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為何盟軍特種部隊瞄準了元首,卻沒有扣下扳機?

2022-08-08     小解說娛樂

原標題:二戰為何盟軍特種部隊瞄準了元首,卻沒有扣下扳機?

斬首行動在世界軍事行動上都是獲取勝利的最佳手段之一,所謂擒賊先擒王,擊殺敵人的最高指揮官,破壞指揮系統,能一舉瓦解敵軍。這招在二戰時期也曾使用,盟軍中的英國曾秘密制定計劃,打算刺殺德國元首。

刺殺元首

這個秘密行動代號「狐狸」,具體方案是掌握了元首的行蹤後,特種部隊通過傘降在預定戰區潛伏,伺機狙殺;又或者通過間諜進行下毒等方式達到目的。

不過要想掌握元首的行蹤可不容易,畢竟作為一國首腦,他要麼在有嚴密保護的柏林地區,要麼在「狼穴」或不同地方的別墅,就連德軍內部高級將領要想準確掌握他的行蹤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二戰英軍特別空勤團士兵(北非)

但是凡事總有意外,1944年英軍計劃趁元首到貝格霍夫的別墅度假時伺機刺殺他,一開始曾計劃在鐵路線上埋設炸藥讓火車脫軌,但是無法確定具體車次只能放棄;然後又計劃通過間諜在火車提供的飲水中下毒,但同樣因為無法確定車次而放棄。

經過商討,最終確定了派遣特種部隊在別墅周邊埋伏,伺機狙殺元首的方案。

元首在鷹巢

碰巧的是同年諾曼第登陸戰中,盟軍俘虜了一名德軍士兵,他曾擔任元首的別墅守衛工作,他向盟軍透露了元首的一些生活習慣。原來元首通常在上午十點左右會獨自進行約20分鐘的林間散步,這段時間元首不喜歡有警衛跟隨。

而且還有一個情報同樣重要,那就是當元首在某處別墅小住的時候,該處的旗杆會升起一面黨旗,這對於判斷元首的動向十分重要。

元首老照片

有了這些情報,英軍制定了一個大膽的計劃, 打算派遣特種部隊偽裝成德軍,使用德軍的98K步槍,潛伏在別墅附近,伺機狙殺晨跑的元首。

但是這個計劃最終沒能進行到底,一些文章稱該計劃沒有付諸實踐,而是在盟軍高層不停的爭辯中流失了機會,元首在7月14日完成了度假離開了別墅區;而在一些媒體報道中,似乎盟軍切實執行了計劃,特種部隊已經有了機會進行狙殺,等到的命令卻是放棄任務。

英軍空降兵

不管如何元首確實逃過了這次劫難,其原因並非是技術問題,而是從當時的戰爭形勢來做出選擇。

當時的德國已經日薄西山,在盟軍的兩面夾擊下投降是遲早的事,不同的是德軍中仍然不乏優秀將領,他們的戰略眼光和戰術指揮能力很強,之所以沒有得到發揮,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元首總是插手他們的軍務。

投降的德軍

經過幾年的戰鬥,盟軍已經確認了元首是一個缺乏軍事指揮能力的人,如果盟軍狙殺了他,說不定會引起德軍上下團結一心,激起了鬥志,而且軍事指揮將由其他更有才華的將領負責,屆時盟軍將付出更大的代價去結束這場大戰。

反之如果放棄行動,讓元首繼續活著,有情報顯示元首的精神狀況已經不太理想,他對手下的軍事將領也不再信任,總是干涉他們的指揮,而且過分高估德軍的戰鬥力。這種情況下有元首的指揮干涉,反而對盟軍的作戰更為有利。

前進中的盟軍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英國第一次「放過」元首了,根據近年來的二戰史料研究,《中國日報》報道,在1943年時,一位德軍少將就已經對元首的種族清理感到憤慨,他糾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士兵,準備在元首進行新式軍裝檢閱的時候,由一名士兵進行自殺式攻擊。

根據計劃,一名叫亞克塞爾.布斯徹的士兵,會在檢閱當日在身上暗藏2枚手雷,當元首靠近就與之同歸於盡。為了讓計劃順利進行,這位少將還以「鎮壓暴亂」的名義組織了一支2萬人的新軍,行動前夕已經秘密調往當地,他們要掌握每一位元首追隨者高級官員的行蹤,當得到元首死亡的信息後立馬控制這些追隨者,接管國家指揮,將事故嫁禍給那些「叛變」的追隨者。

轟炸德國

這個計劃可以說比後來著名的公文包暗殺事件更具有可行性,但是就在行動即將進行的前兩天,英軍出動了轟炸機對柏林進行了大規模的轟炸,意外導致計劃流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b8985e96ee1e5524601cf783f32e5e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