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怪事:三國時期的人都是單字名,這背後有什麼說法?

2022-10-09     小花的生活

原標題:三國時期的怪事:三國時期的人都是單字名,這背後有什麼說法?

我想《三國演義》絕對是大家家喻戶曉的,現在就算是演義之中一些不怎麼起眼的一些人物大家都很熟悉,更不用說三國前期最精彩的部分了,其中關羽、張飛、趙雲、諸葛亮等等大家都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如果有不知道的,那就自己回去再刷一遍三國吧。

但是我也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一個關於三國的怪事,那就是三國時候的人大多都是單子,很少是有雙字的,不信的話就拿那些耳熟能詳的人來說吧,劉備、關羽、張飛、曹操等等後面都是單字,而就算是那些複姓後面跟著的也是一個單字,比如司馬懿、諸葛亮、夏侯玄等等。

可以說這在歷史上也是一個怪事,那麼為什麼三國時期竟然會有這種現象發生,是三國時期的人不喜歡取雙字嗎?還是因為別的原因,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這個三國時期的怪事,說一下背後的原因。

其實不單單是在三國時期,早在先秦以及戰國時期,那麼就可以發現這個時候的人很多也取得都是單名字,其實這裡面還是有門道的。

在儒家經典《春秋公羊傳》中有這樣一句話:「譏二名,二名非禮也。」這句話有兩個意思:一是《春秋公羊傳》表明儒家反對雙字名,認為雙字名非禮;二是儒家認為同一個人取兩個名字是非禮的。

但是話是這樣子說,可是這個時候處於一種「百家爭鳴」的狀態,有些人並非是儒家門徒,所以從先秦到秦漢時期的諸多人,我們可以看到有些人並不單單是兩個字的單名的,而是以三個字來命名的,著名的人還真不少,比如大名鼎鼎的「冠軍侯」霍去病、漢武帝的託孤大臣桑弘羊以及出賣劉邦的叛徒曹無傷等等。

然而這種情況到了西漢末年就改變了,而讓全國強制性的一定要以單字命名的還得歸功於一個人,那個著名的"穿越者」王莽,他在掌握了西漢的朝政並掌握實權之後便開始大規模的改革。

可以說,王莽這個人能力還是有的,可是他的有些做法卻不切當時的實際,甚至他的某些做法未免急功近利以至於偏離了正常軌道,所以他之後的下場也是可以預見的。

王莽認為「二名非禮也」就理解為雙字名不合禮法,並依此下令全國進行全方位的禁止,並制定了嚴格的法律來規範這種行為。

然而奇怪的是,王莽的這項政令竟然出奇的平靜,並沒有受到多少人的反對,因為在當時雖然秦漢歷史上不乏有雙名字的人出現,可是無論是朝堂還是廟堂,在他們的主流觀念里其實還是認同王莽的「雙字名非禮」這個思想的,所以王莽的這項政令讓雙字名幾乎消失。

後來劉秀建立起了東漢,推翻了王莽之前所推行的一切政令,包括這項制度,然而雖然如此,可是這項制度已經深入了東漢主流社會,所以可以看到東漢歷史上很多的人還是以單字命名,以雙字命名的實質上還是很少,在三國歷史之中也是那些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比如盜取典韋武器的胡車兒,還有那個「吾乃零陵上將」邢道榮的無雙大將。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三國時期雖然大部分都是以單個名字命名,但是不乏有雙字出現的緣故,但是不得不承認,以單個名字命名也有諸多不便,因為非常容易出現重名重姓的現象,比如蜀漢和東吳的兩個馬忠,簡直讓人傻傻分不清楚。

到了今時今日,雙字或者單字命名都已經見怪不怪了,而現代社會三字命名的情況也時有發生,所以珍惜現在幸福的生活,否則在古代你可能連取個名字都不能由自己做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ca7a3e179d2017619acdec1f0b4213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