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路上的江西師範大學,還有人記得嗎?

2019-08-30     圈圈網



又到一年開學季,路過北京西路的時候不經意想起上一次去老校區,還是幾年前來考試的時候。

記憶里的老師大很熱鬧,讀初中那會為了看籃球比賽還特意坐13路車從孺子路一路坐過來,體院管里各種秀技術的大咖和看台上震天的加油聲,那情景至今仍深深刻在腦海里。



然而自從2003年江西師範大學瑤湖校區的建成後,我們口裡的「師大」也變成了「老師大」,也曾是「江西師大科技學院」,後來又變成了「江西師大青山湖校區」。

但在老南昌人的印象里,說起師大,第一反應還是北京西路的那個老校區……

相信不少人都認為老師大已經沒有全日制學生了。

但其實還是有的,如果你填志願時選了「軟體工程、音樂學、音樂表演、舞蹈學、表演(健美操、體育舞蹈方向)、武術與民族傳統」,就會被分在老校區。



哪怕在暑假裡,寂靜的老師大也仍殘餘幾分人氣,走在學校里,時不時還能聽到樂器昂揚的聲音。在寂靜的下午里,還是能感受到空氣里迎面撲來的,那幾分獨屬於青春的味道。

好久不見,老師大。

在這個酷暑里,再一次與你相遇。

那些年

胡夏 -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電影原聲帶




老師大是充滿歷史的校區,每一處建築都雕刻著滄桑歷史,和歷史下濃濃的文化底蘊。

正門進到江西師大,一眼就能看到門口正中央的人民教師雕像,雕塑名為「嚮往」,建於1985年。寄託著師範二字的期許,和對教師職業的嚮往。




指揮塔樓前1935幾個數字非常顯眼,尊師重教四個金字也突出了江西師範大學想要突出的教育精神。包括指揮塔樓等5處民國建築群遺址是南昌市區目前保存完好的最大規模的民國建築群。



建於1955年一教樓、1956年的二教樓,雖然乍一看感覺很老舊,但看久了,那些布滿了歷史痕跡的老房子也能頗具美感。



一看就很有歷史底蘊的大禮堂,在1937年建成後作為飛機組裝停放處,其鋼筋混凝土橫樑跨度是當時除錢塘江大橋之外的「中國建築最大跨度」,亦是當年「中國建築室內第一跨度"



後來江西師範大學遷入,該建築東半部作為體操房,西半部作為大禮堂,後來全部劃歸工會管理,並在東半部內部間隔一層,下層作為桌球活動、辦公場所,上層作為K歌伴舞場所。



老師大的圖書館,據說是後面新建的。但也陪老師大不少莘莘學子走過了不少歲月。


學院門口的指示道標,雖然已經滿身傷痕,但設計上的美感反而因此沉澱。



似乎每一個師範大學都會有一座田家炳教育書院,江西師範大學老校區也不例外。田家炳先生的慈善精神,將永久流傳下去……


繼續教育門口的青藍湖,乍看風平浪靜,很是舒適。青藍湖也有很多野生動物,黑天鵝、鯉魚、鴛鴦……就算是炎熱的夏天坐在湖邊,也能感受在自然環境下心平氣和。



但又有多少人知道,1938年飛機庫遭日軍轟炸後留下了幾個大坑,最後經過改造,才有了如今的青藍湖。





不知承載了多少人青春記憶的操場,那些年跑過的一圈又一圈。而漫天飛舞里球門下曬著被單,卻又把人從過去一把拉回現實。



雖然有個好聽的名字「學生公寓」,但外表看上去條件一般,2018年的時候裝了空調,但好像沒有獨衛。



在炎熱的暑假裡,宿舍樓里仍飄揚著的衣服,驗證了還有不少學生仍在校留住,有的是為了考研,有的是為了在外生活。



閒來無事在老師大散步,就跟逛公園一樣愜意。



香樟林是知名的「紅場英語角」,聽說以前會有很多南昌英語愛好者趕來這裡交流英語,傳承了30餘年,不知道現在是否還在繼續……




校門口的超市和隔壁的校園超市攜伴一起在校園裡開了無數個年頭。



還記得那時在校園超市裡排了很久的隊,還記得為了考試在隔壁照相館拍下的青澀照片,時光雖然翻過了一頁又一頁,而他們卻依然如故,讓人頗感欣慰。


雖然裝修變了,但還是在原來的老地方,從長長的階梯走上去,依然是那個熟悉的季季紅。

不少師大學子都對它十分熟悉。並且不只是師大學子,當年地鐵還沒開通,瑤湖發展還沒現在這麼好的時候,多少瑤湖大學區的大學生們,結伴坐上半小時的220跋山涉水來這裡,只為吃一頓季季紅。

這家上海生煎王也是開了有不少年頭,每次路過都會買上一些,不是說有多麼美味或者特別,但每一口都是青春的味道。



不少老師大學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經歷:剛入學的時候,學校的老師會叫我們去文教路的舊書店淘書。

以前甚至還有舊書一條街,也都是過去的事了,現在書店都成了小吃店,還剩零星幾家店舊書仍在堅守。

曾不經意地相遇卻成全了心中的執念。在一條不起眼的大街,在一間不起眼的書店裡,周圍燈光昏黃,於不經意間發現一本好書,如同老友相逢,充滿驚喜。



乍一看師大南路好像還是原來的樣子,但其實已經大相逕庭。那些熟悉的店還在,藝術生必去的賣場、曾經最愛的雪貝爾。

而右手邊的牆在今年給改成了塗鴉藝術街,由省內的塗鴉愛好者繪製,泛著青色的老舊牆面配上文藝的愛國塗鴉,也是別有一番風味。



而師大南路上那些熟悉的小店大部分也都還在,那些年吃過的八哥酸辣粉、千里香餛飩、流星雨姐妹特色水煮麻辣燙,還有以前路過就要買的縉雲燒餅……

師大南路上的小吃店真是數不勝數,是一條寶藏美食街,每一家都是開了十幾年的老店,每個幾天根本吃不完……

但也有很多店搬走了,當年最愛的利群小吃店搬到了奧體天虹、鐘錶廠對面的矮子燒烤也搬到了香江附近,生意仍舊跑火。



除了美食,還驚喜地發現了以前愛逛的嬌蘭佳人,還記得以前最喜歡和室友手挽著手逛師大南路上的各種服裝、美妝店,現在大半都沒了身影……



而記憶里熱鬧非凡的花漾街如今也不復往昔光輝,落敗了下來。但那家吃了無數次的道明小吃,飄出了令人熟悉的香氣。



不少人從路邊攤的時候就開始吃起,很多人自稱自己為「在師大南路吃著道明油炸長大的孩子」,曾被譽為全南昌最便宜的道明,現在的價格是沒有當年那麼實惠了,但是味道倒還是一如既往。




曾經一起在操場跑過的步,曾經一起玩命複習的自習室,曾經一起吃過的油炸水煮。


那些似水年華的青春如詩如畫,一幕幕展現眼前。



曾經北京西路上的江西師範大學,已經成為了回憶;轉眼間瑤湖校區都已經有十幾年,不知道再過幾十年,是不是會完全淪為歷史?



這麼多年再走一遍老師大,自我感覺此行不虛,而離開老師大之後的你們,又覺得如何呢?


得空時挑個艷陽天的日子,約上三兩校友,一起回去看看吧。

今日話題

你去過江西師範大學老校區嗎?

你和老師大有哪些故事?

趕緊在下方留言區和我們分享吧~

編輯:羊子巷林更新

拍攝/圖片:小江同學

設計:花期

圈圈網編輯部原創出品

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gK_52wBJleJMoPMsSB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