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牛家族,富了17代,上海有近1000套房,後代都要進哈佛讀書

2022-03-10     千彥水

原標題:中國最牛家族,富了17代,上海有近1000套房,後代都要進哈佛讀書

貝聿銘是著名的美籍華人建築師,曾參與過巴黎羅浮宮的擴建,設計建造了香港中國銀行大廈、蘇州博物館新館等建築,是一位世界級的建築大師。他出生於廣州,祖籍在江蘇蘇州,也就是蘇州的望族貝氏家族。這個家族不僅培育出了這樣一位傳奇建築師,還傳承了17代之久,至今仍然富貴而輝煌。

貝氏家族的先祖是貝蘭堂,以行醫賣藥為生,起初只是普通人家,一直到乾隆年間傳承到第六世,貝家才真正富裕起來。發展到七世貝慕庭時,通過一代代祖傳生意的積累,貝家成了當地最負盛名的藥材行,躋身蘇州四大富豪家族之一。

到了近代,貝家人依舊延續著先祖的產業,支脈則往不同的方向發展,其中第十三代的貝哉安和貝潤生在當時將家族發展到了新高度。

貝哉安創辦了上海銀行,中國旅行社也是由他協助創立,其子孫一脈被稱為「金融世家」;貝潤生則有「顏料大王」的美譽,他熱衷於房地產投資,據說名下有數千套房產,蘇州四大名園之一的獅子林就是由他及其子算後代購置並修繕,後捐獻給國家。

貝聿銘屬於貝哉安一脈,其祖父是貝哉安第三子貝祖詒,曾出任中國銀行副總裁和中央銀行總裁。也就是從貝哉安開始,貝家後代都極重視教育,貝聿銘從小就被送到美國求學,先後在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學學習建築,而他的三個兒子同樣畢業於哈佛大學,女兒則在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法律專業。

貝家能延續17代輝煌,除了子孫後代自己奮發上進以外,和良好的家風也有密切的關係。自五六世發家後,貝家人就熱衷於慈善,他們本就是濟世救人的醫藥世家,富裕後更是不忘幫扶百姓。貝慕庭常在災荒年間設立義倉賑濟災民,十二世的貝康侯更是在1877年捐田五百畝創辦「留余義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貝家人的家訓是「詩書傳家,樂善好施」,他們為人低調,但對於立場原則有很清晰的堅持。和許多家族靠著戰爭或者國難發跡不同,貝家人從不取半分不義之財,解放前夕,財政部長孔祥熙捲走大筆資產,而當時身為中央銀行總裁的貝祖詒沒有動用一分公款。

除此之外,貝氏家族對於姻親非常重視,他們無論擇婿還是擇媳,都看對方的家風文化而不是富裕程度。貝聿銘的母親就是清朝最後一任國子監祭酒的女兒,知書達理、溫柔高雅,繼母蔣士雲是民國有名的名媛,受過新式教育,聰穎好學。

也就是這樣一代代優良家風以及基因的傳承,讓貝氏家族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魔咒,從清代一直富到了如今。貝聿銘是貝氏家族的第15代傳人,他的出現也讓慢慢沒落的家族重新煥發了生機。雖然貝聿銘已經在2019年去世,但他的子女後輩同樣優秀,相信貝氏家族在他們手中,還能繼續輝煌地傳承下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b650a3262b688e93bd8f14b999d4e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