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車市盤點: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61.8% 日系「兩田」保值率下跌

2023-02-14     汽車立體聲

2月初,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公布了2023年1月車市數據,通過這些行業數據,可以了解到車市的變化和趨勢,對於消費者購車具有一定參考意義。在經銷商庫存增加、車市整體銷量下滑的情況下,很多車型的優惠幅度會增加,如果選擇一個保值率較高的品牌或車型,會降低整個使用周期的用車成本。今天這期節目,來看看2023年1月汽車消費指數、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和保值率。

1月汽車消費指數67.3

2023年2月6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最新一期「汽車消費指數」:2023年1月汽車消費指數67.3。今年年初,持續三年的疫情在春節期間收尾,疫情對汽車市場的影響逐漸消失,汽車市場的活躍度逐漸提升。疫情防控放開帶來消費信心及收入水平恢復,有力促進了汽車消費回升。

從構成汽車消費指數的分指數看,2023年1月需求分指數為62.8,略低於上月,預期2023年2月購車需求會有所下降。根據歷年消費習慣,消費者更習慣於春節前購車,春節後務工者都返城工作,購車需求會出現階段性下滑。購置稅減征政策在2022年12月底結束,致使部分車型價格上調或優惠收窄,消費者更多選擇觀望不急於購車。多種因素抑制了2月購車需求的提升。

2023年1月入店分指數為72.8,高於上月,預期2023年2月入店購車人數會有一定程度的增長。春節後雖然消費者購車熱情不高,但隨著疫情的好轉,消費者消費信心有所恢復,外加1月累計的訂單會在2月陸續交付,進店購車人數會有所增加。

2023年1月購買分指數為75.2,高於上月,預期2023年2月的汽車購買情況會有所好轉。2月是春節後汽車市場一年銷售的真正起步期,各地方政府和廠商會陸續出台促銷政策和開展不同形式的促銷活動促進汽車銷量提升,加之疫情對汽車市場的影響基本消失,經濟回暖,消費者消費信心回升等因素都會促進汽車銷售情況好轉。

根據調查,經銷商對於2023年車市的判斷,超過九成經銷商認為汽車市場將有序恢復,其中近五成的經銷商認為在2023年二季度車市復甦,特別是下半年車市將出現明顯的恢復性增長,大部分經銷商認為全年乘用車銷量增幅在5%以內。從業者對今年的汽車市場抱有很大期望,但由於經濟的恢復還需一定時間,汽車購置稅減征政策及新能源補貼政策的退出,還沒有強有力的促銷政策接續等原因,預期一季度的銷售壓力還是比較大的。

1月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61.8%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最新一期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調查顯示,2023年1月,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61.8%,同比上升3.5個百分點,環比上升3.6個百分點,庫存預警指數位於榮枯線之上,汽車流通行業處在不景氣區間。

今年1月有元旦、春節兩個假期,有效工作日較短,加上去年12月燃油車購置稅減半及新能源汽車國補政策到期,市場透支效應在今年1月顯現。據經銷商反饋,春節期間消費者到店看車、選車人數超預期。目前,廠家年底促銷政策回收或減少,經銷商促銷意願不強。

從分指數情況來看,1月庫存、市場需求、平均日銷量指數環比下降,從業人員、經營狀況指數環比上升。總體庫存水平有所下降,但受春節假期影響,市場需求和成交量下滑,疫情政策調整後,消費信心有所恢復,展廳集客好於預期,經營壓力有所緩解。

從區域指數情況看:1月全國總指數為61.8%,北區指數為60.6%,東區指數為67.5%,西區指數為48.9%,南區指數為61.0%。

從分品牌類型指數看:1月進口&豪華品牌、自主品牌指數環比下降,主流合資品牌指數環比上升。具體數據是,豪華品牌為59.5%,主流合資品牌為65.7%,自主品牌為53.5%。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還發布了2022年全國汽車經銷商生存狀況調查結果,經銷商對廠家的總體滿意度明顯下降,為74.4分,經銷商對廠家搭售滯銷車型、市場秩序管理及庫存管理方面的滿意度較低。完成年度銷量目標的經銷商占比為19.4%, 42.2%經銷商完成了年任務指標的80%以上。其中,豪華/進口品牌經銷商目標完成情況較好,31.7%經銷商完成年度銷售目標。經銷商新車毛利率略有好轉,較2021年提升1.7個百分點至3.2%。售後毛利率呈現小幅提升,較2021年上升2.0個百分點至37.9%,但仍不及2020年的40.3%。

2022年全年的汽車經銷商虧損面較2021年有所增加。豪華/進口品牌整體盈利情況較好,超過四成的經銷商實現盈利,合資品牌及自主品牌的盈利經銷商占比分別為30.3%及23.8%。在經銷商利潤結構中,新車銷售及售後利潤占比大幅提升,由2021年的12.9%提升至19.7%。

1月日系兩田保值率下降

在二手車市場,隨著新車價格不斷走低,很多品牌的保值率也出現下滑,日系品牌的優勢正在縮小。從整體情況來看,春節假期和「過峰」都發生在1月,造成二手車交易暫時停滯,但這個短期影響會快速消散,市場活躍度回升是必然,二手車行業是「拼經濟」的一部分。

在新能源市場,國補結束之後,新能源車的地方補貼並沒有完全退出,但細節方面有所調整。上海延續新能源汽車補貼,精準面向置換用戶。置換將帶動大量二手車流入市場,形成新的商業機會。上海市的補貼截至2023年6月30日,其他省份的財政補貼多截至3月底,這將對不同地區、不同時間點的車輛價格帶來影響。

在市場上,低價車型重新活躍,春節期間二手車交易暫停,且新年之後的行情變化也是車商要面對的風險,在此前提下,收售低價車型的風險相對較小。小型車和緊湊型車不僅符合低價這個特點,保有量大也是優勢。具體情況來看,小型車1月保值率為67.2%,緊湊型車為57.1%,均相比12月有所提升;中型車為61.5%,中大型車66.4%,小型SUV為57%,緊湊型SUV為60.1%,中型SUV為61.4%,中大型SUV為70.7%,MPV為64.6%;從走勢來看,中大型SUV和MPV跌幅較大。

在新能源市場,國家鐵路局、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印發了《關於支持新能源商品汽車鐵路運輸 服務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意見》,鐵路運輸新能源汽車不按危險貨物管理是《意見》的重要內容,這會讓二手車流通受益,有望降低流通成本。

續航里程增加、理性規划行程,使得電動車的實際體驗提高,二手車價格上漲是消費者的客觀反饋。之前擔憂的政策不確定性已經徹底消除,預計價格上漲的情況只是暫時的。隨著產品更新,新能源市場又將進入新一輪洗牌。1月,插電混動車型的三年車齡保值率為56.1%,純電車型為57.2%。

具體品牌保值率方面,豪華品牌因為進口車型需求收縮,帶來了價格下滑,保有量較大的奔馳、寶馬、凱迪拉克的價格有所上漲。保時捷依然是保值率最高的豪華品牌,但其保值率從去年12月的87.6%降至1月的86.8%;雷克薩斯排名第二,從79.6%下降至77.4%;在新車價格不再堅挺之後,出現保值率下降也是合情合理。奔馳的1月保值率為70.2%,相比12月微增;寶馬為65.5%,路虎超過了奧迪,1月保值率為62.6%,奧迪為62.4%。林肯的1月保值率為59.4%,相比去年12月的54.6%提升明顯,凱迪拉克為56.5%,同樣有小幅提升;特斯拉為56%,沃爾沃從12月的55.2%下降至53.6%,英菲尼迪為51.7%,已經退出中國市場的謳歌為51.1%,捷豹只有50%。

在主流海外品牌陣營,日系「兩田」的二手車經歷了大起大落,去年個別月份曾出現異常高的價格,在2023年已經趨於理性,豐田原本有優勢的SUV迎來了競爭者。韓系、美系品牌的新車和二手車交易量都有回升跡象,韓系的表現已經超過大眾。

豐田品牌1月保值率為71%,相比12月的76.6%下滑非常明顯,本田從12月的70.4%下降至67.9%,Jeep的1月保值率為64.6%,三菱為62.3%,馬自達為60.8%,這三個品牌相比去年12月都有上漲,Jeep的漲幅較大。起亞的1月保值率為60.4%,市場表現非常穩定,皮實耐用、維修保養價格低,是它在二手市場很受歡迎的原因。日產1月保值率為60.4%,現代和別克同為60.2%,福特為60.1%;很多人國人認為比較保值的大眾,僅為59.5%,斯柯達為58.8%,大眾的保值率下跌與終端優惠較大有直接關係;同時,它略高的維修保養價格也是二手車消費者所顧忌的。標緻的1月保值率為54.4%,雪佛蘭52.1%,雪鐵龍為49.2%。

自主品牌保值率排名變化較為頻繁,新勢力品牌理想、蔚來已經進入前十名。雖然車型數量不多,但新品牌具備較高的用戶忠誠度。榮威、比亞迪等品牌在混合動力方面投入較大,已經收穫了成果,保值率高於很多定位高端的自主品牌。傳祺品牌1月保值率為64.6%,五菱為64.5%,位居第一梯隊,長安和理想都超過60%,分別為60.7%、60.5%;領克為59.7%,蔚來為59.6%,哈弗為59.3%,名爵58.2%。超過57%的有榮威、比亞迪和吉利,寶駿為56.9%,奇瑞54.6%,魏牌和紅旗為53.9%。

寫在最後

因為在去年年底提前透支了銷量,1月車市整體表現一般,不少品牌都出現了銷量大幅下滑;不少有購車意向的消費者也處於觀望態度,看會不會有新的促銷政策推出,根據以往慣例,第一季度並不是一年中車價最低的時候,有購車打算的聽眾可以多關注一下市場的變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ebf066125555f8c86a666ad33e53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