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發射的長征火箭殘骸,為何每次都能精準落入三省交界之地?

2023-03-16   彧蔚

原標題:太原發射的長征火箭殘骸,為何每次都能精準落入三省交界之地?

近幾年來,我國航天領域取得了非常矚目的世界傲人成績,不僅完成了天宮空間站發射任務,同時在農業、通信等多個領域我國也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可以說如今的中國航天技術,不僅能夠滿足人類絕大多數生活、工作需求,同時也能滿足中國航天邁向更高台階所需的上升動力。

而在現有的幾大航天發射場中,位於山西省忻州市岢嵐縣三井鎮的太原航天發射中心,卻有著一項「標榜自身」的優勢所在,甚至可以說這項優勢在普通民眾看來是不可思議的存在,因為幾乎每次太原航天發射中心發射的火箭殘骸,特別是芯級殘骸最終落點,都會在陝西、河南、湖北三省交界的淅川、商南、西峽、勛縣這幾個縣域內。

從火箭發射來說,在芯級完成火箭推進任務分離後,此時火箭飛行高度還不是很高,其距離發射場距離也不是很遠,而淅川、商南、西峽、勛縣這幾個縣域距離太原航天發射中心距離並不是很遠,差不多在600公里左右,所以在芯級分離後,隨風自由落體的火箭殘骸,恰好就是陝豫鄂三省交界地區。

而且太原航天發射中心所發射的幾款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除了特殊的SSO軌道外,其承擔的太陽/地區同步軌道發射任務也很多,而這些發射任務中火箭點火起飛後,也是向南朝著赤道方向飛行,所以在芯級完成推進分離後,火箭的殘骸落入其飛行路線下方的陝豫鄂三省交界地區很是正常。

但查詢十年前的太原航天發射記錄就會發現,其早前發射的火箭芯級殘骸在完成推進任務後,最終落點並不固定,有的會隨著高空氣流涌動,向西落入陝西境內、有的則會在慣性作用下掉落到更遠的十堰市附近地區,可以說早期的火箭殘骸最終落點到底是無人區、還是有人區域,很大程度上會受火箭發射當天的天氣狀況影響。

但近幾年來,太原航天發射中心的火箭發射殘骸落點,卻基本都集中在陝豫鄂三省交界的商南、西峽、淅川、勛縣這幾個縣域內,一切都是因為近幾年凡是在太原航天發射升空的長征2D、長征4C等運載火箭的箭體結構上方,統一都裝配了能夠控制自身飛行軌跡的「格柵翼」。

說起格柵翼在運載火箭上的應用,估計很多人會想到美國SpaceX的獵鷹9和重型獵鷹運載火箭,芯一級返回時箭體上端伸出的四個氣動控制翼面,其就是擁有體積小、重量輕、控制力矩大、且相應速度靈敏的格柵。當氣流高速穿過格柵翼的每個方格時,在不同偏轉角度格柵的共同作用下,就會反向給火箭箭體產生反向力矩,從而實現控制火箭殘骸動態/自由落體軌跡的目的。

而對於從太原航天發射中心升空的長征2D等運載火箭而言,如果不對其芯級火箭殘骸的最終落點進行控制的話,那在實際發射過程中,火箭殘骸很可能受外界天氣影響便宜預定路線,繼而直接威脅到湖北省、河南省境內諸多的中大城市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所以為了避免太原發射的運載火箭殘骸危害到湖北、陝西、河北等多個城市、以及呼北高速的安全運行,通過格柵翼精準控制,讓其落入商南、西峽、淅川、勛縣這片縣域內,既能夠避免其危害到城市安全,同時這幾個縣域內絕大部分地區都是人口稀少的荒野地帶,也更允許火箭殘骸安全落入、並實現最終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