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後,俄境內182個民族,為何只車臣不惜戰爭也堅決獨立?

2022-09-23     小花的生活

原標題:蘇聯解體後,俄境內182個民族,為何只車臣不惜戰爭也堅決獨立?

隨著蘇聯解體俄羅斯聯邦的獨立,葉爾欽領導的俄羅斯終於成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但是,葉爾欽及其領導俄羅斯聯邦並沒有隻享受到獨立的好處,相反,他接手了一個爛攤子。

1991年蘇聯解體

猶如多米諾骨牌一樣,獨立後的俄羅斯不但經濟瀕臨崩潰,曾被沙俄征服的俄羅斯聯邦境內的各個民族和自治共和國,紛紛被激發了獨立的願望。

由於俄羅斯疆域過於廣大,甚至以俄羅斯人為主的俄羅斯邊疆區和州也開始出現地方分離傾向。這些地區和民族紛紛提出了獨立或聯合建立國家的計劃。不過,在俄羅斯中央的一系列政策和妥協退步之下,真正宣布獨立並不惜以戰爭威脅的,有且只有車臣共和國。

眾所周知,自莫斯科公國獨立以來,沙俄政府就以極其貪婪和殘暴的手段,不斷吞併周邊國家和地區,最終形成了如今這個面積將於超過1700萬平方公里的龐大國家。

也因此,俄羅斯境內依然存在著諸多曾被征服的民族,這些民族或歷史上曾與俄羅斯有著血的衝突,或因為地方利益與俄羅斯中央有矛盾,或被民族壓迫與俄羅斯主體民族矛盾重重。

根據2002年俄羅斯的人口普查,俄羅斯聯邦擁有高達182個民族。也就是說,除了人數占據絕對多數、約79.83%的俄羅斯族人之外,剩下的181個民族,都是俄羅斯境內的少數民族。

俄羅斯民俗

如此龐大的少數民族群體,為什麼只有車臣人不惜與俄羅斯武力對抗,甚至爆發兩次戰爭,也要試圖獲得獨立呢?

首先,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聯邦的確開始面臨境內各聯邦主體的挑戰,各加盟共和國和邊疆地區也有了要求獨立的傾向。不過,這種傾向大多數並不是要求徹底獨立。

例如,1992年,俄羅斯聯邦內所有的自治共和國都發表了自己的共和國主權宣言,但是在宣言中,除了韃靼斯坦和車臣印古什要求建立獨立的共和國之外,其他的所有自治共和國,都表示將以主權國家的身份留在俄羅斯聯邦境內。

也就是說,這些民族自治地區和共和國雖然有了進一步的要求,也要求更大的獨立權力,但是,他們並沒要求獨立,只是要求更多的經濟、政治特權罷了。所謂的不穩和獨立運動,都是這些共和國要求特殊權利的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

其次,葉爾欽為首的俄羅斯聯邦中央也實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避免了俄羅斯境內各少數民族和邊疆地區出現獨立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首先肯定是讓步,休克療法之後經濟危機進一步加深的俄羅斯,並沒有足夠的經濟和實力,可以如同蘇聯時代一樣牢牢控制各個共和國,也因此,葉爾欽對於各地方提出的各種主權要求作出了一定的讓步。

葉爾欽』

例如,1992年1月的時候,俄羅斯會議就通過了《允許境內16個民族自治共和國去掉自治二字、升格為共和國》的決議。給予了這些共和國更大的自治權。

同時,在俄羅斯中央成立了民族蘇維埃,並與當時蘇俄羅斯境內的88個聯邦主體中的86個聯邦主體簽訂了聯邦條約。

最後,得益於俄羅斯的主體民族優勢。葉爾欽的一系列政策和退步當只是穩定了大部分地區,對於野心更重或獨立傾向更為堅定的地區,依然無法徹底消滅他們獨立的傾向。但是,俄羅斯依然能夠保持完整,當然有其底氣,這個底氣就是俄羅斯人的絕對數量優勢。

之前我們說了,根據2002年的人口調查,俄羅斯聯邦境內雖然有高達182個民族,但是,俄羅斯人占據了80%的數量,以絕對優勢成為俄羅斯的主要民族。也就是說,俄羅斯聯邦是以俄羅斯人為核心建立起來的。

俄羅斯聯邦境內的數十個民族共和國和民族區,雖然是以當地的一個主要少數民族的名字命名,但是,這些共和國境內的人口數量,大多數都是俄羅斯人占據優勢。

車臣人

例如,俄羅斯聯邦境內的21個共和國中,只有北奧塞梯、車臣、圖瓦等6個共和國境內的少數民族人口多於俄羅斯族人。其他的都是俄羅斯人占據優勢。而有了超過一半以上的俄羅斯族人,這些共和國境內的分離主義傾向,自然掀起不了多大的風浪。

因此,大多數俄羅斯境內的共和國,雖然出現了各種獨立和分離主義傾向,但也僅僅是傾向罷了,有境內占據優勢的俄羅斯族人反對,他們的這種傾向根本不可能變成現實。

而位於高加索地區的車臣之所以獨立意志極為堅定,並不惜與俄羅斯爆發兩次戰爭,恰恰沒有上述的三個因素。

首先,車臣是俄羅斯境內少數幾個民族人口多於俄羅斯族人的共和國。也就是說,車臣地區車臣人的確占據了人口的優勢,俄羅斯人反倒成為當地的少數族裔。

自然,這些占據少數的俄羅斯人無法成為反對車臣人獨立的主力,相反,隨著車臣人獨立傾向愈發嚴重,原居住於車臣地區的許多俄羅斯人紛紛被迫遷徙離開。而這則進一步加強了車臣人的人口數量和獨立傾向。

其次,則由於歷史上的原因。同被俄羅斯征服以來,車臣人的反抗從未停止,也因此,車臣被俄羅斯壓榨乃至於鎮壓的次數幾乎冠絕各民族。

車臣軍隊

尤其是蘇聯時期二戰末期,當時的蘇聯政府以「車臣人與納粹德國有勾結」為由,將原車臣地區的數十萬車臣人強制遷移出世居之地,被流放到西伯利亞及中亞地區。這一場堪稱民族之痛的流放,極大地加深了車臣與俄羅斯人的離心傾向。

最後,則與車臣的民族信仰有關,眾所周知,俄羅斯人信仰的是東正教,這與大部分信仰伊斯蘭教的車臣人格格不入。宗教信仰和文化的不同,也進一步加深了車臣人的離心主義傾向。

最終,在蘇聯解體、俄羅斯大幅衰落的前提下,最終車臣人爆發了獨立運動。不過,車臣人雖然悍勇好鬥,但是畢竟人數太少,最終在俄羅斯中央,尤其是普京上台以來的堅決鎮壓之下,車臣的獨立傾向依然被俄羅斯鎮壓下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5ec0b71ea6655934c71d687c3287b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