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山洱海邊,她租下100畝地造農場,井柏然都來做客:從此我不再需要安全感

2020-09-25     ins生活

原標題:蒼山洱海邊,她租下100畝地造農場,井柏然都來做客:從此我不再需要安全感

文| 藥丸小姐

出處| 芍藥美學筆記(ID:shaoyaoxiaojie)

成年人,每天睜眼,就是個忙字。

然而,人與人的忙碌並不一樣。

你忙著開會、寫報表、做PPT、看數據,就有人在忙著犁地、除草、生火,灌溉,採摘,捉蟲,修剪,做飯...

如果你的KPI是10場活動,100場直播,1000個產品設計……那麼對彩虹農場來說,就是修建整理香草園、採摘香草懸掛晾曬、揉面壓面、製作美味的菌子意面……

你說,二者之間誰創造的價值更大?

我想,這也是一個唯心的問題吧。

你在忙什麼,你的世界就呈現什麼,於是,你便成為這樣那樣的人。

攝影:高羊GAOYANG

「我覺得自己被榨乾了,從身體到靈魂都是」,很多年前,小麗還是在北京創業的設計師,每天只睡4小時,持續了5年,直到有一次,她終於意識到,人活著不該只有一個模式,是不是應該啟動更多的模式?

她暫離北京,去了很多地方,歐洲、中國大大小小的城市,行至雙廊邊一個客棧時,她突然發現,自己安靜下來了。

之後,她又回到北京,卻愈發想念大理,一個問題在腦中揮之不去,「為什麼一定要在北京生活?所有問題捋了一遍,發現竟然沒有答案。」

沒有答案就是答案。從此,大理多了個叫小麗的彩虹獵人。

01

大理,蒼山腳下洱海中間,茂盛的農田沿著小邑莊線向東蔓延,彩虹農場就藏身其中。

它有一扇低調的木門,邊上種著柳樹,通常木門都輕輕鉤鎖住,寫著「謝絕打擾」,如果不仔細看,很容易錯過。

即便看到了,還要堅定一點,把鉤鎖取下,推門而入,如此,你們才算正式相遇了。

某個秋季傍晚,小麗騎著摩托車路過這片農田,金橘色的夕陽打在金黃的稻田上,也打在她的心上。

當時她就把車停下,問田間勞作的大姐可不可以出租,就是這麼簡單,三天內,小麗租下了這片100畝的農田。

天邊雲霧終年囤積,雨後經常出現彩虹,

所以這裡被取名「彩虹獵人農場」

至於獵人嘛,就是小麗,

意指像獵人與自然相處,取之有道。

一開始這裡只是小麗的後花園,種種花草蔬菜,養幾隻雞,過點自給自足的生活。但是朋友們越來越喜歡這,種菜喂雞,田野派對,瑜伽冥想……慢慢地,它變成了一個開放式農場,造訪的人不乏名氣:

不久前,你們的井寶來拍照了,

看起來好像只是擺拍,其實他真實地

鋤地、做飯、鋪草、遛狗,

他說這裡讓他回到小時候。

圖片:時尚芭莎官方

音樂家龔琳娜老師已是老朋友,

帶著大家腳踩土地,背靠蒼山,

吟唱楚辭,散發正能量情緒,

也帶動身體正氣回溯。

外國友人喜歡來此接觸中國的「道」

他們打坐、瑜伽或是跳舞,

瘋野自然,全然釋放。

這裡是小朋友的天堂,

嬉笑打鬧,堆疊到一起。

就連在這舉辦的婚禮,

既有西式的自由清新,

又有白族人特有的熱鬧隆重。

有人說彩虹農場美得像詩,有人說這裡後勁很足。

真正的農場生活不是喝咖啡曬太陽,多數時候都在工作:農場日常維護,照顧動植物,對抗病蟲害,應付惡劣天氣和不可預見性……才是農場常態。

到現在為止,農場遵循著有機農場的模式,不用工業化肥,不打藥,不宰殺家禽。

第一次握到剛下的雞蛋,溫潤著,切開是金黃的蛋黃,雞踱著肥美的步子找蟲子,撿來的狗狗路飛甚至學會了牧羊……這些都和原來的生活很不一樣。

「活著的生活才是生活,表演的生活都是戲,戲落幕後你又失去了它」,荒蕪與充實,不過一線之間。

小麗說,擺脫大城市後才看清,食物、住所和愛,才是人真正需要的東西。做了農場之後,她不再需要安全感。

02

農場的生活簡單得千篇一律,又忙碌得花樣百出。

十幾種香草供長得茂盛喜人,檸檬馬鞭草泡茶有檸檬香氣,琉璃苣做沙拉,大黃根部微酸,羅勒葉熬成義大利面的青醬,香茅熬糖,玫瑰天竺葵蒸餾純露……

農場的白族大媽精於時令,什麼時節幹什麼事,動植物也有自己的哲學,每天日常被四季時令安排得明明白白,而人需要做的只是尊重、看見,小麗於是想到用食物來做四時分享:

春天采紫藤花做麥飯

玫瑰曬了花茶,差狗狗給朋友送點

初夏摘梅子,洗凈泡酒,

吃不完的做雕梅。

西瓜脆甜,番茄沙沙。

雨季去山裡采蘑菇

夏末滿樹的無花果要趕著摘

等到滿樹掛梨,由綠轉黃,

秋天就來了,熬點梨膏糖吃。

再往下,就該去打核桃了,

核桃和黑糖融合,就是絕美。

到了冬天,就圍坐在小屋裡烤火,腌火腿。

等到開春時,又是遍地鮮。

農場的產出沒有一絲浪費,全部拿來做季節美味,吃不完或曬乾、研磨,或做醬、腌漬。別的農場會給客人提供菜單,定製點餐,彩虹農場不會,地里有什麼,就吃什麼。

研究菜譜,大概是彩虹農場除了種地之外,第二重要的大事。畢竟,自然的恩賜,最後總是落腳在食物上。

做農場前,小麗曾開過披薩店,農場的蔬菜和奶製品原本是為披薩店供應來著,她也曾遊歷歐洲,彩虹農場的食譜既有西式輕食的健康、自然,又不失中國菜的靈魂。

有段時間早餐是土雞菌菇米線,

被來訪者戲稱為土雞米線brunch。

彩虹之外,小麗也會把餐桌搬到野外,她稱之為「獵人餐桌」。

山中踩點、搭建廚房、尋找食材、觀察天氣……就像是一個獵人的生存所需,所有東西都從自然中而來,但不貪婪,取之有道。

獵人的廚房屬於自然,

人類需要做的,不過是捕捉而已。

看到小麗劈柴,生火,聽說她還親手搭建了門口的木屋,芍藥曾經問她:「你是怎麼學會這一切的?」

小麗好自然地笑了,說:「這難道不是每個人的本能嗎?」

「無即是有,少即是多」——生活本身,不也應該是這樣嗎?

我很欽佩彩虹農場,

是因為那裡真的有人在建造、生活,

無關作秀,紮根大地,取悅自己,

故而身在其中的生物都愈發有底氣。

現在,回到開頭所說的兩種活法,

你覺得哪一種價值更大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hTNxXQBd8y1i3sJZD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