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譜的管理者,帶不出有能力的員工

2023-11-04     筆記俠

原標題:靠譜的管理者,帶不出有能力的員工

《更新書堂》·第419篇

內容來源| 本文摘自機械工業出版社書籍

《麥肯錫方法》艾森·拉塞爾 著

責編| 若風

第 7822 篇深度好文:3989字 | 8 分鐘閱讀

《更新書堂》·第419篇

內容來源| 本文摘自機械工業出版社書籍

《麥肯錫方法》艾森·拉塞爾 著

責編| 若風

第 7822 篇深度好文:3989字 | 8 分鐘閱讀

組織管理

最近聽到一個段子:

張三和李四,相約去樹林獵熊。第一天兩人辛苦尋找,結果一無所獲,晚上睡在了林中木屋。

第二天清晨,張三起床出去「解手」,完事後,回去路上遇到一頭熊。

結果張三被嚇得拔腿就跑,因為跑的太快,就在即將進入木屋時,摔了一個「嘴吃泥」。

後面的熊,沒料到這小子會這招,追得太快,剎不住了,就一頭衝進木屋。

張三見狀立刻起身把門堵上,並對木屋裡,正處在睡夢中的李四大喊:「熊我給你抓來了,你搞定它,我再去弄一隻。」

這場景,像極了現實中員工惹事時的樣子。

他們就像張三,明明是自己捅了簍子,硬要「打腫臉充胖子」,犯錯死不承認。

項目經理就像是李四,哪怕付出超多,員工也不領情,非要在你鬆懈休息時,弄亂子甩黑鍋。

一、你的項目,為何總是不順利?

前幾天,一位朋友和我吐槽,她在做項目時遇到的種種困難。

對接的甲方,事賊多。平時溝通需求不配合,做事時又來瞎摻和,仿佛魚吃多了,各種挑刺。

而公司那邊,趕上了領導換屆,新老闆上任三把火,把公司一眾經理們逼瘋了,外行指揮內行的事也沒少干。

到了團隊內部,員工也不省心。交代事情沒迴音,問了才知還沒做。批評幾句就不樂意,犯了錯誤只會作。

此情此景,朋友的境遇著實令人心疼。

她也想過解決辦法,老闆惹不起,甲方又動不得,想讓項目落地,就只能搞定員工這邊。

但搞定員工,也絕非易事。

什麼交心長談、強硬手段、耐心輔導,她都用了,結果員工還是一切照舊。

面對這種困境,在常規管理失效的情況下,公司一般會請諮詢顧問來協助。可諮詢費用很貴,許多項目經理也很難有權限決定這件事。

如何能在花費較小的情況下,獲得諮詢顧問的幫助?

麥肯錫Academy的「管理諮詢三部曲」或許可以幫我們解決這一問題。

接下來,我將運用這套書中的方法,對問題進行剖析。

二、界定問題,員工為何不配合工作?

員工不配合經理開展工作,可能的因素有以下幾點:

1.員工故意而為

現實中,一但上下級之間存在的誤會、矛盾被激化,員工就容易採用手段來報復經理。

這種狀況有一個前提,就是雙方矛盾已經到了不可調節的地步,且公司業務尚且還不錯,存在一些內鬥的空間。

但在朋友這一塊,這種假設並不成立。

首先,她與員工之間並沒有嚴重矛盾。大家雖然執行力不強,可還是會在明里暗裡表示出一些對於朋友的認可。

類似於「我知道你是好心」「我知道你是為了我們好」這種話都沒少說。

其次,因為領導換屆,帶來的不確定性,就讓朋友的項目變得極為關鍵。

做成了,順利過渡,大家都能賺到錢獲得褒獎。做不成,不僅經理的位置不保,員工的飯碗也岌岌可危。

員工若是為了一時衝動故意搗亂,那只會自砸飯碗。出來混,大家都是聰明人,沒人會這樣做。

2.員工能力不足

平心而論,朋友所在的公司並不是什麼大廠,待遇一般,所以員工也不都是精英。

可就算是再普通的年輕人,既然通過了公司招聘流程的篩選,經過了崗前培訓,能加入到項目組,就證明他們有自己的獨到之處。

況且能力不足,這個可以通過後續的實踐鍛鍊得到提升。

朋友作為他們的經理,需要為此負責,而不是抱怨員工這不好,那不行。

正如張瑞敏在《未知》中所說:「部下素質低不是你的責任,但是不能提高部下的素質是你的責任。」

所以這個假設也不能成立。

3.工作內容不行

前面曾提到,朋友所服務的甲方,所接觸的老闆都挺事多的。

可換個角度想想,其實正是因為項目經理這活不好乾,所以公司才會提供高於員工幾倍的報酬。

身為打工人,留給我們的選擇並不多。

覺得當前的工作內容不行,要麼就跳槽走人,重新找工作。要麼就繼續堅持,面對這些問題,尋找答案。

可重新選擇,也未必就能讓我們找到舒服的地方。如果選擇留下,就別抱怨工作內容不行。

所以這個假設,也很難成立。

4.經理自身原因

最近聽到一句很有深意的諺語:「你用一根手指指別人的時候,看看另外三根手指在指哪裡?」

另外三根手指,指的就是我們自己。

就像朋友最開始的狀態,她總覺得是外界因素,影響了自己做項目。是員工的問題,才導致諸多不順的出現。

可指責來指責去,事情也並沒有解決。

隨著界定的深入,我們都能感覺到,問題可能就出在她自己身上。

倘若事實果真如此,那朋友為何沒用好員工?

三、深入剖析,為何經理沒用好員工?

現實中,經理沒發揮出員工才能的因素,大致有三種:

1.是經理不喜歡員工?

客觀來講,團隊里的年輕人,給朋友製造了許多麻煩,若是實話實說,她肯定討厭這些人。

但畢竟身為經理,一切都要以大局為重,需要犧牲個人情緒。

換句話來講,從員工晉升為經理,所獲得的轉變,就是從原來獨立個體,到當下以團隊為核心。

經理就像是心臟,員工是臂膀。大家同在一條船,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對員工有情緒就止步不前?這不是一位成熟經理應該做的事,朋友也不是這樣的人。

所以這個假設不能成立。

2.是經理才不配位?

朋友從員工晉升為經理,用了三年時間。沒人寵著,沒人照著,她是靠自己上來的。

如果單純論能力,她也配得上當前的崗位。唯一的問題,就是有點「點背」。

按正常情況來講,一般晉升後,經理都會有兩到三個月的適應期。畢竟之前都是員工的思維習慣,一下子轉變為經理,肯定需要時間。

但因為領導換屆,新老闆壓根不給朋友時間去適應,直接「趕鴨子上架」,逼她在第一個項目中就要做出成績。

平心而論,如果只從朋友目前,在項目中的表現而言,她確實顯得不夠稱職,事情辦的亂七八糟。

可要是換成我們上去,遇到這種「點背」的情況,倉促應戰,估計也好不到哪去。

所以這個假設放在朋友身上,也比較牽強。

3.是經理沒做好溝通?

溝通不暢,是一切問題的源頭。在這一點上,朋友確實欠缺很多。

因為她平時是「女漢子」類型,比較幹練有闖勁,就是心思不夠細膩。

在和員工溝通時,她以為自己講完之後,對方就能理解了。但因為個人背景與理解能力的不同,他們真的很難get到朋友的意思。

就像前面提到的,交代事情沒迴音,問了才知還沒做。

這是因為員工沒理解經理的意思,也不好意思問,就只能憋著、拖著。批評幾句就不樂意,犯了錯誤只會作。

當朋友批評員工時,哪怕自己心裡想的是要就事論事,不針對個人。

可在員工心裡,還是礙於理解能力的限制,他們只會覺得,這是經理故意針對自己,從而覺得委屈。

那問題來了。

身為項目經理,如何能在與員工理解能力不對等,職業身份不對稱的情況下,避免溝通失去效果?

對此,解決方案有以下三點。

四、解決方案,如何避免溝通失效?

1.對於溝通態度,與事實為友

先假設一個場景:

在工作中,有同事給我們發了一段文字,你會仔細看麼?恐怕不會。

我們在看文字內容時,大多都習慣於掃兩眼,就立刻得出自己的理解。

網站流量分析公司Chartbeat曾做過一項調查:

有55%訪問者,閱讀一篇文章的時間不到15秒,這意味著他們並沒有認真閱讀內容。

而經理在和員工溝通時,彼此也容易落入利用主觀印象,歪曲信息事實的陷阱。

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與事實為友。

在麥肯錫公司,諮詢顧問對於事實極為重視。因為它能彌補人們直覺的缺陷,也能提高信息的可信度。

落到實處就是:經理和員工溝通時,要主動透露自己表達的真實意思,反問對方有沒有理解。

並且要針對員工95後,00後不同的背景,找到合適的溝通方式,理解他們的表情包,網絡流行詞。

員工在主動反饋時,我們也得用點心,仔細去聽,仔細去看對方傳遞的信息。

以上這些方式,都是在保證事實的傳遞,消除經理與員工之間,可能會出現的誤會。

這樣做,確實會在前期花費一些時間。

可相較於前期偷懶,後續再去不斷填坑,這種時間的付出,很值。

2.對於溝通方式,結論先行

麥肯錫前諮詢顧問,芭芭拉·明托在培訓「金字塔法則」時,分享了一條重要經驗:

高效的溝通表達,要先給出結論,然後再給出被總結的具體思想。按照先總結,後具體的方式。

例如,某天同事張三打電話說,不能出席今天下午三點的會議;李四說不介意延後再開,但這幾天上午十點半之前不行;同時,明天的公司會議室已經被訂滿了,只能訂到後天。

如果按照以上內容,經理向員工傳遞,或者是員工向經理表達,都會讓人聽著蒙圈,也抓不到重點。

按照「金子塔法則」來實操,我們要先找到這段話的核心結論。說白了,就是告訴大夥,後天上午10點半之後開會行不行?

然後再把張三、李四和會議室的問題,作為具體思想來闡述,合併在一起就成了:「能否把今天的會議,重新安排到後天上午11點?這樣不僅對張三李四方便,會議室也有地方。」

並且,在組織結論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兩點:

1)任何層級的觀點,都應該是對其下層觀點的總結

這就需要我們下苦功夫,認真去思考總結。絕對不能為了得出結論,就跳過具體事件的思考論證。

2)同一層級的觀點總結高度必須一致

所謂同一層級的觀點,就是在準備開會時,和我們相關的只有張三、李四、會議室,這些是一個層級。

所謂高度一致,就是事情的緊迫程度,要和結論相關。其他的的事情,只要和開會這事無關,就不能摻和在一起講,避免越摻和越亂。

3.對於溝通訓練,學習麥肯錫方法

雖然前面講了兩個方法,但都只適用於常規時間。

一但趕上了緊急時間,例如經理在和老闆彙報時,對方趕著有事出去,雙方就只能利用一起坐電梯的間歇來溝通彙報。

或者經理很忙,沒空和員工仔細溝通,就只能寄希望於對方能直接講重點,同時確保信息無誤,就得採用非常規的方式。

在麥肯錫公司,有一個入職培訓叫電梯法則,是新人必須要經受的訓練。

所謂電梯法則,是指我們對自己的解決方案、產品、公司了如指掌,可以在30秒內,向客戶進行準確無誤的解釋。

說白了,就是找到對方關心的重點,按照三個段落的劃分,把話說到點子上。

這需要經理在平時,對自己以及員工們進行訓練。比如一段內容30分鐘如何講?300秒如何講?30秒如何講?以此類推。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分享、點贊、在看,3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02c5ae6b4d35893ab035f13060e8c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