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好再喜歡也不能永遠

2019-10-07     法圖曼

假期帶小金出去玩了兩天,路途中買了些吃的,小金很喜歡。

一個是方便麵味兒的薯片,買的是大包裝,我怕他吃不完,想要跟他一起吃,他說很好吃,吃的完,結果最後我幫他吃還是沒吃完。不是吃不上,是吃夠了。

還有個是麵包店的早餐包,他一口氣全部吃完說太好吃了,第二天去買的時候要了兩包。回來路上吃完一包,第二包就沒再打開。第三天再問他的時候,他說不想吃了。

再好吃的東西,也有吃夠的時候,孩子尚且如此,更何況大人。

今天中午有點熱,吃的拌飯有點干有點辣,我點了一罐冰的雪碧,喝下去,解除了當時的所有不適,很舒服。很快一罐喝完了,飯還沒吃完,意猶未盡又點了一罐。然而這罐沒喝完,渾身就開始變冷,我坦然接受了自己貪心帶來的後果,也果斷放棄繼續喝完。

這一連串的事讓我突然想到,小時候我曾經有一個幼稚的願望,就是一次把吃麥當勞甜筒吃個夠。現在的我想到這個願望就覺得冷,搞笑的是,躲在被窩裡的我,反而很想喝杯熱巧克力走個極端溫暖一下自己,而且我會很明智選擇只喝一杯。

我想說的其實不僅僅是吃喝的問題,我在想人生經歷當中所面臨的一切,對我們來講是不是一直幸福美好就是我們真正想要的,所有的困難糾結困惑是我們永遠著急要擺脫的?

其實,祈求永遠平安快樂,永遠不遇挫折,就像愛喝熱巧克力的人,叫她一天喝十杯,恐怕連喝三天就吃不消了,何況要她連喝一輩子?

在我看來,所有的幸福與不幸都是比較級,都是相對的,未曾經歷,怎知意義。

只有當你遇上了不公不義,才會懂公理正義的價值;只有當你遭到背叛,才會了解忠誠有多重要

只有感到孤單,才不會把朋友當成現成的;只有遭到不幸,才會意識到我們有多依賴機會與運氣。

所以,負面的東西也有它的意義所在。

比方細菌被大部分人當成負面的東西。商品只要標榜「殺菌」不管是棉被還是內褲,總會吸引不少害怕細菌的人。

如果有一天我們真能把細菌殺光,我們人類也就活不成了。細菌是我們的一部分,每個細胞里提供能量的線粒體,當初就是細菌變成的。

母親生產嬰兒時,嬰兒必須經過通道,母親的身體在這通道準備好了大量的各種細菌,這樣嬰兒擠過通道,降臨世界時,嬰兒的身體才備妥了足夠的細菌,讓免疫系統能有足夠的演習對手,來面對外界的挑戰。

去問細菌方面的專家,他們會用數據告訴你:「通過產道出生的嬰兒,抵抗力較強,普遍比較不會生病,而沒有通過產道、藉由剖腹生產的嬰兒,少了這一道『把細菌裝備到身上』的環節,防護就相對

脆弱。

摘句生物學家桑普森( Scott Sampson)的說法:「這個身體住有大約十兆的人體細胞,有大約百兆的細菌細胞住在這個身體…比整個地球上的人口還多,甚至超過銀河系中恆星的數量…我們完全依賴這個細菌大隊提供各種服務,從防範入侵者,到把食物轉為營養。」

這樣的我們,卻以訛傳訛地熱情歡迎所有標榜能夠殺菌的日常用品。大部分人也是這般以訛傳訛地看待所謂的負面情緒,就跟對付細菌一樣,越少越好,最好沒有。

所以許願的人,動不動就祈求:再也不會寂寞,再也沒有痛苦,永遠不要後悔,永遠不要悲傷。

英文有句話說:「許願時要小心,因為可能會成真。」

祈求再也不要有任何負面情緒的人,如同祈求從此口中只能嘗到甜味,不管吃辣鍋水餃,還是牛排炸雞,永遠只能嘗到甜味。

這是為自已祈福,還是對自己訊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ki9pm0BMH2_cNUgpC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