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腸癌是富貴病,怪就怪在生活水平提高所致。
如今的生活,魚肉不愁,夜生活豐富,暴飲暴食,吸煙、飲酒無度,種種不良生活習慣直接或間接的誘發腸癌發生。
而從醫療規律來看,正因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具備這些生活方式的特質,所以腸癌變得年輕化不足為奇。
有數據統計表明:我們國家每年新發的大腸癌患者在40萬人左右,而因大腸癌死亡的人也達到了將近20萬人。
有五類人群屬於大腸癌高危患者,快看看你是否在其中:
一、喜歡吃高脂肪類食物的人群,是大腸癌的高發人群之一。
因為這類食物會導致糞便中甲基膽蒽物質增加,而這類物質不僅會被腸道菌群分解為不飽和多烴物質。
同時又會對膽酸分泌造成刺激,導致膽酸大量增加,這兩種物質均屬於致癌物行列。
二、有腸癌家族史的人,也應定期進行腸癌篩查。
因為大腸癌具有一定的遺傳性,同時受家庭飲食、環境的影響,容易造成家族性的疾病,在臨床上腸癌又被命為「夫妻癌」。
所以,家中有腸癌患者,家庭成員也要提高警惕。
三、對於長期吸煙的人來說,不僅要警惕肺部的癌變,同樣也需注意大腸癌發生。
因為致癌物不僅會在肺部停留,還可能隨著血液進入腸道內,對腸道細胞造成刺激,導致腸道細胞癌變。
四、對於肥胖人群而言,也需警惕大腸癌的出現。
因為肥胖者大多都喜歡吃高脂肪一類的食物,而且缺乏運動,在多種因素下,肥胖者已經變成了大腸癌的高發人群。
五、有數據研究表明,50以上是大腸癌的高發年齡。
這除了和飲食原因有關外,腸道衰老、便秘等問題也是導致大腸癌出現的原因,所以這類人群也應定期篩查腸癌。
以上幾類人群,都屬於大腸癌的高危行列,需要提高警惕。
要知道,腸癌和大部分癌症都有一個相似之處,那就是早期症狀不明顯,難以被患者察覺。
當發展到中晚期之後,即便是發現癌變也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
但是,只要是發生癌變,就不會毫無痕跡,出現以下幾個症狀,需要儘快排查腸癌:
1、大便異常是信號
既然是發生在腸道內的癌變,那就會對大便的排出造成影響。
隨著癌腫的不斷增長,癌細胞就會對腸道造成刺激,導致患者排便習慣紊亂,大便次數可能會有異常增加或減少。
另外,癌腫會占據腸道內的空間,導致大便形狀發生改變,比如扁條狀、細條狀,都屬於異常情況。
隨著癌腫不斷的增大,患者還有一定可能出現腸道梗阻。
同時,癌腫還容易引發黑便情況出現,這是因為血液受腸道細菌作用的影響,血紅蛋白中的鐵和硫化物結合在一起,從而形成了硫化鐵,大便顏色也會因此發生改變。
2、腹脹腹痛、可不單單是腸胃疾病
大腸癌早中期階段會出現普通腸胃疾病症狀,比如腹脹、腹痛等都是常見種類。
但是,由大腸癌導致的腹痛初期並不明顯,以隱隱作痛為主,通常是出現在患者的右下腹部,而且是持續性的,即便是服用了藥物也沒有明顯好轉。
在這同時,患者還會伴隨食欲不振、身體迅速消瘦、腹瀉便秘交替出現等症狀。
除去遺傳基因導致腸癌外,更多的醫生提出,預防腸癌,建議「回歸苦日子」。
當然,苦日子不是提倡大家吃鹹菜的日子,鹹菜吃多了還可能患胃癌,其實本質意思是提醒大家少吃肉類、油炸類、少飲酒吸煙等。
總歸,預防癌症沒有秘訣,只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定期排查癌症才能從根本上預防癌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