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昨晚公開福建艦最新動態!輔助動力全部試車,或真是核航母?

2023-03-13   彧蔚

原標題:央視昨晚公開福建艦最新動態!輔助動力全部試車,或真是核航母?

3月12日晚,央視新聞頻道最新報道我海軍「福建艦最新進展」時,首次對外官宣了已經系泊試驗超過8個月的福建艦艦艏左舷視角,且能夠清晰看到,福建艦艦艏左舷靠近水線位置的艦體表面,已經出現了明顯的「燻黑」。這表明繼一周前社交媒體上有照片披露,福建艦開始進行艦艇左舷尾部輔助動力試車後,再次關於福建艦輔助動力系統正式進入試車環節的又一好消息。

而且從央視採訪、對外播報的信息來看,依然還是只對外公開福建艦是一艘採用電磁彈射系統的國產大型航母,卻和之前一樣對於該艦核心的動力系統隻字不提。而結合此前福建艦進行過只有核動力航母才進行的「岸基蒸汽動力測試」場景來看,福建艦眼下系泊試驗和艦體內外舾裝已經基本完成,首次預定出海航行試驗的時間也在不斷接近,那官方這些「猶抱琵琶半遮面」的信息半公開,是否真的如外界所言:福建艦是一艘同時裝備有常規動力和核動力的混合動力航母?

福建艦進行常規輔助動力測試:

不管是常規動力還是核動力航母,艦上所需的航行動力、發電動力等所有動力系統,除了大部分來自主動力系統外,在艦艇各處還都額外裝備有輔助動力系統。比如美海軍大名鼎鼎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雖然採用了2台A2W核反應堆用於航母高速航行和艦上主要設備的動力源,但該艦除了這2台核反應堆外,還仍然單獨裝備了多套輔助動力系統,以滿足艦上其他系統的供應源和主動力系統故障時的應急輔助動力需求。

比如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在艦體前部左右舷武器發射平台附近,以及艦體尾部左右舷位置共設有四處柴油輔助動力機組,能夠從這四個方向很明顯的看到其輔助柴油機組的排煙口,同時在艦體左舷中間靠近水線位置,也能較為明顯的看到應急動力排煙口。

那對應到我海軍正在系泊試驗中的福建艦身上,其一周前公布的照片顯示艦體左舷靠近水線位置被燻黑,表明其艦體後部的輔助動力已經開始試車運行,而昨晚央視新聞首次對外公開的畫面中,再次對外展示其艦體前部左舷位置(武器發射平台下)也有明顯燻黑,這也就表明,在下水八個月後,福建艦的常規輔助動力系統已經全面開始試車運行了。

艦島煙囪至今未冒煙很是奇怪:

從早前福建艦對外披露的各類信息來看,其雖然是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第一艘滿載排水量超過八萬噸的大型航母,而且還裝備了我國自主研製的電磁彈射系統,但該艦艦島碩大的煙囪也表明福建艦仍然是一艘常規動力航母。

但作為常規動力航母,福建艦在下水後、以及煙道設計上卻和同樣採用常規動力的山東艦略有不同:

一、不管是常規動力航母、還是核動力航母在船塢內總裝時,艦體結構還未適應海水浮力的變化,無法在塢內提前進行動力系統測試,只能等到下水後再進行。但如果在下水舾裝後,發現動力系統有大的問題需要更換主機或者大的零部件,就需要重新切開艦體結構鋼板,這樣做顯然風險很大,會造成船體變形影響船體強度,所以對動力系統主機的測試會在下水後儘快進行,如果拖到後面再發現問題,就會造成建造進度嚴重拖延。

像我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山東艦在下水三周後,艦島煙囪就冒出了明顯的白煙,表明其下水後已經開始測試主動力系統了。但福建艦艦島有明顯的煙囪,下水八月有餘卻遲遲未看到艦島煙囪冒出任何煙霧,這完全不符合常規動力航母的舾裝、系泊流程。

二、從早前福建艦還在船塢內總裝的時候,網絡上就有通過衛星拍攝的畫面分析福建艦動力系統的文章,從其文章內容來看,如果福建艦採用常規動力,那依照其8萬噸以上滿載排水量來看,現有比6萬噸山東艦口徑都小的煙囪顯然不符合實際需求。

因為滿載排水量6萬噸的山東艦,其煙道長寬大概是10.2*8米,也就是82平米左右,而衛星圖像拍攝到的福建艦噸位比山東艦大了2萬多噸,艦體尺寸擴大了不少,作為常規動力航母,理應輸出動力更大、煙道直徑和面積更大才是。

但福建艦的長寬只比山東艦大不了多少,其長寬仍然只有10*9.5米,大概95平米左右,顯然在噸位更大、航行阻力更大、吃水深度更深、且有著三台電磁彈射器這樣的耗電大戶面前,福建艦如果真是常規動力航母。作為主動力系統的煙道無論是長寬、還是橫截面積都不可能和沒有電磁彈射器、噸位略小、吃水更淺的山東艦相差不大。

那綜合福建艦下水八月未進行主動力試車、卻下水不久進行核動力航母才有的岸基蒸汽動力測試、以及其較小的艦島煙囪橫截面積來看,福建艦或許真的是一艘核動力航母。

至於其真的是核動力航母、為何艦島還設計有類似常規動力航母的煙道,或許是這個原因:

一、從早前官方對外展示的福建艦艦體外表情況來看,在福建艦已經對外公開的艦體左舷位置,前後共有5個疑似進氣口設計,且這個5個開口水線以下位置都設計有疑似半封閉式排煙口設計。而在過去一周先後兩次的官宣中,已經表明福建艦艦體左舷的輔助動力系統至少有5台,且已經開始試車運行。那也就是說福建艦的輔助動力柴油機組中,按照國內當前最大輸出功率的柴油機組,單台最大輸出功率6兆瓦計算的話,這5台柴油機組總計輸出功率就是30兆瓦。

30兆瓦的輸出功率顯然無法滿足一艘滿載8萬噸大型航母的用電需求,且對於一艘裝備有耗電大戶——電磁彈射器的航母而言,除了艦上其他基本的耗電設備,如雷達、電子控制器等基本用電設備外,光是3台電磁彈射器,要想在100米距離內將一架起飛重量30噸左右的艦載機,從零加速到時速超過250千米/時以上的起飛離艦速度,單台電磁彈射器耗電功率就超過了30兆瓦以上。三台電磁彈射器在戰時連續彈射時,動力系統至少要持續輸出100兆瓦以上的輸出功率才行,如果再算上雷達等其他電子設備耗電需求,福建艦的發電功率至少要超過130兆瓦以上才行。那刨除柴油機組產生的30兆瓦發電功率外,剩下的100兆瓦就要由主動力系統或其他單獨大功率動力系統提供了。

尼米茲級和福特級核動力航母所裝備的核反應堆,除了用於航母航行外,額外多餘的輸出功率還用於帶動發電機發電,像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2台核反應堆帶動的8台汽輪機,單台能夠輸出8兆瓦電能,總計能夠輸出64兆瓦電能,再加上4台柴油機組產生的8兆瓦電能,尼米茲級全艦最大輸出電能是72兆瓦;裝備了電磁彈射器、電磁攔阻器、相控陣雷達的福特級,為了滿足更多的耗電需求,其裝備的2台A1B核反應堆驅動的4台蒸汽輪機、單台能夠產生26兆瓦電能,4台總計能夠輸出104兆瓦電能;再加上其布置在右舷前武器台、後升降機後的多台柴油機輸出電能在內,其總計能夠產生172兆瓦的輸出電能。

因此對於福建艦而言,其剩餘的100兆瓦輸出電能很可能單獨由額外的4台艦用大功率燃氣輪機提供,比如現階段裝備在052D、055飛彈驅逐艦上的國產QC280燃氣輪機,單台輸出功率30兆瓦,4台恰好能夠輸出120兆瓦以上的輸出功率,減去發電損失差不多能夠輸出的電能在100兆瓦左右。且因為輸出功率100兆瓦的燃氣輪機排出的高溫燃氣非常可觀(同樣四台QC380的055萬噸大驅有兩個大口徑煙囪),肯定不能和柴油機一樣布置在舷側對飛行甲板產生較大幹擾,所以只能將其布置在遠離甲板的艦島上,所以福建艦的艦島上就有那麼大一個煙囪,以至於很多人以為這是常規動力航母才有的煙囪。

而福建艦如果真的是核動力航母,為何不和福特級一樣用自身核反應堆系統的汽輪機發電,或許和國內現階段掌握的艦用核反應堆系統輸出功率還比較小,只能滿足航母航行需求有關吧,當然以上這些猜測、一切都得等到官宣才能知道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