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德國研製了Ju-287轟炸機,該飛機一開始採用後掠翼設計,後來為了保證飛機的低速飛行穩定性,將其改為前掠翼結構,這款轟炸機雖然沒有正式量產服役,但在德國投降前已經近乎完工,相關技術輾轉流落到美國,直接影響了美國在二戰後的前掠翼轟炸機研製,其機型就是康維爾XA-53。
XA-53與Ju-287都採用了前掠翼設計,但是在其他很多方面又並不相同。飛機的發動機就是最明顯的區別之一,XA-53沒有採用翼下吊艙,而是採用機身內置發動機艙,並且採用了3台J35渦輪噴氣發動機,單台推力18千牛,它們通過機體兩側的進氣口提供空氣,細小的尾噴口位於機尾。
XA-53的機翼擁有30°前掠角,並且只有一副主機翼、單垂尾,沒有水平尾翼等結構,這種設計讓飛機擁有更高的爬升率和機動性,不過其他方面的操控性並不怎麼樣。
既然是轟炸機,那麼彈藥攜帶能力就非常的重要了,該機總共可以攜帶12000磅(5443千克)重的炸彈,翼下掛架也能掛載40枚高速航空火箭彈。單從中、輕型轟炸機的角度來看,彈藥量還算可觀。
實際上XA-53的研製並沒有持續多久,空軍將重心放在常規轟炸機以及大型轟炸機身上,這種前掠翼機型更像是技術探索,並且它還有很多實際問題沒有解決,不可能為了追求爬升率等性能就忽略掉其他性能,總之該項目在1949年被放棄。
前掠翼結構一直被視為很具有科幻感的設計,例如蘇-47金雕戰鬥機,不過人類在相關方面斷斷續續地探索了好幾十年了,至今沒有一款前掠翼飛機服役,這說明比起它帶來的技術優勢,它的劣勢反而更大,在目前技術條件下不如常規後掠翼布局,一些在研的飛機項目也幾乎沒有採用此設計,看來它真正走向成熟還有一段很漫長的道路。
XA-53轟炸機空重14406千克,採用4人機組,最大起飛重量27216千克,機長24.2米,高7.22米,翼展24.6米,機翼面積127平方米,最大飛行速度930千米每小時,最大飛行高度14000米,最大航程320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