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諸多勢力趁機割據一方。其中,袁術最先暴露野心,拿著傳國玉璽妄想稱帝。但怎奈何他沒有當皇帝的命數,在得到傳國玉璽後沒多久就被殺死,其勢力也土崩瓦解。袁術失敗後,有個叫徐璆(qiú)的人當機立斷,去袁術寶庫中偷走了傳國玉璽,然後跑路了。那麼,這個徐璆(qiú)究竟是誰呢?他又為何偷走傳國玉璽?
徐璆乃度遼將軍徐淑之子,因為年輕時博學,被召入公府,舉為高第。不久之後,朝廷任命徐璆為荊州刺史,掌管一州的軍政大權。
當時,董太守的姐姐之子張忠做南陽太守,因有權勢放濫不羈,得贓數億財富。南陽屬於荊州管轄,張忠自然也歸徐璆管理。
董太后因為和張忠有親屬關係,所以在徐璆臨行前,派中常侍把張忠囑託給徐璆。徐璆回答說:「臣身為國,不敢聽命!」
董太后聽了徐璆的回答大怒,連忙召張忠作司隸校尉,用威勢相臨。
徐璆到任之後,絲毫不懼董太后的威勢,得到證據後就上奏張忠貪贓枉法一億財富,並派遣派冠軍縣上簿給大司農,來揭發這件事。
徐璆有理有據,董太后只能認栽。
後來,徐璆將荊州所有那些貪贓枉法的官員全部法辦,荊州政治瞬間清明。
因為被徐璆檢舉,張忠對他恨之入骨。於是,他糾結了一群宦官,開始捏造徐璆的罪責。最終,正義被權勢壓垮,徐璆被除職降罪,徵召回京受審。不過,在荊州任上,徐璆曾經剿滅過黃巾軍有功,因此沒有被治罪,只是被免官回家了。
後來,徐璆再次被徵召,遷汝南太守,轉為東海相,所在之處風化大行。
這年,曹操逼著漢獻帝遷都許昌。徐璆也被朝廷徵召,要他到京師供職。結果這次出行,徐璆卻遭了殃。
在途中,徐璆被袁術劫持,袁術將他搶來做了自己的壓寨公卿。徐璆沒有辦法,只能嘆息道:「龔勝,鮑宣,是何等樣人?守之必死!」(龔勝:王莽授龔勝太子師友、國子祭酒,拒不受命,絕食而死。鮑宣:王莽秉政,因鮑宣不歸附自己,以事逮捕入獄,最後自殺。)
聽了徐璆的話,袁術不敢強迫他為自己服務,只能暫時將這件事擱置下來。
沒多久,袁術戰敗被殺,其勢力土崩瓦解。徐璆趁此機會,來到袁術的寶庫,將袁術私藏的傳國玉璽偷到手,然後跑路了。
那麼,徐璆拿傳國玉璽要做什麼呢?原來,他一心歸附漢朝,知道傳國玉璽代表著皇權,因此想拿著傳國玉璽獻給皇帝。
這次,徐璆逃亡的路途非常順當,很快就到了許昌。
到了許昌之後,徐璆將傳國玉璽上交給了漢獻帝。丟失數年的傳國玉璽,再次回到了皇帝手中。
徐璆上交傳國玉璽的同時,還把汝南以及東海二郡的印綬上交。司徒趙溫看到這兩個印綬很是震驚,問道:「君遭大難,還保存了這個嗎?」
徐璆則回答說:「從前蘇武困於匈奴,沒有墜失七尺之節,況這方寸之印麼?」
上交璽印之後,徐璆被拜為太常,獻帝派他持節拜曹操為丞相。曹操這時候還飆起了演技,假裝要將丞相之職讓給徐璆。但需求怎麼會不知道曹操的意思,說著不敢當,陪著曹操演戲。最後,曹操得償所願,成為了漢朝的丞相,徹底控制了朝政。
最後,徐璆沒有再折騰,留在了許昌,並死於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