的魅力無法阻擋,在走出考場前,被監考老師注意到,並索要了他的簽名。看來易建聯紅遍大江南北是不爭的事實,他的光輝事跡幾乎是婦孺皆知。
那麼,易建聯為何對高考如此淡然?
其實,結合當時的背景來看,主要有以下三大原因:
第一:有退路
學子們參加高考的原因是為了術業有專攻,為了找到屬於自己未來的方向,在畢業之後可以有份穩定的工作,而易建聯在15歲時就被國家隊重點培養成了廣東籃球的主力,更是通過實力證明了自己的籃球天分,高考於他而言可有可無,無論他參加高考或者不參加,他都會選擇在籃球這條路上揚帆起航、高歌前行。
事實上,國家對人才的培養是綜合考慮、多方衡量,所以別人參加高考是為了改變命運,易建聯參加高考則是為了體驗人生。能夠在30分鐘內交卷,估計也是較為罕見的個例吧!
第二:有方向
易建聯名氣大增,未來可期的易建聯名氣不輸姚明,按照他這樣的發展速度,在未來的籃球界一定會頗負盛名。作為專業特長生,易建聯的薪資待遇相當可觀,不僅是中國,連美國對這個中國籃球天才都迷之稱讚。
參加高考後,如果選擇另一條道路,未必有現在發展的好,易建聯義無反顧地選擇籃球這條道路、做出這樣的舉動也不難理解!
第三:有人脈
易建聯經過三年的籃球訓練,接觸到了不少頂級資源,屬於他的未來道路多種多樣,任何一種籃球選擇對易建聯來說都是潛力無限。
當時,他已經紅遍大江南北,他是很多喜愛籃球運動中的偶像。他的粉絲不僅有少年,還有中老年球迷,能夠吸粉眾多,不得不說,易建聯是名副其實的魅力男孩。監考老師作為一個籃球愛好者,遇到偶像索要簽名不足為奇。
小結
綜上所述,易建聯的輝煌令人驚嘆,很少有人知道在高考時,他還做出了這麼一件事情。有人,易建聯不應該對高考如此草率,參加高考是對知識儲備的一種考驗,多個平台多條路,未來變化莫測,易建聯未必能夠在籃球界。長久不衰的紅下去,參加高考可以為自己留條退路,這樣「敷衍」說不定以後會後悔。
也有人說,當時的易建聯是沒有必要參加高考的,所謂的參加高考確實是為了體驗人生,人家是有資本有名氣去「敷衍」,因為別的孩子在奮戰高考時,易建聯在拚命練球,選擇不同,要因人而異。這也提醒廣大考生:不要迷之模仿,不是每個人都是易建聯,易建聯的瀟洒是建立在他的實力之上。
參考資料:《清波雜誌》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7fc66557a5a9b5a9429967f4cbedb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