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正月傳統習俗科普:新年物件篇

2022-01-08     帶你走進日本

原標題:日本正月傳統習俗科普:新年物件篇

同樣是過年,我們中國人過的是農曆,而日本則是新曆,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元旦。1月1日開始就是日本人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正月新年。為了辭舊迎新,日本跟中國一樣,同樣有許多傳統的正月習俗和儀式。下面小編先就日本跨年所需要的物件進行解說吧。

跨年飾品裝飾時間有講究

日本的新年裝飾也有很多講究,布置安放裝飾的時間也有規矩。日本的新年裝飾在十二月二十日至二十八日之間完成,因為二十九日的「九」讀音是「く」通日語的「苦」字,因此不能在這天裝飾,而三十日是農曆年的最後一天,三十一日是公曆年的最後一天,如果在這兩日擺放,算是「一夜飾り」,也就是臨時抱佛腳,表示缺乏誠意迎接新年,也不合適。所以家家戶戶都趕在二十八號之前布置新年的裝飾,要錯開二十九、絕不在三十一日布置。

注連飾與注連繩(しめ飾りとしめ縄)

「注連繩」本用來彰顯神域及聖域所在的,被認為是一種結界的神道祭器。是迎接「年神」的另一種標識,通常和注連飾一起懸掛在門上。注連繩被當作連接神界和人間的「結界」,可以防止「不凈」的東西進入。注連飾有很多種形式,往往被做成好看的花飾。正月結束後,人們會把注連繩、注連飾以及門松等新年飾物一起拿到神社燒掉。

鏡餅(鏡餅)

自古以來,「年糕」都被認為是獻給神明的神聖食物,是慶賀儀式及祭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據說鏡餅的圓形是對人的魂魄的模仿,由於與神祭的鏡子相同,因此被稱為「鏡餅」。也可以以鏡餅代指八咫鏡、以橙子代指八尺瓊勾玉、以串柿代指天叢雲劍,組成簡易版「日本三神器」。將一大一小兩個鏡餅重疊擺放表達了「陰陽·月與日」之意,是吉祥的象徵。「鏡餅」是獻給年神大人的祭品,應該擺放在遠離玄關的、相當於「上座」的房屋深處。此外,鏡餅比較硬,古時候的傳說稱正月吃硬的餅,牙齒會更堅固。

門松(門松)

因為松樹四季常青,因此被認為是一種很吉利的樹木,傳說神明棲息在其中。為了將「年神」迎進家門,而不至於「迷路」,人們通常會在家門口擺放、懸掛各種飾物作為標識,門松便是主要標識之一。門松隨著地方和家庭的不同樣式各異,被擺放於大門或玄關的左右。正面左側的被稱為雄松,右側的被稱為雌松。應從28日開始擺放。

壓歲錢(お年玉)

據說「お年玉」原來並不是錢,而是年糕。鏡餅曾經被當做神明的神體,「神靈」棲息在其中。由各家的家長將其中的「年魂」分給家庭的各個成員,由此稱為「年玉」、「年魂」。其中包含著「分享年神的魂靈,收穫一年份的力量」的深刻含義。在過去食品缺乏的年代,新年能夠得到一塊年糕,對於孩子們來說,是歡天喜地的事情。後來,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些年糕就變為「新年的禮物」。進入昭和時代,這些新年禮物就演變成了孩子們的壓歲錢。

賀年卡(年賀狀)

對日本人來說每年寄送年賀狀是非常重要的,雖然年賀狀看起來好像明信片一樣,但小小一張卡片卻代表著寄件人這一年來的感謝與祝福,因此在日本寄年賀狀只要是有交情的人都會寄送,對日本人來說寄個一、兩百張都是有可能的。厲害的是無論量有多少,只要是在正月到來之前寄出,郵差都會在1月1日的早晨送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15073545_121194359-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