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花100元改造被遺棄20年的房子,發出來的照片美哭了:現實版回村的誘惑!

2020-06-14     ins生活

原標題:大學生花100元改造被遺棄20年的房子,發出來的照片美哭了:現實版回村的誘惑!

文| 藝非凡

出處| 藝非凡(ID:efifan)

一座被遺棄20年的紅磚房,

火了!

它破敗不堪,到處堆滿了垃圾,

因為年久失修,房頂都沒了,

由於無人看管,

窗戶都被人偷走了……

房屋原始面貌

不僅如此,

房子的地理位置還特別偏僻,

遠離鎮中心,

孤零零地矗立在,

一片一望無際的鄉間田地之間。

但就是這樣的一座房子,

最近卻吸引了很多人來參觀,

有時候甚至還需要排隊才能進入……

這個房子,

究竟有什麼樣的魅力,

能吸引這麼多人來參觀呢?

原因就在於一個97年的大三學生,

在這裡搞了一件事:

藝術創作!

讓這個破敗的紅磚房,

成為了村裡的一個網紅景點。

進行藝術改造的這個人叫做徐九龍

在吉林大學讀大三,

專業是環境設計。

由於疫情他在家裡上網課,

當他百無聊賴地在鄉下散步的時候,

就看到了這一處被遺棄的紅磚房,

他突發奇想:

能不能利用我學到的設計知識,

把這個紅磚房,

變成一個藝術空間?

說干就干,

他立馬開始聯繫這間房子的主人。

房屋主人的姐姐(現在的房屋主人)

但是遺憾的是,

這是一座已經廢棄了二十多年的房子,

房子的主人早就去了北京打工,

把這個房子送給姐姐使用了。

房主姐姐聽了他的想法直搖頭:

「房子已經塌了沒人管了,

沒必要折騰。」

屋主姐姐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

這麼破敗的房子,

萬一在改造的過程中塌了砸到人,

對誰都不好。

但是徐九龍並不肯放棄,

他來到屋主姐姐家裡,

幫助她打消顧慮,

最終經過多次勸說,

才終於拿到了改造權。

房屋主人遺留的物品

拿到改造權之後,

徐九龍要做的就是清理房子。

他在對房子進行清理時,

發現了很多二十多年前,

它的主人留下的物品:

幾隻破壞的高跟鞋、

一雙泡沫拖鞋,

一頂黑色糟破的鴨舌帽、

一副壞的門帘、鏡子的碎片、

一串生滿鐵鏽的鑰匙……

「當看到這些我腦海里就聯想出,

當年那對夫妻在這裡的生活情景。

我想重新給這個家一個生命,

這個生命就叫做《回來》。」

清理之後的房屋

清理之後,

徐九龍就開始著手創作,

炎炎日光之下,

他頂著烈日在現場畫設計創作草圖,

汗水都濕透了後背。

在現場畫創作草圖

畫了好幾版草圖後,

他確定了自己創意:

外牆採用塗鴉,

天花板做成一個頂棚,

用樹枝做窗戶,

最後用泥巴來修飾牆壁。

先做第一步,塗鴉。

量了牆體的尺寸,

繪製了設計草圖之後,

徐九龍從網上購買了大量的顏料,

然後就搬著一個小板凳,

開始在牆上塗鴉。

由於紅磚牆壁表面凹凸不平,

顏料上色會很不連貫和均勻,

這時候徐九龍會很有耐心地進行疊塗,

結果就是顏料很快就用光了,

他只好騎車再去鎮子上買。

這不算什麼,

關鍵是他創作的時候,

附近種地的叔叔阿姨,

常常會好奇地盯著他看,

「一到中午他們就會給我打招呼,

問我吃了沒,

要不要去他們家去吃,

我感覺有點不好意思。」

第二步是做窗戶和頂棚,

到了這裡,徐九龍犯了難。

「主要是不知道用什麼材料,

玻璃窗會被人偷走。」

徐九龍想了好久都沒確定材料,

直到有一天他去便利店,

買水喝看到有人在收廢品。

他才恍然大悟:

廢品再利用,不僅環保,

也和這次改造的主題相契合。

確定了材料之後,

徐九龍就開始推著車,

在小鎮上尋找廢品,

經過幾天的收集,

他找到了一些稻草、

泥巴、樹枝、磚頭、

塑料瓶子、舊報紙等等……

收集的主要創作材料

樹枝可以用來做窗戶,

用鳥巢式的方法搭建,

有一種蘇州園林的既視感,

而且充滿了原生態的美感。

用樹枝做的後窗

用稻草繩和飲料瓶,

可以搭建頂棚,

同樣大小的飲料瓶,

用稻草繩捆綁起來,

然後用格子排列的方式,

固定在房頂上,

晴天的時候,

會有一種光線錯落的美麗。

用稻草繩,飲料瓶搭織的頂棚

第三步,

是給火炕這間房栽種一棵小樹,

給這個破敗的房子,

留下一顆茁壯成長的生命。

考慮到這棵小樹,

有一天它會長出房屋,

長到天空里,

所以,徐九龍給火炕

這間屋子的頂棚,

留有一個天窗,

是給小樹生長的空間,

也是給這個「家」的希望,

留個通向天空的窗口。

稻草搭織的屋棚

第四步是做泥巴牆,

「在二十年前這個房屋,

還有看守莊稼地的作用,

為此我用它所看守的

莊稼地里的泥土,

和在這片地里收割的

稻草秸稈和在一起,

在房屋裡做了一面泥巴牆。」

這面泥巴牆上,

徐九龍做了許多隻眼睛、

耳朵、嘴巴、手,

紀念這個房屋,

曾經為這片莊稼地的守護。

泥巴牆

第四步是做廢舊報紙牆。

「以前用報紙貼牆在農村很實用,

貼滿舊報紙的牆壁,

是那個年代最真實的記憶,

隨著越來越好的生活環境,

那個用報紙糊牆的年代,

似乎早已成為過去。」

糊報紙牆別看簡單,

其實也是個技術活,

徐九龍用麵粉做漿糊,

認認真真糊了好久,

才把兩面牆糊地乾淨整潔。

報紙牆

第五步做回憶走廊。

「這個房子存在了至少三十年了,

藏著很多故事,

也見證著周圍村莊的改變,

我就想在這裡做一個回憶走廊,

寫上傷感的語句、

五顏六色的手印、

甚至把自己寫的詩也寫在了牆上……」

徐九龍用這種方式,

把自己的情感留在了這座房子裡,

以後無論去了哪裡,

寫在牆上的詩歌永存。

回憶走廊

第六步,自由的樓梯。

因為沒有天花板,

這棟房子的樓梯是通往天空的,

通往天空,意味著通往自由。

他在這裡搭建了,

一個旋轉向上的樓梯,

並借用這個樓梯來表達,

自己內心深處對自由的嚮往。

我想能有一個通往天空,自由的樓梯

第七步,做裝飾畫。

徐九龍用從廢品收購站拾來的

一小堆電線皮,

稻草和石膏等材料作畫,

用幾塊納稅牌做畫框,

做了五張混合材料的裝飾畫。

在這個特殊的疫情時期,

徐九龍還為這個「家」作一幅紀念畫——

《這個世界會好的》

他用石膏打底,

粘了一隻藍色口罩,

寓意是:

困難只是暫時的,

這個世界會好的。

在這幅畫的旁邊,

徐九龍貼了兩個信封,

並放了幾封信,

他用這種方式傳達

這個家對主人的牽掛。

《這個世界會好的》

做完這七步,

房子就基本改造完了,

七步看起來簡單,做起來很難。

因為沒有房頂,

颳風下雨天屋子裡和露天一樣,

根本無法進行創作,

雨水和大風,

還會對牆上的繪畫和創作、

做的稻草頂棚造成破壞。

大雨天不僅不能創作,

還要冒雨尋找塑料布,

把做的泥巴牆蒙上,

好幾次徐九龍正在創作中,

就突然下起雨,

為了保護那面泥巴牆,

只好把自己淋得像只落湯雞。

沒有不停的雨,

天一定會晴。

雖然磨難很多,

但是當太陽照亮塑料瓶,

在地面上投射出美麗的光影的時候,

徐九龍就覺得,

自己的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前前後後忙碌了差不多兩周,

這棟房屋改造終於完成。

因為大部分材料採用的是回收的垃圾,

成本算下來大約100塊錢。

100塊錢,就讓一個破敗的房子,

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完成之後,

很多村民慕名前來參觀,

大家都聽說,

有一個小伙子,

把廢棄的屋子做成了「藝術品」。

最喜歡這座屋子的是村裡的小孩子,

纏著爺爺奶奶,

非要給拍個照片才罷休。

平時不愛拍照的老人,

覺得徐九龍做的東西很有趣,

甚至主動提出來,

讓徐九龍幫忙拍個照片,

傳到自己的家族群里。

在這些參觀的客人中,

有一個人很特別,

她就是屋主的姐姐。

一到門口,

她就認出了弟妹的幾雙鞋子,

她感慨萬千,

一個人坐在炕頭沉思了起來,

靜靜地看著窗外。

徐九龍看著她坐在炕頭的背影,

也很感慨:

這是時隔二十年的一次見面,

雖然只是短暫重聚,

但紅磚房因此有了一次短暫的「生命」。

如今,這座房子已經成為了,

這個村莊的網紅景點,

每天都會有附近的小孩和老人,

來這裡逛逛,

坐著談天說地。

附近在農田裡耕作的農民伯伯,

也會在夏日炎炎的時候,

坐進來享受片刻的陰涼和寧靜。

遇到徐九龍的時候,

他們就伸出大拇指,

對這個男孩說:

小伙子很棒,乾的不錯!

這讓徐九龍的心裡感覺暖暖的。

談到改造房子的初心,

他說:「鄉村是美麗的,

當我發現這處坍塌破敗的房屋時,

我感到鄉村似乎正在消失,

就像這處坍塌的房屋正在失去生命。

我想用藝術的方式,

來挽救這個正在消失的鄉村。」

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

還有詩和遠方。

用藝術改變鄉村,

讓遠方成為家鄉,

這是徐九龍的「野心」。

雖然只是一次小小的改造,

但是對於這個村子的

留守老人和兒童來說,

就已經有了近距離接觸藝術的機會。

他們的生活因為藝術的點綴,

而變得更加多彩。

對於徐九龍來說,

這就是他做這個藝術創作行為,

最大的意義。

圖片來源:

微博@so顧鄉及徐九龍本人提供

作者簡介本文轉載自藝非凡(ID:efifan),本文經授權發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_33tnIBnkjnB-0zjem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