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紅毛 蒸小彤
出處| ins生活原創
李雪琴這次是真的紅了。
在參加了某檔綜藝節目之後,她不僅在節目裡排名一路上升,甚至還遇到了自己的愛情!
最新一期節目裡,她幾乎貢獻了整季節目的高光時刻之一,金句不斷:
「東北地大物又博,還有王建國」
「宇宙的盡頭是鐵嶺」
「宇宙都有盡頭,但北京地鐵沒有」
「你有你的選擇,我有王建國」。
……
具體有多好笑,看看視頻就知道了
誰能想到脫口秀的賽場上,不僅有激烈的比拼、爆笑的表演、高級的稿子,還有滿滿的狗糧?!
但如果你以為李雪琴只顧著搞CP,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正如微博網友@天生勇氣所說的,李雪琴簡直是講脫口秀的天才,有著過人的語言和搞笑天賦。
調侃自己的職業:
「我覺得我們做搞笑視頻的人,是全世界最希望脫口秀這個行業發揚光大的人,要不然我們都不知道上哪兒去抄段子。」
拿母親再婚的事自嘲:
「媽,你放心,我保證明年過年咱家多一個男人。
果然到了第二年,我媽結婚了。」
挖苦自己被其他選手爭相PK:
「我這輩子,都沒被這麼多男人競爭過。」
層出不窮的段子、比比皆是的金句、滿含笑料的包袱,永遠都不知道她能製造出怎樣的笑點。
而且更難能可貴的是,比起其他動輒就起高調、談價值的選手,她永遠聚焦於生活中所經歷的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之上。
沒有距離感,也沒有刻意造梗,有的只是最真誠的語言和最純粹的笑料。
與其說她是在表演,不如說聊天來得更為恰當。
還記得李雪琴走紅的原因,是因兩年前她錄製視頻喊話吳亦凡,並得到了回應。
兩年過後,失去吳亦凡光環的她重新站在大眾視野之中時,依靠著自身的才華圈粉無數。
既能經歷一夜爆紅的奇蹟,也能承受銷聲匿跡的困境,又能完成鳳凰涅槃般的重生。
這個25歲的東北普通女孩李雪琴,遠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樣簡單。
01
時間拉回到1995年。
李雪琴出生在遼寧省的一個小鎮上,全家對這個新生兒充滿期待。
從孩子的牙牙學語到蹣跚學步,家裡瀰漫著歡聲笑語,當時他們以為,一家三口的幸福會持續一輩子。
只可惜,在李雪琴上初中時,幸福轟然倒塌了。
她的爸爸離開了,偌大的房子只剩下李雪琴和媽媽兩人互相取暖。
家裡少了一個人,但日子還是要照常過。
自那以後,李雪琴媽媽的性格變得格外脆弱,連帶著情緒也十分不好。
幼小的李雪琴成了媽媽唯一的發泄口,她只好戰戰兢兢地做好每件事,避免受到責罵。
在最容易叛逆的年紀,李雪琴像一個小大人,在這個家裡小心隱忍著。
寫完作業看會兒電視,會被臭罵一頓;聽到媽媽說話沒有及時回復,可能也會被罵。
即使心裡有無數委屈,可她能做的只有儘快消化掉自己的壞情緒,然後哄媽媽。
這樣的事情循環往復,每次都要無休止地壓抑情緒,討媽媽開心。兩人相比來看,其實李雪琴更像媽媽的角色。
才十歲出頭的女孩,就要成為「媽媽的媽媽」,沒有什麼感天動地的故事,只為彼此能好好的。
可她終究還是個孩子,有時委屈得緊,不敢在媽媽面前哭,便利用上下學的時間偷偷哭。
找一個不易被發現的角落, 等哭盡興了,將眼淚擦乾,嘴上使勁擠出一抹笑,回到家中。
大概從那時起,這種苦悶、壓抑、無處釋放的感覺就已經藏在李雪琴的內心。
在當時,周圍不少人都用同情的眼光來掃射這個家庭破碎的孩子,還會將其所有的「過錯」都扣押在「離異」這頂帽子上。
李雪琴不喜歡這樣,因此每次考試她都力爭第一。她怕考第二,會有閒言碎語冒出來: 「你瞧,這家離婚,到底還是影響了孩子。」
從全家的小公主到成為母親的精神支柱,那時的李雪琴才明白,原來長大真的只在一瞬間。
一邊是小心翼翼討好的母親,另一邊是自己積攢壓抑多年的委屈。短短几年,李雪琴往肚子裡咽下的苦,太多了。
02
高三畢業那年,李雪琴收到了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李雪琴被人賦予的目標完成了,如今一身輕鬆,成績不再是自己考慮的問題。
她心安理得地在北大做差生,生活里沒有了逼迫前進的目標,只有安然舒適。
那段時間,她全用來躺著,甘作鹹魚一般無所事事。可這樣的生活過久了,也會恐慌。
李雪琴看著室友們都有各自忙碌的事情,日子似乎對她們來說格外有奔頭,而自己則變得格格不入,她開始感到無措。
可人生就像是一艘大船,曾帶領李雪琴漂過數年的那根船錨早已斷掉,她不知道自己的岸在哪。
李雪琴變得焦慮、苦悶,她曾在心中無數次大吼,想要擺脫這種困境,但無能為力。
幸好,當時的李雪琴不是孤身一人,她的身旁還有愛情陪伴。
男生是心理學系的,兩人在一起很舒服,他們相處也十分有趣。有時會相約去湖邊啃鹹鴨蛋,一邊啃一邊傻傻地笑。
在一次平常約會中,男友拿李雪琴和課本打趣,意外發現她似乎存在抑鬱症傾向。
最初李雪琴對這個結論嗤之以鼻,總認為那太過朋克,自己只是情緒不太好,沒那麼嚴重。
後來她的心裡越來越煩躁,甚至萌生了自殺的想法。開始用刀子劃破手腕,看著鮮血緩緩流出。
李雪琴終於產生了恐慌,覺得自己不能再這樣下去。於是,她敲開醫院的大門,接受治療,效果還算不錯,她的情緒平穩下來。
當時醫生診斷她的病情在變好,只要稍加控制,就沒太大問題,卻不想控制哪有那麼簡單。
四年大學生活悄悄在指間流失,臨近畢業,眼瞅著身邊同學都有了自己的打算,只有李雪琴還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哪。
找工作、考研對她來說都無所謂,但也沒什麼興趣, 後來聽說出國讀個教育學碩士,回來會有更多的機會。
思來想去,李雪琴覺得這條路可行,便決定去國外深造。申請過程很順利,不久後,她就飛往了紐約大學。
到那後,她傻眼了,一切與想像的太不一樣:「所謂的教育學碩士,無非是教你如何在紐約給各個種族的人當老師。」這樣的生活並不是李雪琴想要的。
紐約的樓太高,陰天太多,街道太窄,每次李雪琴抬頭望向天空,看到的都是一條條細縫,讓人憋得難受。
環境的不適應,常年的焦慮,以及對未來的茫然無措,一層層壓下來,李雪琴的抑鬱症復發了,並且這次來的比以往都要猛烈。
李雪琴出現了強烈的厭學情緒,即使課業十分輕鬆,也常常感到煩躁易怒。
扛不住時,她會絮絮叨叨地問自己和身邊的朋友,活著到底有什麼意義?
這樣的日子,李雪琴過不下去了,她迅速辦理休學手續,逃離了紐約。
回國後,她的抑鬱症依舊不見好轉,那種想打破生活,卻又被捆綁著束手無策的感覺,時常縈繞在心頭。
為打發無聊,李雪琴與幾位朋友商量著一起創業做節目。
可這並沒有她想的那麼簡單,由於理念不同,李雪琴成了團隊中的異類,她再次選擇逃跑,節目剛錄三期,就退出了合夥公司。
李雪琴兜兜轉轉幾次,都沒有找到自己的目標,又或者說她就是一個沒有目標的人,太容易隨波逐流。
學過一些東西,也嘗試著要開始,但最終發覺這都不是自己想要的,那想要的是什麼呢?李雪琴不知道。
03
相繼休學和退出創業後,李雪琴的人生像只壞掉的鐘表一樣停滯不前了。
直到2018年某天,李雪琴隨意在清華校門外拍了一個視頻。
視頻中的她, 一頭被吹亂的黃髮, 素麵朝天,表情呆板,穿著件普通黑色上衣,說著一口純正的東北話:
「吳亦凡你好,我是李雪琴。今天我來到了清華大學,你看這是清華大學的校門,多白。」
沒有任何精心的打扮和特意的台詞設計,如同好友對話般,說著乏善可陳的話。
這個視頻出人意料地爆了,數百萬的播放量,無數人點贊評論,就連吳亦凡都發視頻回應她,突然李雪琴就火了。
她有了「追星錦鯉」的稱號,視頻帳號也一舉收穫了百萬人的關注與喜愛。 人們意外發現,這個「北大最土女生」有多好玩,多接地氣。
自那之後,李雪琴的手機消息就沒停過,數以萬計的人想要膜拜這個「追星錦鯉」,還有數不清的網紅公司和廣告商要找她談合作。
鹹魚突然翻身,李雪琴懵了。從最初的找不到人生方向變成被人推著往前趕,但她並不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在哪……
原本早已忘記姓名的同學朋友,也漸漸來找她憶往昔,似乎全世界都開始愛她。
剛巧,李雪琴渴望從別人身上找尋自己一絲絲的存在感,試圖從中加深她還在世上的痕跡。
因此別人拜託的事情她會滿口應下,假若真沒辦法答應,她也會不停地道歉,然後許諾從其他的事情上給予補償。
李雪琴身上莫名其妙地多了很多人的期待,為了滿足他們,她只能在那硬挺著活。不知不覺間,李雪琴仿佛又一次變成了十幾歲的自己。
她一如當年那般,身上背負的東西太多,一次次被攆著往前走,太累,太辛苦,也失了自我。
泳池裡的水裝滿後,會被溢出,人被憋久了,遲早也會崩潰。
突如其來的走紅,身處名利場的不得已,讓李雪琴撐不住了。
去年她將自己鎖在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裡,手裡拿著一個大榔頭,狠狠地砸向不停冒出信息的手機。
一錘一錘,似乎要把自己憋了許久的怨憤通通發泄掉。
這已經不是李雪琴第一次自我反抗了。
幾個月前的一個深夜,她用水果刀劃破了自己的手腕,然後坐在那靜靜地瞧了一會兒,又拿起紗布熟練地止血。
隨後她給朋友發了條信息,說: 「剛剛浪費了一個小時的加班時間自殺,沒死成。」便又抱著電腦做起了PPT。
李雪琴的心裡住了兩個小怪獸,一個叫妥協,一個叫掙脫,兩者互不相容,一直在撕斗。
04
昏昏沉沉二十幾年,找到自己也許只需要一個小小的契機。
有次,李雪琴受邀為美團員工做分享,不到半個小時,她將台下觀眾逗得哈哈大笑。
等到結束時,師姐喊住她說:「我真實地看到我愁雲慘澹的同事在聽你這半個小時的分享里,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這句話給李雪琴的觸動很大,回家後她想了很久, 原來讓人開心也是件可以取悅自己的事情,哪怕只有短短的兩分鐘。
她說,人真正的快樂還是要靠物質滿足,但自己能讓人短暫擁有幾分鐘的快樂也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而這種方式,也在無形中滿足了自己的內心。
去年,一部名為《陪你上班》的記錄片找上了李雪琴,它的主題是體驗不一樣的職業,深入對話其中的職場人。
早已陷入自我懷疑和迷茫中的李雪琴急需這次機會,迫切去嘗試不同的生活。
體驗做火鍋店店員時,李雪琴認識了一位22歲的河南姑娘。
她學歷不高,月薪五千,通常是自己花一小部分,剩下的寄回家供弟弟妹妹們讀書。
姑娘每天臉上都樂呵呵的,即使無端被顧客刁蠻也會一直面帶微笑,在她看來,整個世界是存有善意的。
李雪琴看著這樣的人羨慕極了,即使姑娘沒有賺很多錢,但她的心態很好,也從不抱怨生活。她不貪心,雖然定下的目標很小,但在一步步往前推進。
而李雪琴說自己什麼都想要,太過貪心,所以並不快樂。
她一直記得姑娘說過的話:「你這一秒不快樂,它就影響你下一秒的快樂。」
這似乎解答了李雪琴十幾年的困擾,讓她明白了人總是糾結於是否快樂,那就永遠都不會快樂。
在整理好思路後,李雪琴變得積極了很多,所以才參加了《脫口秀大秀》,哪怕在舞台上她的手緊張到發抖,腳步仍堅定地站在那裡。
千帆過盡之後,從前那個對人生百無聊賴的李雪琴慢慢離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嶄新的,並發現生活意義的李雪琴。
也許她的內心還會有傷痛,但就像生活一樣,一切都在慢慢變好。
其實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李雪琴何嘗不是我們的另一個自己?
我們也曾有過迷茫的階段,冒出過放棄的念頭,還會整日高喊著「人間不值得」。
或是因家庭、或是因工作、或是因感情,或是因別人,總之變得不快樂了,愈發討厭自己。
被這樣那樣的操心事所裹挾的我們,常常會忘卻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愛自己。
人一旦不愛自己,心靈便會扣上沉重的枷鎖,過度擔憂未來或者懊悔過去,想要寄託於他人,換來的往往是遍體鱗傷。
所以說,愛自己這件事,不僅不能忘,而且只能寄託於自己,畢竟他人可以成就你、也能毀掉你,唯有你不會為難、辜負、強求自己。
就像李雪琴說的這段話一般:
很多人說我不喜歡李雪琴啥的,我看完挺傷心的,然後我也自我反思了很多;
所以藉此機會,我還想對那些不喜歡我的人說一句;
我也不喜歡你!
這個世界不會因為你去喜歡它,就對你有所偏愛,正如不是你喜歡的每一個人都能真心待你。
所以說,喜歡自己比在意別人喜不喜歡自己重要多了,更比去喜歡其他任何事物都要值得。
不論現在的你處境如何,都希望能像李雪琴那般一點點努力前進,尋找零丁的星光。
哪怕只有一點點,都蘊含著無限美好的希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QyRonQBd8y1i3sJo8u0.html