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要堅持,小事多讓步

2019-10-06     法圖曼

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側重點也不同。所以問問自己,哪些事情是原則性的大事,大事一定要少,如果事事都要較勁,等於沒有重點。

比如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媽媽休息好是大事,小寶寶的健康是大事,所以爸爸在小嬰兒面前抽煙要管,但其他的事情比如房間亂一點、老人看電視、爸爸看手機,其實都是小事。

等孩子上了幼兒園,適應幼幾園、作息習慣的養成可能是大事。如果你認為每天按時上幼兒園是大事,而奶奶覺得無所謂導致孩子也三天兩頭

遲到,那就需要溫柔地堅持一下自己的原則。但如果你本來就仰仗老人送孩子去幼兒園,這時就有點勉為其難,就好比你讓別人做飯還嫌飯不好

吃,嫌不好自己做嘍。所以既然這是大事,就親力親為自己送,至於奶奶抱怨兩句「這麼小,少上半天也沒什麼」,這就是小事,微笑一下就得了,當孩子上了小學,學習習慣養成可能是大事。如果老人或者阿姨每天看電視影響孩子的專注,可以去溫和地溝通,說出自己的擔心,而不是批判對方。解決的辦法可能是給老人房間單獨配備電視,給阿姨配備wifi,請她在自己房間看網絡電視。但至於人家愛看些什麼內容,就不必干涉了

那是小事。

先改變自己,再影響別人

很多媽媽學到了新方法都會迫不及待地拿去要求家人,且慢!您先自己練練好不好?

我的很多家長學員都特別希望老公、老人也能來聽聽家長課,我千嚀萬囑咐的就一句話:「一定要人家自願啊!」

我也經常會遇到媽媽上完課了,過一段時間爸爸來上課,或者是姥姥來上課,為什麼家人自願來上課,不是你說得有多好,而是你做得好,很多媽媽告訴我上完家長課夫妻關係改變了,和父母關係改變了,家庭氛圍改變了,孩子也改變了,這樣的改變本身當然是最有說服力的了。

所以先修好自己,親人一定會看見的。

鼓勵家人的每一點進步

有人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其實大人何嘗不是如此。

就像我剛才所說,說到和做到之間有著很大的距離,這個距離需要一小步一小步地走到,而不是期望舊的壞習慣一天就能改,新的方法瞬間能掌,能

親人之間最不要吝嗇的就是讚美,比如老人今天沒給孩子穿得里三層外三層,趕緊夸啊

「媽,你今天給寶寶穿的衣服特別合適,老師說今天跑起來很利索,也怎麼出汗。」

比如今天老公帶孩子一天,雖然孩子的臉髒了點,爸爸估計也沒少看手機,但是孩子很開心,爸爸沒有打電話給你求救,趕緊夸啊

「老公,今天我不在家,兒子說和爸爸一起真好玩,爸爸又講故事又陪他玩打仗,這真比我強多了。」

技巧

親人之間,有事沒事常夸著點,嘴上多抹蜜,基本是秒殺一切的溝通教育孩子是件大事,但它也僅僅是我們經營家庭生活過程中的一件事而已,不是全部,當我們的重心在家庭而不是孩子這個個體,其實就不會為是否一致而苦惱。孩子看到的是真實的父母和家人,他也會學會(與之間如何求同存異,這樣的能力,不也正是我們希望孩子擁有的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0i9pm0BMH2_cNUgpC2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