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二線城市的零售突圍

2019-10-14     龍商網

核心提示

對於二線城市的濟南,零售業的競爭也到了白熱化的程度。

一面是零售巨頭和大鱷的高歌進入,另一面卻是零售商頻頻撤出,冷熱兩重天。零售商的迅速流轉與更迭,給這個市場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一線城市的零售市場一直高歌猛進,競爭激烈。二線城市雖然屈於一線之下,但卻因零售資源受限,並不像一線城市那樣奪目。一線城市經過過度發展趨於飽和之後,機會更加稀少,競爭也趨於白熱化,這也給「慢熱」的二線城市帶來了較多的機會,給零售市場帶來了較大衝擊。

濟南作為二線城市,在零售發展上卻沒有較多的高線城市標籤,一直都表現得較為穩定和緩和,這是因為:一是本土零售商發展穩定和迅速,築起較高的競爭壁壘;二是市場潛力有待挖掘,這讓許多外來的零售商都望而卻步。在很長一段時間,外部零售商進入少,就算進入也鮮有較好的發展,這讓濟南零售市場的活力並不那麼四射——像一位彬彬有禮的君子,溫和且平穩。

但今年以來,濟南零售市場卻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特質」,一面是零售巨頭和大鱷的高歌進入,另一面卻是零售商頻頻撤出,冷熱兩重天。零售商的迅速流轉與更迭,給這個市場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其實,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濟南的零售市場一直處於相對較穩定的狀況。本土零售商經過淘汰與發展後,強者愈強,弱者式微,甚至銷聲匿跡。像寄託著許多當地人購買回憶的百貨大樓、人民商場,都在競爭中改頭換面,沒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新興的業態與購買場所。

沃爾瑪、家樂福進入濟南較早,開業初期也引起了轟動,但發展一直裹足不前,展店較慢。門店數量少,決定了他們不能有較高的市場占用率,也不能擁有較好的地采資源。沃爾瑪和家樂福都沒能在輝煌時期在濟南市場呈現出輝煌,同這個二線城市一樣,不溫不火。

發展最好的是大潤發。大潤發憑著低價策略,很快在濟南站隱了腳跟,在發展初期吸收了大量會員,當時許多濟南人手中都有一張大潤發的會員卡,會員卡是購買大潤發低價商品的憑證。會員卡在大潤發發展初期起到了重要作用。

大潤發開了四家店之後,原地踏步了很長時間,直到現在,才開出了六家門店。大潤發展店的速度不快,但開店的質量卻很高,大潤發憑藉四家店就取得了較高的市場占有率,建立起了低價口碑。

本土零售商山東銀座與濟南華聯都在競爭中獨占一方,各自建立了優勢。

濟南的零售市場一直像一池水,風平浪靜,少有微瀾,雖然有進出更迭,但一直在緩和地推進著。

自今年開始,這池水開始蕩漾起來。

年初華潤萬家把山東所有門店託管給家家悅,相當於承認對這個市場很難再有所作為。託管半年後,華潤萬家的濟南門店改變並不大,可能託管本身就比較暖昧,也難有大的發展。近日,華潤萬家掛牌轉讓山東門店的100%股權,家家悅競購成功,山東再無華潤萬家。

今年6月,沃爾瑪黯然關門,正式結束了濟南之旅。

家樂福憑著唯一一家門店沒有質量地「存活著」——沒有質量,是因為店內裝飾老舊,店堂衛生欠佳,不管從哪個方面看,都可看出這家門店的經營狀況同樣欠佳。現在家樂福已整體委身於蘇寧。濟南的家樂福究竟何時能煥發出新的面貌,時間是最好的證明。

近日,山東本土零售商魯能也擬掛牌轉讓原商業運營主體「貴和商貿」100%股權。

一時間暗流涌動。

大舉撤出的同時,也在大舉進入。

綠地旗下的G-super在印象城開出了在濟南的第二家門店,以新穎的有差異的商品吸引了許多消費者的關注,也培養了一些忠實顧客。

大潤發的第七家門店正在籌備,據介紹這是華北的第一大店。

濰坊中百在6月份四店同開,還有兩家門店正在招募店長。

蘇鮮生9月初開了在濟南的第一家門店,小程序等也同時上線。

OLe第二家門店在萬象城開業。

永輝Bravo綠標店已經簽約濟南奧體天街,這是永輝在濟南的第一家門店,這只是開始。據報道,永輝計劃在山東開出100家門店。永輝此番進入,是一個持續發展過程,永輝的影響力和資源,以及密集的展店,都可能改變現有的商業格局。

家家悅一直在濟南密集的選點與開店,有許多公開招標的項目都有家家悅的身影,而家家悅也擺出勢在必得的氣勢。在項目招標期,競爭就狼煙四起。

9月26日,家家悅濟南華夏福地店開業

永輝和其他零售商的到來,像一些巨石投入湖中,激起了大量水花,打破了原有的平靜。

零售商的進入和退出空前活躍,這多多少少要改變一些現有的濟南零售格局。原來,零售品牌集中度高,基本三分天下,大潤發、銀座、濟南華聯都各自擁有忠實的顧客群,也占領了相當的市場份額。三家雖然有上下,但差距不大,也算勢均力敵。這個穩固的鐵三角,隨著零售品牌的進入,開始出現晃動,最終會不會重新搭建一個新的形狀,這需要時間的檢驗和市場的考驗。

改變已經發生。

搶人大戰一觸即發

隨著眾多零售品牌的湧入,對專業人士的需求也激增。許多人都接到過獵頭的電話,受到遊說。就業機會增多讓用人市場空前繁榮,但也並不如想像這般樂觀。

一家零售商招募旗艦店的店長,基本條件讓許多人望而卻步:30歲以下,有相應的管理經驗,全日制本科。條件的嚴苛擋住了許多人的腳步。在現有的市場條件下,就業機會增多,但對人的要求並沒有因為機會多而降低,相反,用人單位大都設立了高門檻。掛出招聘條件的這家零售商,很長時間都未找到合用的人選,除了外在條件的限制,更多的是因為應聘人員的管理經驗與表現出的能力無法達到零售商的要求。硬體條件好,又有著良好業內口碑的人成了眾多零售商瘋搶的對象。

許多人都接過獵頭的電話,都是來自大公司的offer,薪水可觀。但理想與現實的鴻溝並不那麼容易跨越。

有面試機會是一回事,能真正入職新公司的人卻鳳毛麟角。畢竟除了自身實力,還有企業文化、價值觀的認同與融合。雖然機會很多,但真正能跳槽成功、拿到理想職位的卻不多。

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那些有理想、有目標、有作為、有能力、有道德的人來說,才會有更多的機會。

雖然就業機會增多,但很多人卻面臨無處可去的尷尬境地。雖然一些人做好了跳槽的準備,但真要開始實施的時候,才發現用人市場並不如想像得這般樂觀,首先要面對用人零售商的百般挑剔,其次還有年齡、姓別等潛在歧視,真要想跳到一個合意的公司並不那麼容易。

用人的天秤嚴苛且殘酷。人才缺口與人員過剩以某種和諧的方式存在著。

搶地大戰暗中較勁

現在在濟南,只要有具備開業條件、有一定優勢的新項目對外招商,就會有眾多零售商競標。零售商大都給出了令競標方滿意的投標條件,為了拿到項目,擺出更積極的姿態,競相出具更有競爭力的競標條件。

零售商的湧入和爭相競購,對地產方是一個絕對的利好消息,但對零售商來說,無疑要增加開店的投入成本。形勢嚴峻,一刻也不容鬆緩,如果不競標,意味著將機會拱手送予他人,如果競標,意味著贏利的空間被壓縮。

零售商蜂擁進入濟南,各大零售商的經營能力也面臨巨大考驗。租金水漲船高,開店成本增加;店鋪密度增加,競爭加劇,削弱了毛利空間。現有的條件和經營模式下,想要達成更好的贏利狀況,這無疑給零售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有的競爭最終都會落到商品與服務:是否有競爭力的商品,是否能真正建立差異化的商品體系,是否有足夠的毛利空間,是否有安心舒適的店堂環境,是否有恰到好處的服務,是否有令人難忘的體驗……消費者變得越來越挑剔,每處經營細節都會被拿到放大鏡下查看,所有的細枝末節都被放大到問題盡顯。零售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驗。

可以想到的是,當前是爭項目,後期要爭客流。競爭一步步襲來,更加猛烈與慘烈。

高端超市的異軍突起

原來濟南少有高端超市,在很長一段時間較有名氣的只有Ole一家,一枝獨秀。今年綠地優選G-supper在印象城開了第二家店,蘇鮮生和Ole萬象城店也相繼開業。現在知道即將落地開業的還有永輝Bravo。高端超市一時間精彩紛呈。

高端超市定位明確,有獨有的商品資源,因此大都有固定的忠實顧客群。高端超市的客群大多對價格敏感度低,比起價格,商品是吸引這些顧客的利器。高端超市在一段時間內可以避開價格競爭。但隨著開店增多,商品差異化越來越不明顯,高端超市也會陷入價格競爭的泥潭。

現在對高端超市來說,是建立防護競爭堤壩的好時機。

前期濟南高端超市發展遲緩,滯後期過後,高端超市或許迎來春天。高端超市對高收入客群的攔截,這讓普通超市的客群更加集中,普通超市的競爭由此也更加激烈。

一些縫隙

儘管高手雲集,但是市場的縫隙仍然存在。

現在濟南的連鎖便利店,只有一家頗具規模,並沒有更多具有實力的品牌連鎖便利店進入。便利店或許是下一個機會點。任何時候沒有競爭的市場都無法取得長足進步。當年羅森進駐南京,引起了熱烈反響。當地消費者對以競爭姿態進入的羅森表示熱烈歡迎,消費者同樣希望市場更多元化。

據一項行業數據分析,濟南的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更高,價格是他們購買的重要選擇標準。但價格顯然並不只是價格,後面是供應鏈、議價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比拼,只有這些達到一定水準之上,最後才能體現出價格的優勢。消費者對價格的高敏感度,給已經在濟南紮根和即將進入濟南市場的零售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各大零售商的推波助瀾之下,濟南的零售市場更加精彩紛呈,競爭的同時,同樣能帶來新的思維和對經營模式的探索。

競爭催人進步,不進步的只有被淘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IayyG0BMH2_cNUganiL.html





















「惡戰」買菜

2019-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