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轉涼雪霧來襲 冬季用車小技巧和注意事項

2023-12-11     汽車立體聲

轉眼之間已經入冬,不少緯度較高的地區已經到了零度一下。秋冬季節來臨,受冷空氣影響,雪霧天氣會明顯增加,這對於行駛在路面上的車輛是一種挑戰,很多新手甚至會陷入到手足無措的境地。面對冬季的惡劣天氣,駕駛員該如何應對呢?今天就聊聊這個話題。

車速是決定行車安全的主要因素,遇到雪霧天氣,首先要控制好車速,減速慢行,以防車輛失控發生事故。除了駕駛技術和經驗之外,車輛的特性也是需要注意。

在駕車出行之前,要先了解愛車的輪胎和驅動形式,大部分車型原配都是四季輪胎,這種輪胎遇到雪霧天氣,起步、制動和轉彎都要儘量柔和,尤其是在存在積雪或者積冰的彎道路段,一定不要彎中加速,要提前判斷路況並減速,最好是在入彎前就降低車速,整個過程中不要急轉彎,也不要因為害怕不敢轉彎。

如果駕駛的是越野車,配備AT胎或者是MT胎,這種輪胎由於胎面花紋較大,相比四季胎在雪地上擁有更好的抓地力,但這些輪胎的膠塊在遇到低溫時會變硬,會導致制動力不足,增加剎車距離。如果車輛配備冬季胎,這種輪胎在低溫環境下會變得更柔軟,當車輛行駛在積雪路面時,這種輪胎的抓地性會好。當然,輪胎因素只是輔助,在雪霧天氣行駛,還是要謹慎駕駛,遇到積雪路段時,一定要充分減速,緩速加速。如果車輛配備四驅系統,可以將驅動形式調整為高速四驅,相比於兩驅,它在穩定性和通過性方面,都有更好表現。

燈光使用方面,目前很多新車都標配日間行車燈,這導致部分駕駛者認為日行燈有霧燈的功效,在雪霧天氣不打開霧燈和近光燈,這種做法是錯誤的。首先,日行燈相比於霧燈和近光燈,在亮度上差很多,特別是在雪霧天氣下,它穿透力很差,很難起到車輛示廓作用。同時,日行燈只有車頭配備,車尾沒有日行燈,若車輛沒有開啟近光燈或霧燈,很容易導致後方車輛因觀察不及時發生追尾事故。大部分車輛的霧燈是黃色光源,黃色燈光的色溫擁有更好穿透力,霧燈的作用不是為了照亮自己前進道路,而是為了警示和提醒其它車輛。遇到雪霧天氣時,即使大燈穿透力有限,也可以利用黃光霧燈起到自我保護作用。

在雪霧天氣下行車,要儘量按道行駛,不要隨意併線惡意加塞,在這種天氣下,能見度較低,如果後方車輛沒有開啟燈光,或很難完全看清前車,前車駕駛員又很難通過後視鏡觀察到後方車輛行駛軌跡,這種情況下隨意併線極有可能會發生事故。如果必須要併線,要先觀察到後方車輛位置,然後打開轉向燈2~3秒,確定有足夠的安全距離後再併線。同時,在跟車過程中也要適當加長跟車距離,要隨行駛速度和能見度進行調整,保證前面車輛有急剎車動作時,自己也能夠有足夠的距離剎停。

進入冬季,很多人都盼望下雪,但對於沒有車庫的車主,下雪會增加出行困難,車主不得不從雪堆中「挖出」愛車,或刮掉擋風玻璃上的冰。面對這種情況,該如何處理呢?

有些人想在解凍擋風玻璃上走捷徑,如直接澆一壺熱水,這種操作很可能會因為熱脹冷縮導致玻璃破裂。不僅會更耽誤時間,而且增加額外的開支。正確做法是上車先啟動發動機,讓車子儘快熱起來。同時,打開後風擋加熱和後視鏡加熱,打開空調暖風吹風擋模式。根據發動機的不同,空調出風空氣應在5分鐘內變熱,並開始融化擋風玻璃上的冰雪。同時,有些車還擁有前風擋加熱功能,會讓這個過程變得更快。如果是人坐在車內,應該開啟AC功能,空調壓縮機開始運行,有助於去除車內空氣中的水分,防止車內玻璃起霧。

當前後擋風玻璃上有大量積雪時,應使用軟刷或者橡膠鏟子輕輕清除。當到達擋風玻璃和窗戶上的冰層時,是時候用一些化學物質來幫忙,如使用除霜噴霧覆蓋整個玻璃區域。

化學除冰劑是採用異丙醇為主要原料的溶劑,等待幾分鐘,直到除冰劑開始融化冰層,然後使用塑料或者橡膠鏟子打破冰層並清除擋風玻璃上的冰塊。切勿使用金屬刮刀或其他金屬物體,否則可能會劃傷、損壞玻璃。除冰劑也需要噴在電動摺疊後視鏡的轉軸處,防止被凍住的後視鏡燒毀電機;如果車門把手採用隱藏式設計,也建議在開車門前噴上除冰劑。

如果沒有準備除冰劑,可以嘗試用結實的塑料袋接一些溫水,用盛著溫水的塑料袋在風擋玻璃上拖拽,當看到冰層開始融化時,用橡膠鏟子鏟走冰水混合物,防止再次結冰。在夜間出行時,大燈和尾燈也需要使用化學除冰劑,清理乾淨冰層。

新能源車冬季用車注意事項

最近兩年新能源車保有量大幅提升,因為驅動系統的不同,純電動車與燃油車在使用行也有一些不同,但也有相同之處,如儘量避免激烈駕駛。在冬季低溫情況下,急加速會使電池處於大電流放電狀態,一部分電能會轉化為熱量白白消耗,影響續駛里程。同時,電池經常大電流放電,內部構造損壞的可能將大為增加。儘量避免激烈駕駛,不光對續航里程的提升有一定幫助,對電池養護也能起到積極作用。

很多人都知道,燃油車在冬季需要熱車,但事實上,純電動車也需要提前「熱車」。雖然現在的純電動車,大多都配備電池保溫技術,但面對冬季長時間的低溫環境,還是會出現低溫衰減情況。將動力電池溫度提升到適合的工況下,自然可以避免低溫給電池帶來的影響。純電動車在冷車啟動的時候,很有必要預熱幾分鐘,具體做法是低速行駛一段距離,為動力電池預熱。

有不少純電動車具備電池自動加熱功能,也是對電池組內部的有機電解液進行加熱,保障電池處於正常工作溫度。現在還有很多車型支持手機互聯功能,通過手機可以提前打開電池預熱功能,並隨時查看電池溫度是否滿足正常使用。

充電方面,要儘量做到慢充為主、快充為輔的充電習慣,雖然溫度降低慢充時間會增加一些,但通過慢充來涓養電池,使電池處於淺循環狀態,可以延長電池壽命。其次,隨用隨充、及時充電,儘量避免滿充滿放的情況,也會有利於電池保護。將電池的電量控制在一定範圍內,儘可能的避免電池電量徹底用完。車輛剛剛使用完畢後,電池仍然是在工況溫度下,此時充電可以減少給電池預熱的時間,提高充電效率,緩解冬季充電時間過長、充電量較少的現象。

除了充電以外,隨時清理車上的污漬也很有必要,尤其是北方的新能源車主。在降雪時,道路上會撒融雪劑,融雪劑很可能會對車身上的部件進行腐蝕,及時清理能避免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除了融雪劑之外,充電槍和充電口也要隨時觀察,冬季降雪融化之後可能會結冰,檢查充電槍和充電口避免在充電時造成短路等問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0b312f343b1e524bba9a8e44f96bc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