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蘇軍在得到SU-152自行火炮後不久,就著手改裝這款裝甲武器,雖然SU-152具有巨大的破壞力,但是它的底盤系統等仍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最重要的是蘇軍發現它的正面裝甲還不夠強,無法在中近距離有效抵擋德軍PaK 40型75毫米反坦克炮的打擊,至於虎式重型坦克的88炮則更加困難。
拋開後續正統的ISU-152系列自行火炮研發線路不談,在蘇聯IS-2重型坦克的底盤設計工作看到希望後,設計部門很自然的打算將其作為未來自行火炮的底盤。1942年夏季,一種改進型ML-20榴彈炮(SU-152的主炮)正在設計,該炮被稱為ZIK-20,它取消了炮口制退器,修改了炮閂和炮架等結構,該炮在1943年年底受到重視,計劃在自行火炮上安裝。
1944年年初,ZIK-20得到進一步發展,它獲得了ML-20CM的新名字,在新的設計師帶領下,它又改進了後坐裝置,降低了後坐行程,使火炮越發的緊湊。在3~5月的測試工作中,該炮總共發射了249發炮彈,結果顯示該炮具有更好的操作性,每分鐘的射速適當提升,達到了2.9發每分鐘,射程方面也有增加。
火炮這邊進展還算順利,底盤研製那邊也沒落後,除了IS-2重型坦克發展成熟,更新的IS-3重型坦克也看到了服役的曙光。1944年11月,701-A出現,它是一種採用了較多IS-2坦克的零部件的新坦克,一個月後它獲得了新名字,那就是IS-3,其工廠代號Kirovets-1。
在Kirovets-1尚未成熟的時候(人們認為可能在1945年之前),以它底盤為基礎研發自行火炮的計劃也在展開,新武器被稱為Kirovets-2,也就是704工程。
作為一種二戰中後期才開始設計的武器,它需要考慮到新的戰場環境,尤其是德軍裝備了黑豹中型坦克、虎王重型坦克這類武器,它們的穿甲能力優於虎式重型坦克。
為了達到所需的防禦力,設計師一方面繼續加強自行火炮的正面裝甲,同時給戰鬥室引入全方位的傾斜裝甲,除了正面120毫米厚的傾斜裝甲板,90毫米厚的側甲也分成上下不同角度的傾斜,最終造就了這個奇怪的造型,但防禦力是真的好,正面能對虎王重型坦克的71倍徑88毫米炮形成有效的防禦。
1945年3月,設計部門開始討論將ML-20CM火炮裝上Kirovets-2的可行性,最後設計師計劃給火炮換裝更加方便緊湊的TSH-17型瞄準具,同時將一挺德什卡重機槍作為並列機槍,安裝在火炮的右側,在戰鬥室頂部安裝另一挺德什卡重機槍用於防空。
704工程整體上是一款設計巧妙的自行火炮,它整體結構和ISU-152一樣,都是採用動力艙後置,固定戰鬥室前置的方案,不過它通過更加系統性的布置傾斜裝甲,整體防禦力大大超過ISU-152,達到了IS-3重型坦克的水平,但是重量卻沒有增加多少,保持了幾乎一致的機動性。
1945年6月,樣車準備完畢計劃進行測試,此時704工程的發展就變得不太順利,先是測試場地不斷變化,一開始打算在莫斯科,隨後又被要求前往列寧格勒,導致樣車哪兒也沒去成,好不容易在8月得到批准進行測試,然而工廠方面的代表又不及時到場,這可能跟工廠高層對704的態度有關,9月24日代表到場,然而他沒有等測試完畢就離開了,留下一堆人在原地發獃。
整個測試工作在11月13日才完成,期間發現了一些細節上的問題,但整體上沒有大毛病,無非是炮口風暴影響前大燈這類小毛病,另外也認為車輛攜帶的彈藥位置不合理,隨著彈藥的消耗,備用彈藥取用不便,有人提議放棄傾斜的側甲,改為垂直結構,這樣就能增加空間容納更多彈藥,方便取用。
整體上來看,704工程的研製進展非常的順利,它也確實達到了設計預期,綜合作戰能力超過ISU-152,可它還是沒有迎來量產服役,其中的原因是更高層面的考慮。
歐洲戰事的結束讓蘇軍獲得了喘息的機會,不必為了前線而加緊生產很多臨時裝備,可以一門心思地研製新武器,ISU-152雖然不如704工程,但是作為自行火也已經夠用了,新的自行火炮應該要具備代差,否則就是功能重複的武器,要知道當時蘇軍的T-44中型坦克都已經具備了強大的火力,未來的作戰環境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當時蘇聯除了已經服役的IS-3重型坦克,還在研製IS-4重型坦克,也就是未來將會獲得更好的底盤用來研製自行火炮。幾年後268工程出世,它正是蘇聯下一代自行火炮。至於704工程,可以肯定的是它在性能上有所提升,但提升的幅度達不到高層的要求,只能黯然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